趙明河
摘要;從習總書記的詩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作者解讀出總書記提倡的焦裕祿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都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關鍵詞;習總書記;念奴嬌;焦裕祿;精神財富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在網絡閱讀時,偶然在網上看到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雪健老師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與焦裕祿的親外孫共同朗讀習近平總書記作詞贊焦裕祿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匯它千頃澄碧。
兩位在舞臺上扮演人民好干部焦裕祿的藝術家聲情并茂的朗誦,仿佛把焦裕祿一心為民關愛民眾生活疾苦的形象,借助于習總書記的這首感人的詩詞,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多少人現場被感動流下熱淚。在電腦前看到此情此景,我也被感動流淚,為習總書記的愛民情懷而落淚,為人民好干部焦裕祿而落淚。
習總書記的這首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是首先在《河南日報》報眼位置刊發的。隨后這首詞作在微博上4小時內閱讀量破5萬。網友們紛紛為其折腰,贊嘆真是好詩人,好意境,好精神,好榜樣!
雖然,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詞不以寫實為主,主要是寫意,表達一種精神,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詞,整個遣詞用語很貼近老百姓生活,每句都拉近了國家領導人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
習近平總書記在《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前面,特意寫下一段簡短優美的小序:“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通過這個小序,我們直接感受到作者寫作此詞的時間、環境和緣由。
這里提到的《人民呼喚焦裕祿》,是穆青、馮健、周原3位當年采寫焦裕祿事跡的老記者重訪蘭考之后發表的一篇力作,其中有綿綿的思念,有熱切的呼喚,也有深沉的憂思。文章發表當時就牽動了千萬讀者的心弦。“中夜”即夜半,“霽月”指雨過天晴時的皎潔明月,也常常用作人品高潔的象征。習近平同志用“霽月如銀,文思縈系”8個字,凝練地勾勒出了彼時彼刻的環境、心境、情境,從而引導讀者提前進入詞作明凈、深沉、宏闊的獨特意境。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首詞,首先從焦桐寫起,“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大氣磅礴的開首,就把習總書記敬仰焦裕祿,痛惜焦裕祿,為民呼喚焦裕祿的款款深情,頃刻躍然紙上。
焦裕祿當年為了防風固沙,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倡種植泡桐。如今,蘭考泡桐如海,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幼桐已長成合抱大樹,人們親切地叫它‘“焦桐”。而今,人們到焦裕祿同志戰斗和犧牲的蘭考,看到焦裕祿同志親手摘下“焦桐”,如今已是滿樹繁花,在風中輕輕起舞,誰不眼眶濕潤?”“焦桐”這一樹名是和焦裕祿的姓名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通過“焦桐”這一感人符號,焦裕祿這個“好官”的光輝形象至此就直接矗立在讀者面前。
看到焦桐,人們會看到焦裕祿那跋涉的身影;會看到焦裕祿在田間茅舍和老百姓親切交談的身影;會看到焦裕祿在風沙中與群眾一起,奮力拼搏的身影。就是這樣一位為黨為民廢寢忘食的縣委書記,卻因過度勞累而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想到此,誰都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一樣,“把淚焦桐成雨”。
焦裕祿同志逝世前,曾囑咐要將自己埋在蘭考的沙丘上,活著沒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首詞中寫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然而,“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筆下的“暮雪”是指黃昏時候的雪,此時的雪是不容易融化的,唐朝詩人岑參就有“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的詩句。“朝霜”則是指早晨的霜,因見到太陽就會很快融化,所以常用來比喻時間的短暫,三國時期詩人曹植就寫過“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的詩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用“暮雪朝霜”的對比,狀寫順境逆境、困難大小、任務輕重的不同境況。“意氣”即志向與氣概,精神和志趣。“父老生死系”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詩意詮釋,而“毋改英雄意氣”則是對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的生動寫照。也更是在提醒人們,歲月可逝,英雄意氣要堅如磐石。每每想起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一股英雄相惜的情懷溢滿胸襟。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這其實就是老一輩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時代回聲。什么是共產黨員?什么是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就是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就是不計私利、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敢于擔當、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就是能夠像焦裕祿那樣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為老百姓才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根基,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百姓養育了我們,我們更應該回饋百姓。“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可謂無限赤誠,豪情萬丈!
在詞的結尾,習近平同志把對焦裕祿精神的敬仰和對人民的忠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期盼焦裕祿精神感染和激勵每一位共產黨員,形成眾志成城的鋼鐵洪流,形成浩淼無際的千頃碧波。新時期的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奮勇爭先、艱苦奮斗、克難攻堅、干事創業。唯有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千秋大業和燦爛輝煌的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
習總書記的這首大氣磅礴,意境雄渾的詩詞,深深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愛民為民、責任擔當的堅定情懷。細細品味之余,仿佛看到了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正從總書記的詩詞中悄然走了出來的偉岸光輝形象.
焦裕祿,這個響亮而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豐碑,永遠屹立在中國大地上,屹立在老百姓的心中。半個世紀過去了,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的道德情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甘苦為民。
正如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蘭考焦裕祿紀念館時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5年前我到蘭考參觀了焦裕祿同志事跡展,今天來再次深受感動,引起心靈的共鳴。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