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秀
課題:2013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微信傳播的特點與功能研究》項目序號L13DXW022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溝通交流的平臺也越來越多元化,微信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電信通信,微信用戶的迅速增加,使得微信應用已經涉及到各行各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先簡要介紹了微信的特點及產生背景,其次分析了微信的傳播特征,最后概述了微信的傳播模式。通過有關的分析,以期微信應用能夠實現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微信;傳播模式;聊天工具
自從2011年微信產生以來,隨著相關的推廣應用,微信用戶逐年攀升,這與微信的傳播模式是分不開的。
一、微信簡介
微信是騰訊公司旗下一款可以在智能手機上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進行信息傳遞的應用程序,微信的主要功能包括聊天和朋友圈兩個方面,聊天支持文字、語言、圖片、表情發送和群聊等多種方式,朋友圈還支持視頻傳送功能,用戶可以通過QQ號或者手機號碼注冊登陸微信,除此之外,微信還支持郵箱、漂流瓶等插件,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也能獲取更多感興趣的資訊。同時,微信這些功能本身都是免費的,流量耗用是由網絡運營商進行收費的,這是微信的廣泛使用和傳播的一個重要基礎。
二、微信的傳播特征
(一)傳播主體精準化
微信基于智能手機應用,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和網民的逐漸增多,為微信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微信的傳播主體精準化指的是微信用戶主要以35歲以下的年齡層次為主,其中學生占據很大的比例,多數用戶用微信進行各種消息的傳輸,由于微信的特殊設計,微信的交際圈趨于精準化,平臺的使用一般基于相互認識的人之間,這樣精準化的交際范圍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微信的使用中來。
(二)傳送關系親密化
不同于QQ平臺,微信朋友圈隔絕了非好友的消息回復,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微信傳送關系的親密化,朋友圈只能看到好友的相互回復,這樣的設置使得交流更顯親密,吸引了更多的用戶。比較微信與其他的平臺,微信的傳送關系是從熟人開始的,然后慢慢延伸到陌生人之間,從陌生人之間找到共同點之后進一步交往,這樣的交往模式促進了人們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關系。
(三)即時通信
微信消息傳送中,無論是一對一的對話,還是多人群聊都能實現內容與時間的同步性,這樣即時通信的交流方式逐漸代替了短信的使用,當然微信使用還有網絡連接的限制,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微信即時聊天功能進行交流,而且微信聊天可以發送文字、圖片、表情、推送等都不收取費用,這也是它相比短信來說的一大優勢。相比于微博的使用,微信更顯私密化;相比于郵箱使用,微信更顯即時性,這些都使得微信逐漸成為了聊天交流的重要平臺。
三、微信的傳播模式
(一)微信聊天的信息傳播模式
微信聊天模式以用戶A和用戶B為例,當用戶A向B發送消息時,首先利用客戶端編寫信息,通過一定的傳送渠道到達用戶B,用戶B在接收到消息之后,做出一個信息反饋,這是用戶B就成為了傳播者,而相反的A成為了接收者,這樣有來有往的消息傳播就是微信聊天的基本模式。微信聊天的傳播模式對于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很有助力,根據二者的關系不同,聊天涉及的內容面也會有所不同??偟膩碚f,微信聊天為二者的情感交流、一些信息的分享提供了平臺,是現代社會中,隨著網絡交流逐漸普及之后一種比較流行的即時的通信聊天軟件。
(二)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傳播模式
朋友圈的信息傳播模式是相對于一個節點而言的,即用戶在發送了一條朋友圈消息之后,他的朋友在閱讀朋友圈時可以選擇忽略、點贊、評論和分享四種方式,如果消息被忽略,那么從傳播的角度來說這條消息就是一條無效消息,而一旦朋友點開閱讀消息,就發生了信息的交流,信息的傳遞就產生了。信息的傳遞受到二者關系、網絡習慣、環境和價值取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用戶A在發布朋友圈消息之后,得到朋友的點贊評論之后,消息的影響力已經形成,一旦有朋友分享了A的消息,又將形成一個新的傳播點,這就不斷擴大了信息的傳播范圍,使得信息傳播開來。
(三)微信的其他傳播模式
除了微信聊天與朋友圈之外,微信還具備搖一搖、漂流瓶、QQ同步助手、郵箱等多種信息傳播途徑,用戶在利用搖一搖搜索好友、“扔一個”和“撿一個”漂流瓶等功能時,也是在進行信息交流,例如招商銀行就利用搖一搖功能開展過慈善活動,許多企業促銷也會利用郵箱發送一些郵件,以加大宣傳力度,促使人們的購買欲望。另外,微信掃碼也成為了一個新的傳播方式,企業通過設置自己的二維碼,通過相關的優惠活動鼓勵用戶利用進行掃碼,從而實現產品營銷。各種各樣的微信傳播模式基于微信平臺而開展開來。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微信作為現代網絡信息社會用戶活躍度極高的軟件,其影響和傳播作用極大,相關的微信傳播模式探討很有必要,利用微信進行一些公益活動、企業營銷、情感交流、問卷調查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關的探討還需繼續,才能使得微信得到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高瑩.微信的傳播模式分析[D].鄭州大學,2014.
[2]田甜.創新擴散理論下的微信擴散和使用影響因子分析[D].安徽大學,2014.
[3]李陽.微信的傳播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4.
[4]張皓然.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微信的傳播模式[J].新聞傳播,2014(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