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摘要:手工繡花門簾是民間傳統工藝中的一種,反映著勞動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代表著民眾的審美理想,民間手工繡花門簾作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它獨特的藝術特色被廣大勞動人民所喜愛,通過走訪豫北農村;接觸手工繡花門簾傳承人;收集了部分地方圖書館相關的館藏資料,對繡花門簾有了深刻的認識,分析了繡花門簾這一物件的傳承意義。手工繡花門簾是在紡織刺繡的基礎上產生的,手工繡花門簾以精美的刺繡紋樣修飾著簾頭、簾面、簾耳。在生產力與時代審美的影響下,繡花門簾在不同的時代有著各自的特點;對其制作、紋樣、刺繡、色彩四個方面進行了對比概括。繡花門簾傳統手工藝傳承的環境已不健全,繡花門簾手工藝的傳承也處于瀕危狀,接近被埋沒和遺忘的邊緣,希望通過對該工藝的研究,一方面能創作更美更有情意的繡花門簾工藝,另一方面能起到傳承我國古老文化藝術的作用,另對發展傳承和發展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遺產;民間傳統工藝;手工繡花門簾
一、繡花門簾的歷史背景
繡花門簾工藝是在女紅文化的背景下代代相傳的。當下,繡花門簾傳統手工藝傳承的環境已不存在,繡花門簾手工藝的傳承也處于瀕危狀態。人類進入現代化的進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繡花門簾仍不缺愛好者,繡花門簾刺繡工藝的傳承對物質文化的發展,對社會文化的多樣性都有著一定的價值[6]。
(一)女紅文化
文化一詞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女紅文化是指女紅活動與女紅作品所產生的物質影響與精神影響。從物用來說,女紅包含編結、紡織、刺繡、縫紉等,可以說一個家庭的生活都離不開女性的雙手。平常百姓家的女性常常以女紅補貼家用,而上層社會女性學習女紅以表明自己的賢惠與教養。女紅象征著女性的人格與修養。有俗語說娶美貌的妻子,不如娶手巧的妻子。在婚嫁方面,女紅是否做得精致成為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7]。因此便衍生出了許多與女紅有關的民俗手工技藝,民間的女紅很是細膩、精致,體現在具有藝術氣質的作品上。作品的藝術氣質會讓觀者賞心悅目,這也是女紅表達情感的動機所在。每個人的思想情感都是虛擬的存在于內心深處,讓人看不見也摸不著,想要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形式性的傳遞出去,與別人交流,需要借用某種具體形式表現出來,這樣會比直接的語言表達更加形象貼切,通過物象表達心中的某種想法和情愫。女紅是民間女性情感的寄托,她們就通過自己手中的針線來表達對事物的愛和內心的幸福與孤寂之情。
(二)女紅里的刺繡
刺繡是女紅的主要內容,刺繡藝術,又名“繡”俗稱“繡花”,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工藝之一。以繡針引彩線,彩線多為絲線、絨線,然后按設計的圖紙花樣,在絲綢、或布帛上面刺綴運針,以繡跡形成理想的紋樣或文字,這就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刺繡工藝。后來由于刺繡多為女性所作,又故名為“女紅”。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提到,就有規定應“衣畫而裳繡”。至周代,又有“繡繢共職”的歷史記載。湖南和湖北曾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可以看出,繡制水平都很高。
(三)刺繡里的繡花門簾
門簾一詞在《辭源》和《辭海》中都沒有做單獨的詳細解釋,簾在辭海上的解釋也僅僅是用布、竹、葦等做成的遮蔽門窗用具,或是酒家做為店招的旗幟。本文所研究的門簾是廣義上房門上懸掛的簾子,用來圍合和分隔空間的織物類門簾,關于此類門簾文化及研究,在國內幾乎很少,近乎空白,在一些翻閱到的關于印染的書籍中也僅是略有點到,像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編著的《中國藍印花布》記載中帶到過、還有就是在左漢中著作的《民間美術全集》和范緯編著的《老北京的招幌》中,也隱約能看到一些民間布染和刺繡門簾的圖片資料,對于繡花門簾的詳細歷史和制作工藝還有待人們深入研究。
二、對豫北繡花門簾的認識
手工繡花門簾距離我們的年代久遠,沒能引起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外對手工繡花門簾的深入研究還比較少。據《宋史·職官志》載,宋代刺繡達到鼎盛時期,制作工藝空前;潘魯生《論中國民間美術》中強調民間美術應繼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寫到民間手工技藝面臨消逝,需要社會各界對其深入研究與保護,需要依據現狀制定出對豫北地區手工繡花門簾的保護方案。
(一)豫北地區繡花門簾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從民俗文化視角探討豫北農村地區繡花門簾的藝術特色,形成色彩,圖式,有效傳播并傳承河南優秀的民間文化。引起社會對農村地區繡花門簾的重視。起到傳承和發展手工繡花門簾這項古老工藝的作用。在研究基礎上讓人們深度了解手工繡花門簾這項古老的手工藝,希望通過研究探索出保護和發展手工繡花門簾的有效途徑和措施,使更多的人關注手工繡花門簾的成長。
1、手工繡花門簾做法。不同的地區,形成了不同的制作方式,豫北地區門簾大多由兩部分構成,即門簾和門簾頭,由制作者純手工進行,門簾的精美程度均取決于繡花的工藝。因此,繡花是門簾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也是最能體現其藝術特色的重要環節。豫北傳統的繡花工藝選擇上乘的彩色絲線和小號縫衣針作為基本材料。在描好的底子上,常采用平針和回針相結合的針法繡上去。在繡完整體圖案后還多采用單線為繡好的圖案進行勾邊。這些一輩輩人手耳相傳的工藝使得關中的繡花門簾獨具豫北地區情韻。2、繡花圖案的寓意。精美的圖案是繡花門簾的一大特色,繡花多采用五顏六色的絲線,在門簾上繡出包含吉祥寓意的荷花、鴛鴦、竹子、石榴、蝴蝶以及文字等圖案紋樣,寓意深厚飽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繡花門簾考究的做工既有傳統的韻味,又具現代風格,繡上“一帆風順”、“百事可樂”希望家庭美滿;“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用來寓意新婚夫婦;“百花齊放”、“幸福美滿”祈求美好的生活。千針萬線繡出的圖案色彩熱烈鮮明;大方美觀;吉祥喜氣。3、制定實驗方案和技術路線。從制作出的成品和制作工具調查研究,記錄多樣的手工繡花門簾工藝品,深入研究其藝術價值、歷史發展,全面觀察發現繡花門簾所蘊含的古老的意境、包含的人民智慧結晶、體現的民間工藝文化。手工繡花門簾藝術是中國民間美術藝術形式,圖案和圖案的象征意義被人們所喜愛。
(二)豫北地區繡花門簾的創新性和藝術特色
1、創新點:著眼于手工繡花門簾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引起當代人及后代人的關注了解。研究發現該工藝的制作和深厚藝術價值以及所體現的情意。更加豐富傳承中華民間藝術的獨特性。相比現代數碼刺繡可以模擬各種針法的樣式編程,即使可以復制出傳統刺繡針法的質感,但繡制機械化,過于工整,卻不如手工的繡制,因有人情味而耐看。機械生產的進步性是無可否認的,但缺乏手工創作的藝術性也是客觀存在的。
2、特色:手工繡花門簾來源于民間,豐富于民間;具有民族性,制作方法和門簾成品有藝術獨特的藝術性;富含民俗文化、有著民族特色,顯示了豫北地區的手工繡花文化底蘊的深厚。繡花的設計與豫北地區的生活氣息密切聯系,并且尤其注重物用與審美的結合,注重體現物與人的情感的交流。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一些源于原始狩獵和農耕文明條件下先民創造的物質文化遺產卻漸行漸遠,有些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了。于是,保護和傳承人類共同創造的文化遺產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遺產,我們共同的文明,有些已經列入清單,但遺產絕不僅限于一本厚厚的名單,還有許多未被列入清單的珍貴遺產更值得去研究和保護。本文就豫北地區的民間刺繡中的繡花門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工藝特點和藝術特色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研究。從事此工藝的人已不多,需要及時聯及他們,搜集、記錄他們的工藝品,學習他們的經驗技術。需要重新探求,大范圍整合,保存優秀歷史作品。對豫北此項工藝制作材料和方法進行深入了解。本文最后通過考察資料分析了當前豫北地區繡花門簾的傳承現狀,希望能在現代工業化時代獨辟蹊徑,尋找合適的傳承方法。根據當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生態,總結概括了適合豫北繡花門簾傳統造型與工藝共同傳承發展的途徑,并對繡花門簾的傳承設計進行了探察,使得對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將不再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