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君
音樂教育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新課標的改革的發展,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活動,使學生感知和領會音樂藝術的美。那么,如何突出審美教育呢?筆者認為應從下面五個方面進行操作
一、審美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強大呼聲,把藝術教育擺到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音樂教育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同其它學科相比較,音樂教育具有形象性與情感性特征。中專音樂教育就是通過充滿情感的形象在感情上打動學生,感之以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質的目的。究竟通過怎樣的音樂教學過程,能更富有實效地培養學生的情感狀態、價值意向,構建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的。
二、加強音樂欣賞美的熏陶,激發審美情趣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包括教學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強調作品的歷史意義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而要在生動地提供學生能夠接受而又必須了解的音樂知識和有關的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語言和音樂要素的運用,進而了解作品的藝術特點。所有的音樂概念都應盡量用音響來體現。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賞時,可簡單地進行一些比較和聯系,區分不同作品的不同處理法及它們的審美特質。將學生觸過和了解到的音樂知識及技能使用到對作品分析中來,以訓練和培養學生對作品的藝術分析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二)充分準備教學資料。如果資料準備不足,光靠教師在前頭說教、灌輸,學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識將是零散的、單純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課堂的效果也不活躍,學生的興奮和興趣也不太容易激發起來,其對教材的吸收率將是很低的。因此,為使音樂欣賞課更有效果,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掛圖、幻燈片,錄像片、圖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強欣賞課的藝術感染力。
(三)在音樂中熏陶學生的鑒賞水平,提高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
審美評價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對審美對象審美屬性、審美價值所做出的判斷。評價包括人對事物的認知和情感的反應等,在中專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在任教課堂上需要重視老師、學生和班級課程授教信息整個過程中的信息傳播與反饋,老師、學生都需要成為信息的發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老師是美的傳播者,咱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體會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席勒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徑是使他成為審美的人,”審美本領的培養,在于老師要帶領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的情緒,并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教育學生音樂本領也就成為落實美育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關鍵所在,音樂的審美教育不但可以刺激引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熱愛,更能讓他們的情感隨著音樂的情感而起伏變智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總評價和總看法),為成為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審美本領的培養能讓學生從氣質、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提升音樂鑒賞力,從而凈化心靈、啟迪。
三、展開想象,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的創設引發了學生的無窮想象。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起伏,腦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斷變幻。如果在一種刻板、枯燥的環境下,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想象力、創造力無法充分發揮。這就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和畫面營造一個與音樂形象相關連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去想象。我在剛教歌曲《山谷里靜悄悄》時,引導學生:“我們走過這個幽靜、美麗的山谷后,來到了——”然后直接播放歌曲音樂。通過制造一種神秘幽美的情景,引發學生欣賞音樂,用心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和情緒的變化,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弦,將學生的無窮想象創造性地發揮得淋漓盡致。感受生活的美好,有個學生聽了音樂后,作為教師要能根據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為學生創設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
四、營造審美氛圍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增強美育的效益,還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藝術氛圍。如:請一些在器樂、聲樂、表演上有特長的學生上講臺來演唱、演奏、表演節目。進而使每個同學都能上臺來表演節目,培菜同學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讓學生各自帶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認為好聽的音響資料,在上課前幾分鐘甚至后幾分鐘,播放給大家聽。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對其他音樂的評價能力。同時,在音樂教室開辟音樂教學園地、張貼著名音樂家的掛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個積極的良性循環,對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五、教師素質是審美教育的關健
教師的自身素質、知識結構、藝術修養、專業視野等等,這些都是貫徹審美教育的先決條件。因此,必須要求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樂業,以主人翁的姿態、認真鉆研教材。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案,組織教學程序,努力營造美的氛圍設計美的過程,從教師的儀表美和語言美,到授課的每個環節都有美育的滲透和參與。再次,必須培養自身好的藝術修養,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質。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盡可能自己制做音樂電腦教學課件。正確引導學生體驗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音樂課的美感,激發學生表現美的愿望,大膽表現美好事物,從而出色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因此,音樂教學要從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等方面進行。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造就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