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我國商標法規定,若某地名不是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或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就可以作為商標注冊。否則,只須當該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作為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組成部分時,才可能獲準作為商標注冊。可見我國承認地名商標并對其予以注冊,但有一定的限制性。本文通過研究地名商標的含義、特征及相關規定,分別從地名商標權的哲學依據、法律價值及其現實意義三個方面對地名商標注冊的合理性問題進行粗淺分析和簡要思考,最終得出地名商標注冊有其理論和現實必要性的結論。
關鍵詞:地名商標;注冊;合理性
進入21世紀,知識產權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廣泛重視,作為知識產權一部分的商標則是知識產權風暴的核心,其中地名商標更是引起人們的爭相搶注。那么,什么是地名商標?何種地名才能被注冊為商標?
所謂地名商標是指將行政區劃的地理名稱或其他地理區域的名稱、歷史地名作為文字商標的內容或主要內容進行使用或予以注冊的商標。地名商標作為一種商標,它就具有其他一切商標的共性,如依附于商品的從屬性、財產屬性。競爭性和排他性,但它也有兩個獨有的特征。第一,地名商標欠缺顯著性。我國《商標法》第9條規定:“注冊申請的商標,應當有顯著性,便于識別。”商標的顯著性又稱商標的區別性或識別性。不同于普通商標,地名商標是一種缺乏顯著性的商標。地名僅僅是某一特定地點的稱謂或某地理區域的名稱,是被社會公眾廣泛使用的普通詞匯,消費者往往只將該商品與特定的產地聯系在一起,不能區別不同的商品,從而容易產生混淆。因此,地名商標欠缺顯著性。第二,地名商標具有可注冊性。雖然地名商標顯著性欠缺,但其畢竟具有一定的顯著性,這就直接決定其具有可注冊性。也正是因為地名商標顯著性欠缺,因此世界各國基本上都限制性地承認地名商標,不是全盤否定。
我國《商標法》第10條第2款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可見,我國商標法按照行政區劃的級別來確定地名能否作為商標進行注冊。在以下五種情形下,地名是可以作為商標進行注冊的:第一,縣級以下的行政區劃地名可以注冊為商標,公眾所不熟悉的外國地名;第二,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劃的地名或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且具有了有別于地名含義的另一種含義;第三,若地名在本法規定出臺前已經被注冊為商標的,《商標法》承認其繼續有效;第四,不屬于行政區劃的地名。第五,所有地名無論是否屬于行政區劃名稱,無論范圍大小級別高低,均可作為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注冊對象。
對地名商標的可注冊性分析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地名商標權的哲學依據是洛克的財產權勞動學說。從洛克的財產權勞動學說看商標的顯著性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取得:固有顯著性和通過使用獲得顯著性。此,地名轉變成了地名商標,從社會公共資源轉化成了私有財產,具有了財產價值。授予創造地名商標的創造人以財產權利,正是符合洛克的財產勞動理論。”地名商標在被注冊為地名商標之前僅作為某特定空間位置的名稱,處于“共有”狀態,被普通民眾自由使用。由于商品生產者的使用使其進入了私有領域,法律應對這種使用進行保護。同時,在地名轉變為地名商標的過程中商品生產者的使用必須達到一個度,即這種使用必須足以使該地名達到商標所必須具有的顯著性特點。最后,雖然商品生產者享有地名商標的知識產權但其并不防止他人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當使用,法律也要保護其他主體的正當使用權。所以,法律只應保護地名商標的商品生產者所付出勞動的范圍。因此,有條件的將地名注冊為商標有一定的合理性,世界各國對其限制而不是一律禁止更進一步說明地名商標具有可注冊性。
其次,商標法的法律價值首先體現在公平和秩序,這是商標法的基本法律價值。然后是自由,自由價值在商標法中的地位相對較低。地名商標屬于商標的一種類型,地名商標注冊制度必然具有商標法律制度所應具有法律價值。地名商標的注冊并不防止其他主體對該地名的正當使用,同樣地名本身所具有的標志特定地理位置的功能并不因該地名被注冊成為商標而消除。因此,地名商標注冊并未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只是將使原本處于“共有”狀態的地名轉變為被私人使用的地名商標,將原本全部屬于公共領域的功能向私人領域進行一部分轉移。最后,“從性質上來說,商標權是一種私權,按照大陸法系形而上學的劃分,私權是為保護私人利益而設定的權利,私權首要的目標是私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但事實上,商標權上一直交織著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二者之間的界限是一種朦朧而抽象的主觀觀念,缺乏任何量化的手段。”而且,最初商品生產者在商品上標明標識從而形成對商標權的保護,其最終依據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而非基于其他私人利益。因此,商標法律制度的法律價值應該是在保障商標權人私人利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維護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總之,將地名申請注冊為商標是符合商標法的價值需求的。
最后,地名商標注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一,目前我國已有很多商品以地名作為商標,并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如果因為該地名商標涉及行政地名而不予承認和保護,將會給經營者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還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度浪費;第二,地名商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營者經過長時期的使用,從而產生“第二含義”、具備了顯著性特征才能取得商標資格。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經營者付出勞動的過程。如果僅以行政地名不具備顯著性特征為由對地名商標不予認可和保護,那么就完全忽略了其可能發生的變化,不符合辯證的看待事物發展變化的唯物主義觀點。
綜上所述,地名商標是一種特殊的商標形式,在我國商標法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禁止地名商標注冊是國際商標法的一項原則,但通過“第二含義”對地名商標進行有條件的注冊和保護已被許多國家所認可和接受。地名商標注冊確有其理論和現實的必要性。隨著地名商標越來越普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也與日俱增,我國應當著力完善地名商標注冊制度,建立一個全方位的地名商標保護體系,最終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有效率的商標運行環境。
【參考文獻】
[1]張玉敏.知識產權法[M].法律出版社,2005.
[2]李明波.地名商標權的法律關系要素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2008.
[3]趙林青.地名商標注冊的合理性法律分析[M].河北法學,2007(07).
作者簡介:吳璇舟,陜西商洛人,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