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朝輝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在遺失物懸賞廣告制度這一突破性法律規定上,在我國法制化進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法律未作出完善的規定,學術界爭議頗大,實務上意見紛紜。本文著眼完善我國的懸賞廣告制度,試找到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法,并為將來的立法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
一、我國《物權法》中懸賞廣告制度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該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了懸賞廣告,填補了我國法律制度的空白。《物權法》第112條第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付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付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但是《物權法》只是規定了遺失物懸賞廣告制度,遺失物懸賞廣告只是懸賞廣告制度中的一部分。
二、我國懸賞廣告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物權法》規定的懸賞廣告制度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一)物權法的懸賞廣告制度沒有界定懸賞廣告的含義
《物權法》第112條第規定:“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此法律規定比較模糊,沒有界定其含義。
(二)物權法沒有明確界定遺失物懸賞廣告的性質
對于其性質,在學界又一次引起了爭論,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三)遺失物懸賞廣告制度權利義務關系失衡
首先,遺失物拾得可以產生物權效力與債權效力。物權效力一般體現為遺失物拾得可構成動產所有權取得的方式;債權效力體現為遺失物拾得在拾得人與失主之間形成債的關系。我國目前頒布的物權法中規定的遺失物拾得主要規定了債權效力。從我國遺失物拾得之債的效力看,當屬于義務本位的立法。拾得人不得請求失主給付報酬,法律也不規定報酬的計算方式。拾得人是債務人的觀念被強化了。在遺失物拾得之債中,拾得人的主要義務是返還遺失物給失主。此外,拾得人還有妥善保管遺失物的義務、通知失主的義務、向有關機構報告的義務。在權利方面,拾得人的費用償還請求權只是對其所損失利益的補償,居于從屬地位。只有在履行上述義務過程中支出了費用時,費用償還請求權才得以行使。遺失物返還行為是無償的。這說明,我國遺失物拾得的法律效力構成中,拾得人的義務是第一位的,是主導;而其權利是第二位的,是從屬的。此規定不利于保護懸賞廣告中拾得人應有的權利。
其次,所有人疏于自己財物的管理,主觀上應推定有一定的過錯,為實現所有權的救濟而適當的付出報酬,并不違反民法公平精神。遺失人遺失物品根源于其自身的疏忽大意,法律規定其需付出一定代價方可取回遺失物亦可促使所有權人加強對自己財產的注意。
(四)物權法的懸賞廣告制度的法律效力不明確
遺失物懸賞廣告的基礎是拾得遺失物,而拾得遺失物是事實行為,是基于事實之狀態或經過發生法律上效力的行為,行為人主觀上并沒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即遺失物的拾得人拾得遺失物時并沒有要求物主給付報酬的意思。所以有必要明確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而遺失物懸賞廣告制度沒有明確懸賞廣告人是否有權查驗懸賞行為結果的完整性和完善性,遺失物懸賞廣告的行為人是否應承擔通知、公告或報告、保管等先合同義務,享有特定身份的人完成懸賞廣告中的特定行為時是否有報酬請求權,數人完成懸賞廣告中的特定行為時如何行使報酬請求權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法律實踐中的指導性規范。
(五)物權法的懸賞廣告制度沒有規定廣告人的撤銷權
(六)物權法的懸賞廣告制度具體的構成要件不明確
廣告人如何發布廣告,即廣告的方式,如報紙、廣播、電視、街頭宣傳等;廣告的標的是什么;廣告人的意思表示的真實性如何界定,涉及真意保留和乘人之危兩個問題時又如何處理;廣告相對人的主體資格是否有限制?違反作出懸賞廣告意思表示行為的廣告人的主體資格是否有限制?廣告人是否可以是政府機構、法人或其他組織,或者是自然人?當廣告人為自然人時,他(她)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所作出的懸賞廣告是否有效?廣告人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時,懸賞廣告是否仍然有效?其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是否可以承繼其權利義務,取得廣告人的法律地位,同樣可以接受他人完成的指定行為,承擔支付約定報酬的義務?這些問題是懸賞廣告制度的基本問題。
(七)物權法的懸賞廣告制度沒有規定特殊類型的懸賞廣告
三、懸賞廣告制度的立法建議
我國可以在將來制定的民法典債編中單設“懸賞廣告”一節規定懸賞廣告的有關問題,“懸賞廣告”一節可具體包括下列條文:
(1)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者,為懸賞廣告。廣告人對于完成該行為之人,負給付報酬之義務。
行為人不知有懸賞聲明而完成懸賞聲明指定行為的,可以請求廣告人支付報酬。
(2)懸賞聲明應以廣告形式作出,內容包括指定完成的行為和向行為人給付一定的報酬。
(3)懸賞聲明可以在指定行為完成之前撤銷。撤銷懸賞聲明,應以發出懸賞聲明的同樣形式或同等方式作出。
預定報酬之廣告,如于行為完成前撤回時,除廣告人證明行為人不能完成其行為外,對于行為人因該廣告善意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但以不超過預定報酬為限。
廣告定有完成行為之期間者,推定廣告人拋棄撤回權。
在行為人完成特定行為之前,廣告人可以撤銷其廣告。
撤銷應以與發布懸賞廣告相同的方式通告,或以特殊通知為之。
廣告人可以在懸賞廣告中明示拋棄撤銷權。如果他規定了實施懸賞行為的期間,視為拋棄撤銷權。
廣告人未定其懸賞廣告的有效期的,或允諾本身未因其性質或目的具有有效期的,僅在有合理理由時才可撤回廣告。
(4)懸賞廣告自行為人完成指定行為時成立。
(5)依懸賞廣告完成指定行為的人,享有報酬請求權。
行為人基于法律規定或與廣告人之間其他合同約定負有完成指定行為的義務的,不得請求廣告人給付懸賞聲明約定的報酬。
廣告人應按懸賞聲明約定的報酬向完成指定行為的行為人支付報酬。
懸賞聲明對于報酬的數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應按照廣告的目的、廣告人的獲益、行為人的支出、行為的難易、行為人的風險、慣例和相關法律規定確定。
數人共同完成指定的行為的,由行為人共同享有報酬請求權。
(6)行為人為完成指定行為所付出的費用,除懸賞聲明有約定的以外,不得請求廣告人支付。
(7)有權領取懸賞報酬的行為人,不以知悉懸賞廣告或者有民事行為能力為限。
(8)行為人完成指定行為同時成立無因管理的,可以選擇適用懸賞廣告或無因管理的相關規定。
(9)關于刑事懸賞廣告,刑事懸賞廣告中的廣告人和相對人之間基于懸賞行為所產生的民事法律關系準用本部分懸賞廣告一般法律規定。
(10)關于商業廣告,符合懸賞廣告性質的商業廣告中的廣告人和相對人之間基于廣告行為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準用本部分懸賞廣告的一般規定。
(11)遺失物懸賞廣告,指對某個特定拾得遺失物并在限定或合理期限內完成歸還行為的人作出的懸賞廣告。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付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