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要】本文通過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情境、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法、樹立正確的師生關系三個方面論述,力求實現中職音樂課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學生在良好的心態,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音樂。
【關鍵詞】中職學校;音樂課;教學
中職音樂課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實施美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本文根據中職學生心理特征,就中職音樂課教學情境、教學手法和師生關系三個發面做粗淺的分析。
一、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創的一種能激發學習興趣的場景,從而把學生融入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氛圍中,師生在此情景中進行互動交融的教學活動。
(一)在表演、圖畫、錄音中感受藝術情境
有聲有色的表演,往往能充分表現歌曲內容,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講授《春天在哪里》這支歌,教師先創設一種春天的季節,引導同學想像并融入春天的景色之中,進而播放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幻燈片,當學生看到碧綠的原野、爛漫的野花、飛舞的蜜蜂、快樂的飛鳥,在潺潺的流水聲的伴奏下,仿佛置身于空曠廣袤的大自然的懷抱中,呼吸著青春的氣息,沐浴著濃郁的花香,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從而根據自己的感受用各種舞蹈動作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使自己很快進入歌曲所表現的意境之中,伴隨著音樂邊歌邊舞,學習興趣濃厚,歌曲掌握快,課堂氣氛活躍。
(二)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存在情境
音樂教學應當讓學生回歸自然,走進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體味音樂的存在,感受音樂的真諦。決不能把學生拘泥于室內,閉門造車。例如,多開展郊游活動,讓學生聆聽沙沙作響的樹葉聲,快樂流淌的小溪聲,放聲歌唱的小鳥聲,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樂曲嗎?這不是真真切切的音樂存在嗎?我們應該熱愛生活,因為生活就好像美妙的音樂。
(三)在“藝術大擂臺” 中激發藝術動力情境
學生對音樂直接感受能力較高,競爭意識和自我表現欲很強,喜歡伴著音樂手舞足蹈,使青年學生的天性使然。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這些特點,創設學生喜歡充分表現自我的“演唱大擂臺”等藝術平臺: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或男女生競賽,或個人競賽,或小組競賽。比如,學生掌握了《粉刷匠》歌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粉刷匠》的曲調分小組創編歌詞,學生唱著自己改編的歌曲,創造力頓時被激發出來,同學們都會爭先恐后的要把自己編創的歌曲唱給老師和同學們聽,渴望從老師和同學們那里得到肯定,經過預賽決賽評選出最佳表演獎,并給與獎勵。
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法
教法得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識譜能力
學生比較準確的理解和唱好歌曲,就必須掌握樂理知識,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為了使學生對識譜知識感興趣,教師可以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教學:
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
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
好像上樓梯,越上音越高。
這樣學生腦手互動,朗朗上口,既好懂又易記,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對五線譜知識有初步的掌握。
(二)強化學生聽音練習
聽音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往往不太感興趣。老師利用學生愛做游戲的心理特點,組織學生做聽音游戲。在教唱音名時,可以引用《白雪公主》中七個小矮人的形象來代表(do、re、mi、fa、sol、la、si)唱名,然后挑選出七個不同身高的同學,按音名高度依次排列,同學們誰最高?同學們會指向“si”位置上的同學,誰最矮?同學們會指向“do”位置上的同學,最后讓同學們按照自己的音高找到自己的音名位置,同時記住相鄰同學的音名位置,這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法,實現了視覺與聽覺的有機統一,既增強了學習樂理的興趣,又加深了對“音階”的理解。
(三)強化學生樂感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聲音無處不有,節奏無處不在。學生在樂聲中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節奏,例如鐘表聲、汽車聲、小雞叫、青蛙叫,使形象鮮明生活中的聲音,演變成直觀有趣的節奏,學生在模仿中愉快的訓練。
例:心跳聲:2/4 ××|××|
咚咚咚咚
大鼓聲:2/4 ×- |×- |
咚咚
鐘表聲:2/4 ×× ×× |×× ×× |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小鴿子:2/4 × ×·|× ×·|
咕咕咕咕
機槍掃射聲:2/4
×××× ×××× |×××× ××××
學生在熟悉的模仿中興趣被調動起來,通過反復練習,樂感得到強化。另外,還可以通過“編一編”的游戲來鞏固各種節奏類型,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如:2/4拍子的接龍
教師:×× ×× |×× × |
第一位同學 ×× × |× × × |
第二位同學:× × × |×- |
三、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音樂
中職學生是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必須發揮他們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此,要綜合運用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加強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如:讓學生欣賞一段緩慢、低沉的樂曲,讓他們在廣袤的時空中展開想象的思維翅膀。聽后學生會聯想到多種動物的形象:頑皮的狗熊、懶洋洋的肥豬、笨重的大象、慢吞吞的烏龜,等等。因為這些動物都是笨重而緩慢的,所以,他們的想象是正確的。然后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想象動作,在音樂伴奏下手舞足蹈,表現各種想象的動物。如課堂上請同學們用打擊樂器演奏自己喜歡的節奏。可以布置他們在課余尋找能發聲的物品,自制打擊樂器,用易拉罐裝進沙子做成的“沙槌”,用啤酒蓋串起來“串鈴”,用鉛筆敲紙盒當小鼓,還有幾串鑰匙。當同學們用自制樂器創造性的為歌曲伴奏時,節奏是整齊的,神態是認真的。自制樂器,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使音樂創造在實踐活動中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
參考文獻
[1]袁善琦.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教學實踐[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
[2]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7.
[3]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