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續
摘要:刑訊逼供是一種嚴重侵犯人權的審訊方法,當今世界各國對其均持否定的態度,并在各自的法律規定或判例中嚴禁刑訊逼供。刑訊逼供不僅嚴重破壞刑事審判程序,阻礙我國法治文明的建設和法治進程的發展,同時也給當事人造成了難以忍受的生理和心理傷害,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安定。
關鍵詞:刑訊逼供;危害;原因;對策
一、刑訊逼供的概念
刑訊逼供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進行訊問時,采取肉刑、變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方法逼取口供的行為。“肉刑”是指對被訊問者身體進行摧殘和傷害,如拳打腳踢、捆綁、用警棍電擊、火烤等。“變相肉刑”是指不讓被訊問者吃飯、罰凍、罰曬、罰跑等。“精神折磨”是指不讓被訊問者睡眠、用藥劑催眠、搞車輪戰等。
二、刑訊逼供的危害
(一)容易釀成冤假錯案
刑訊逼供,屈打成招,是導致錯案、冤案、假案的主要原因。實踐中,有的嫌疑人因遭刑訊逼供不堪忍受,被迫承認了自己沒有的罪行,結果造成錯案、冤案。這方面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二)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
刑訊逼供最直接的危害是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公民的人身權利都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和剝奪。刑事訴訟法明確禁止刑訊逼供,刑法將刑訊逼供規定為犯罪,所以,刑訊逼供是對人身權利的嚴重侵犯。
(三)損害了司法機關的形象,增加了改造罪犯的難度
文明執法、文明辦案,是公安司法人員的起碼職業道德。刑訊逼供的行為,不僅違反了職業道德,觸犯了國家法律,而且損害了司法機關的執法形象,破壞了黨和國家的威信。其最直接的弊端,是使犯罪嫌疑人失去了對司法機關的信任,增強其對立情緒。其次是容易導致被訊問者及其親友與政府產生對立情緒,形成不安定因素。
(四)動搖法律的權威
法的價值的實現在于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刑訊逼供則是司法人員踐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權,通過肉刑或變相肉刑等方法獲取口供的行為。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權利,使其喪失對法律的信任。同時在社會上引起嚴重的后果,使人們對法律能否保護自己產生懷疑,認為“信仰法律,不如奉承執法者”。一旦法律的至上地位喪失,也就沒有什么權威可言,這樣法律也終將成為一紙空文。
三、刑訊逼供產生的原因
(一)司法人員思想素質、專業素質不高
首先,在我國司法系統里,有部分司法人員的思想素質不是很高,他們因為法治理念淡薄,所以一直堅持“口供至上”的思想理念,在追求辦案速度的時候,往往一著急就開始以“逼供”的方式獲取“證據”。其次,一些司法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特別表現為偵查技術落后,當他們收集不到可靠證據時,為了節省時間,就有可能以逼供的方式來走“捷徑”。
(二)我國沒有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
沉默權是指犯罪嫌疑人對司法機關的訊問有權拒絕陳述,不被強迫自證其罪,并且不因拒絕陳述而被司法機關做出對其不利的法律推定。而在我國,不僅沒有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相反還在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這一規定不僅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對指控時無權保持沉默,而且給了偵查人員以強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其預斷交代的權力。
(三)無罪推定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沒有得到真正體現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認有罪。”這體現了無罪推定的一些原則,但是這是一種含糊的說法,即不能確定你有罪但又不承認你無罪,很多辦案人員也沒有認真貫徹無罪推定這一原則,無罪推定在我國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亦有不完善的地方,雖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但是對于通過刑訊逼供而獲得線索,進而掌握的其他證據是否一并排除,并沒有作出規定。
(四)偵審合一制度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條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由此可見,公安機關是集偵查權與審訊權于一身的。然而,當司法人員在進行詢問的時候,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一旦被詢問者所言與其調查結果不相符時,便認定被詢問者一定是在說謊,就有可能對其使用刑訊逼供,逼迫其陳述“事實”。
四、遏制刑訊逼供的對策
(一)強化偵查力量,提高司法人員素質
要想有效遏制刑訊逼供,除了轉變思想和完善制度之外,也要強化偵查主體的力量。具體說來,首先就偵查人員而言,要提高部分人員的思想素質,真正樹立起法治理念和人權理念。其次,還要提高偵查人員的專業素質,特別是要加強其偵查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提高辦案效率。
(二)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權
如實回答義務在刑事訴訟中確立以來,的確存在諸多弊端,主要的便是與國際社會普遍確立的禁止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相背離。對此在立法上應予取消,明確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就案件事實進行陳述;偵查、檢察、審判人員應當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陳述提供機會同時確立不被強迫自證其罪規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拒絕陳述的權利,辦案人員不能用刑訊的方法迫使其開口,這樣對防止和減少刑訊逼供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進一步落實無罪推定與非法證據排除原則
在法律層面,無罪推定原則要進一步明確,不能含糊其辭;在具體的執法、司法方面,要讓辦案人員牢固樹立無罪推定的理念,摒棄“未審先定”的錯誤理念,讓無罪推定真正的發揮效用。
實行非法證據完全排除原則,不僅要排除通過刑訊逼供獲得的證據,對于通過刑訊逼供獲得的其它證據都要排除,實行全盤否定主義,嚴格遵守程序正義。
(四)力求權力制約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安機關是集偵查權與審訊權于一身的,這就使得公安機關在偵查和審訊過程中缺乏能制約其權利的外部監督。因此我認為,可以在公安機關之外建立一個對于其實施審訊時的外部監管機構,或者將偵查權與審訊權相分離,使詢問者在審訊時不再受偵查結果帶來的“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影響,提高其判斷力。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汪佳良.簡析刑訊逼供的成因、危害及對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
[3]袁野.刑訊逼供防范措施再思考[D].吉林大學,2014.
[4]張瑤.刑訊逼供的社會危害及其根治對策[J].發展,2014(05).
[5]張軍.簡論如何遏制刑訊逼供[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