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軻
摘要:未成年人是易誘發違法犯罪的高危人群,犯罪類型多為搶奪、搶劫、盜竊、殺人、傷害、強奸等危害人身財產安全的犯罪,而其中很多未成年人犯罪活動都受到網吧影響或與網吧有關,故有此文之產生來探析其原因,以求解決之道。
關鍵詞:未成年人;網吧;犯罪
網吧是隨著電腦和互聯網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產物,其在彌補低收入人群使用電腦上網和傳播網絡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其負面效應遠大于其積極作用,使得不少未成年人荒廢學業,沉溺網絡,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1]37
一、網吧所營造的環境使然
1.網吧經營者唯利是圖。筆者在2004年的時候,正在上高中,出入過不少網吧。很少有網吧不讓未成年人進入的,而且每個網吧都有早場、通宵之類的優惠,里面環境封閉又昏暗,彌漫著發酵了的二手煙的氣息。至今已有10余年,情況并未有什么改變。一間房子,里面在配上十幾臺破舊電腦便成了一個網吧了,再加上個網吧老板,一臺電腦一天至少要賺34塊錢。故網吧經營者只愿意在增加電腦數量和上網人數上下功夫,不但不愿主動的去凈化上網環境,甚至提供一些色情網址或暴力游戲,來招攬生意。
2.網吧內充斥著各類閑散人員,逐漸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床。犯罪原因是一個多層次的系統,犯罪原因系統中各種致罪因素在促成犯罪發生的系統功能時,是不斷地與相應的背景發生聯系的。[2]19經常出現在網吧的上網人員,一般都沒有正當工作的或是荒廢學業的未成年人,他們只有在網吧上網才能找到歸屬感。由于他們的聚集,使得網吧成了一個信息交流中心,尤其是不良信息,甚至有些受到過勞動教養或刑事處罰的人員,在那里吹噓和大談犯罪經驗,并受到了反常的追捧和欣賞。
3.網吧上網內容中,夾雜各類非法毒害信息,極易引導犯罪。如一些網絡游戲中虛擬的人物設定,使上網者在通過一系列的任務和暴力殺伐中獲得金錢和聲望,而經常上網人員由于長時間沉迷,很難分清虛擬和現實。于是將游戲場景帶入現實,通過一些傷害他人人身和財產的方式,來獲得所需的金錢和和聲望。而長期在網上觀看色情電影的上網者,整日想入非非、神態昏沉,更有產生女性都是淫賤的,都喜歡被強奸之類的荒謬想法,而實施犯罪。
二、未成年人的特征所致
1.未成年人身心特點所致。未成年人處在身心快速發展并定性的關鍵時期,其對新興事物有濃厚的好奇心,向往絕對的自由,而將家人、學校及社會的管控,當成是一種拘束,而產生消極應對的心理。要么在逆反心理驅使下,未成年人就積極的去參加一些被家人、學校及社會認為是離經叛道的活動,來對抗管束,諸如進網吧上網、早戀,甚至是違法犯罪;要么就積極尋求“新出路”,去做一些跟同齡人不一樣的事來逃避家人、學校及社會的管束,所做的也無非是沉迷網絡、逃課早戀之類的事,其中有人也不乏有觸犯法律。
2.未成年人現實身份的迷失。敢于嘗試,無知無畏是未成年人的特點。而家人、學校對未成年人的忽視,甚至置之不顧,使得自尊心極強的未成年人在現實中無法獲得內心的滿足感,網絡游戲中的游戲設定,通過不斷的沖關、打怪、做任務,使得沉迷其中的人逐漸的在游戲中得到尊重,通過不斷的練級、PK,也滿足參與者的虛榮心。網絡是一個虛擬的平臺,不管是網絡游戲,還是網絡聊天,都建立在一個虛擬的平等基礎上的,所有參與者的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不管你在現實中是什么地位,一進入網絡就沒有了現實身份,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3.未成年人上網消費需求與收入現狀的不平衡。未成年人經常性的進入網吧,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網絡游戲中購買游戲時間及游戲道具的花費,其生活費自然是無力維持的。未成年人也沒有工作,為了維持上網開銷,除了問家里人要和拿家里的錢財之外,恐怕也不能從其他合法途徑獲得上網資金了吧。于是只能向家人之外的其他人伸手,所導致的結果,不是盜竊,就是搶奪、搶劫。而一次得手之后,便產生了僥幸心理,認為盜搶他人財物的方法獲取上網資金是有效的生財之道,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違法犯罪活動[3]63。
三、監管不力,未進行合理引導規范
1.形同虛設的上網實名制及防沉迷系統。上網實名制度建立的初衷是為了規范和管理進入網吧上網的人員,卻對上網人員在電腦上所搜索和瀏覽的內容是沒有限制的,當時還辦了好幾個實名上網卡,但上網卡并沒有同持卡人的身份信息進行綁定。最終淪為了斂財的手段,換一個地方得購買一張實名卡,甚至換一個網吧都得再購買一張。
防沉迷系統是網絡游戲公司推出的防止網絡游戲玩家過度沉迷網絡的一種限制措施。如筆者之前玩的一款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開啟后,前三小時經驗、收益都加倍,三小時結束之后,是經驗、收益恢復正常,而這款游戲游戲時間是計費的,其在限制三個小時到達之后,不是強制玩家下線。
不管是上網實名制還是防沉迷系統,其本質都是增加了上網人員及網絡游戲玩家上網的不便,而這一不便恰恰會影響網吧及網絡游戲公司的收益。一些網吧就應付式的做一些所謂的實名登記,而提供一些可以誘導未成年沉迷的活動,導致未成年人深受網吧毒害,進而走向犯罪。
2.以罰代管并不能解決網吧非法經營的實際問題,而只會促進網吧更加賣力的攫取非法利益,對于防范未成年人沉溺網絡而而違法犯罪并無實際效果。至今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家網吧,因為收容未成年人而被關閉,有關部門一罰了事,之后網吧便更加肆無忌憚的經營起來,未成年人也依舊進入設備陳舊、封閉昏暗、彌漫煙霧的網吧。
3.輿論導向不好,將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宣傳成極大的過錯,人為的將進入過網吧未成年人丑化成問題少年,將其與正常的學習生活隔離開。給有過進入網吧經歷的未成年人定性為壞的、不好的群體,導致未成年人更加沉迷。所導致的結果,只能是使這些進入過網吧的未成年人與其同齡孩子及現實生活的差距更大,而逼使他們去跟那些有劣跡前科的人員組成一個群體。
四、結語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未成年人,合理的規范和引導其建立正確價值觀念樹立合適的人生目標十分必要。網吧是市場下一個營利性的機構,其要在法律允許的犯罪內進行合法經營,有關部門也要及時督促檢查,積極的避免上述原因的出現,進而避免那些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之路,而害人毀己。
【參考文獻】
[1]肖啟生.淺談由“網吧”誘發犯罪的主要特點、成因及對策[J].衡陽通訊,2008(07).
[2]儲槐植.犯罪場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
[3]魏建,金朝.黑網吧引發城市流動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報告[J].法治與社會,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