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沒有中斷的國家,文化寶庫中有大量的寶貴遺產。中華民族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56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每個民族也都沿襲了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與形式內涵。作為文化的一種,傳統建筑以及傳統建筑的裝飾更是獨具特色。縱觀中國傳統建筑發展的歷史,裝飾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文章從傳統建筑裝飾的特征出發,探討裝飾對于中國傳統建筑裝飾風格的巨大影響,以及為現今城市建筑設計的發展提供獨特的本土化元素。
關鍵詞:傳統建筑裝飾;藝術表現力;形式內涵
建筑是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縱觀中國傳統建筑發展的歷史,建筑裝飾是建筑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是傳統建筑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建筑時代的象征,是建筑社會風貌和文化內涵的載體,是依附于建筑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傳統建筑裝飾中承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鮮明的社會和文化形式特征,這些特征從題材內容到造型形式和材料色彩都蘊含著中國人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審美價值取向,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愿。
一、傳統建筑裝飾中的藝術表現力分析
(一)傳統建筑裝飾材料的藝術表現力
無論對于傳統建筑還是現代建筑來說,裝飾材料都在向人們傳遞著一種藝術含義,傳統建筑中所用的建筑材料大多都是木質、石質、磚質材料,而每一種建筑裝飾材料又都有其
獨特的用途和含義。我們可以看出,木質裝飾材料往往用于橋梁的架構、房屋的外檐以及室內等裝飾中,通過對木質材料的應用,木制雕刻圖案的點綴,我們總是能感受到一種古
樸、真實的視覺沖擊,一種簡單自然的美的享受;而石質材料的應用以及一些石雕的裝飾則往往給人一種威嚴之感,它往往也成為富貴和權力的象征,例如一些傳統建筑門外的石獅
子雕刻,傳統建筑大門上的石雕等等;磚質材料可以說是歷史發展到今天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材料,我們往往通過磚質材料的加工以及裝飾,向人們傳遞出一種祥和寧靜的民族理念,傳達出一種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
(二)傳統建筑裝飾部位的藝術表現力
仔細觀察傳統建筑,不難發現藝術家或者建筑師往往進行裝飾的部位也比較固定,而每個部位的裝飾也往往具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力。傳統建筑的屋頂上往往會有一些陶瓷作品,裝飾著屋脊,用瓦片和茅草等裝飾屋面,營造出一種簡樸自然的藝術氛圍,傳達著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向往之情;室內裝飾往往通過一些藝術字體或者山水畫之類的作品營造出一種藝術氣息,裝點室內生活,陶冶情操;房梁房柱往往通過拱形或者月形傳遞出一種簡單有力的力量之美;門窗上則通過一些花紋或者簡單的圖案代表著一種文化傳統又或者傳遞出吉祥的氛圍。
(三)傳統建筑裝飾圖案的藝術表現力
傳統建筑裝飾圖案多種多樣,紛繁復雜,各種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可以成為傳統建筑中的裝飾題材,而人們也往往通過一些特殊的圖案與花紋表現出不同的藝術含義。如魚代
表著年年有余;松竹梅則表示出一種高風亮節,不追名逐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二、傳統建筑裝飾中的文化形式內涵
(一)傳統建筑中動物圖案的文化形式內涵
傳統建筑中往往通過不同的動物圖案來表達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獅子,被譽為百獸之王,因而它也往往成為一種權力和富貴的象征,也代表著對邪惡的驅趕,從古至今,人們
習慣把獅子像做成石雕立于門前亦或者做成門把手裝飾于大門之上;鹿作為一種長壽動物往往被人們冠以長壽的文化內涵,同時鹿又與“祿”同音,也意味著一種吉祥的含義;另外
還有鴛鴦寓意著夫妻感情和睦,喜鵲寓意著生活美好等等。
(二)傳統建筑種植物圖案的文化形式內涵
植物歷來也是備受人們推崇的一種裝飾圖案,它往往表達出建筑物主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或者一種價值追求。我們經常說,松竹梅是“歲寒三友”,因此,這三種植物就成為了一種
堅韌不拔、高潔、不畏困難等生活品質的象征;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也象征著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牡丹和芙蓉則經常被當做一種富貴、權利以及地位的象征;蘭花則象征著樸素、簡潔,代表著高潔之意。等等這些植物,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
(三)傳統建筑中器物圖案的文化形式內涵
器物類圖案如一些花瓶、樂器等也有特殊的文化內涵,如我們常說的八仙過海、觀音菩薩、財神等就象征著一種祥瑞、平安、金錢,而以此為基礎,這些神仙手中的器物、坐騎、以及寶物等往往也成為他們的代名詞,有特殊的文化內涵,比如說觀音菩薩的玉凈瓶、財神的聚寶盆、八仙各自的寶物等。
三、傳承裝飾經典,與現代設計完美結合
(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建筑裝飾藝術同樣如此,在具體的結合時我們一定要擦亮慧眼,識別傳統建筑裝飾藝術中的精華與糟粕,取其精華,發揚光大;棄其糟粕,推陳出新,只有這樣,建筑裝飾藝術才能有所發展。
(二)創新思維,大膽結合
時代畢竟在發展,再傳承,依然離不開創新思維的幫助,傳承,不只是對傳統建筑裝飾藝術的簡單模仿或者照搬,而是充分吸收其內涵,將精華運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在結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創新思維來實現完美結合。
四、結語
時代在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建筑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今天,如何更好怕的充分吸收傳統建筑文化形式的合理內核和精神,如何將這種元素巧妙地與現代元素完美結合,是我們所應該思考的。
中國傳統建筑裝飾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觀、藝術觀和文化觀,歷經千百年的錘煉,其寓意深刻的題材、巧奪天工的技藝、美輪美奐的造型、豐富多彩的色彩,特別是裝飾與結構的高度結合,創造出燦爛的傳統建筑內涵,為世界建筑留下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正是這種裝飾的魅力,賦予傳統建筑無限的生命力,讓我們從中享受到視覺美感和心靈的愉悅。
【參考文獻】
[1]劉贊愛,劉婷.傳統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啟示[J].裝飾,2004
[2]米滿寧.傳統吉祥紋樣與現代婚慶用品包裝設計[J].民族藝術研究
作者簡介:劉麗娟,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室內裝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