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譽茜
摘 要:由于社會上大多數人對油畫創作市場不了解,整體社會購買力不是,同時,北京綜合大學美術專業學生也越來越多,油畫作品升值的空間不確定,投調風險大,導致其社會認知情況并不樂觀。歸根結底,必須不斷提高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學生的油畫創作能力,同時藝術進行合作,才能不斷提北京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油畫的社會認知情況。
關鍵詞:北京市;美術專業;油畫作品;社會認知;藝術市場
一、引言
美術專業大學生作為藝術品創作的重要主體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藝術機構也逐漸地把大學生所創作的美術作品作為他們工作的一個方面。近年來,美術專業大學生因為參加美術類考試人數的激增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群體,且隨著美術專業大學生的增多,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后的生存與發展就成為了當今社會不可避免的話題。當今,越來越多的與美術相關的院系成為綜合性大學,其在校美術專業大學生無論是在課程設置上還是在學習方向上都具有特有的獨立性,從而導致作品的呈現產生了很大的獨立性。此外,其對于藝術品市場的接觸程度也較美術學院有所差別。因此,其社會認知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二、綜合性大學的在校
美術專業本科生的社會認知的獨特性
(一)據調查,社會上,愿意購買油畫創作作品的人只占到33%。而17%的人第一想法是會購買職業畫家的油畫創作作品,10%的人第一想法是會購買美院學生的油畫創作作品,6%的人第一想法才是會購買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本科生的油畫創作作品。這組數據表明在社會上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本科生的油畫創作作品在市場上并不太受歡迎。
(二)其次,根據研究小組抽樣統計,美院學生與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學生每學期油畫創作作品數量少于10張的占整個專業的9%與39%,數量在10~30張的占整個專業的49%與42% ,數量在30張以上的占整個專業的42%與19%。從這些數字上可看出:美院的學生在油畫創作作品的數量上大大超過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同學們,而美院的油畫創作氛圍整體高于綜合性大學。也從側面反應了,美院學生對于自己畫面創作有更多想法,更有表現欲。再者,我們從美院學生與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同學們的社會活動中來對比他們的差異。美院學生與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學生油畫創作作品的成交量大約是53%與29%。根據這組數據分析得出美院學生的油畫創作作品的作品成交量大大超過了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同學。
(三)美院學生平均每學期的美術活動(如參加、觀看展覽,觀看講座、參加寫生創作活動等社會活動等)數量約為37次,與文學活動(參加文學講座、參與文學課程等活動)次數為2次。而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學生平均每學期參與的美術活動數量是16次左右,參加文學活動的次數為12次。從這兩者的比較就可得知:美院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更多,對繪畫界的社會認知更大;而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對文學界的接觸更大,對文學界的社會認知更大。這也可能導致他們畫面有所區別。
(四)藝術市場的受眾主要集中在月收入15000元以上的人群中。而這些人中只有33%的人,會去主動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并且覺得有收購價值的油畫創作作品,還有37%的人被動去購買油畫創作作品,其中,包括北京市大學生的油畫創作作品、職業畫家的油畫創作作品等各類型油畫創作作品。
三、造成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生
油畫作品的社會認知情況的原因探究
(一)北京市藝術品市場的情況對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大學生藝術作品的社會認知的影響
1.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對油畫創作市場根本不了解,整體社會購買力不足。
2.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大學生作為藝術品創作的重要主體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
3.藝術交易市場的擴張與成熟,使綜合性大學在校本科生的油畫創作作品有了更多的銷售渠道。北京市798藝術區Rivelli畫廊表示少數畫廊是可以代賣并且收購部分綜合性在校本科生的油畫創作作品的,而有些有能力的綜合性大學或學生本人也會租下某畫廊進行群展或是個展。雖其市場購買能力還大大不如當代畫壇上的畫家,但相比起之前也是有了重大飛躍。但是對于拍賣行,大學生的作品在拍賣行中并沒有市場,所以大學生的油畫創作作品在拍賣行并沒有出路。
4.由于北京市綜合性大學本身設立油畫專業的大學本身在社會上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有一定的“名牌效應”,所以社會上對于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的油畫創作作品第一印象是認可的。
5.部分商人群體購買油畫作品并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起到裝飾作用,而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在校本科生的油畫創作作品售價相對于市場上的價位較低,所以在這方面更受市場歡迎。而這也是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在校本科生油畫創作作品的主要出售渠道之一。社會部分購買者認為綜合性大學在校本科生的油畫創作作品升值的空間不確定,投資風險太大。這也表明了綜合性大學部分在校本科生的繪畫水平達不到市場的要求,使市場部分購買者失望,從而轉向另一些購買群體。
(二)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在校大學生油畫作品與北京市專業性大學在校的大學生油畫作品的社會認知度不同的原因
1.受教育方式的差異。在學習美術專業方面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以培養文化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美術人才為目標。培養學生掌握美術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會提供例如美術教育學、古典詩詞鑒賞等學科的課程設置。而美術專業院校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更加注重于對藝術本身的培養和研究,所開設的課程也大多集中于藝術理論和藝術實踐等,對于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相對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專業培養目標有所欠缺。
2.在校生對于社會所關注的方面有所差異。專業院校的美術類在校生由于社會的認知較為緊密,其關注點主要集中于藝術品市場和藝術品的經營等能為自己帶來謀生途徑的方面。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在校大學生主要注重文學性與繪畫性的結合與發展,以及創作的自由意志。因此,綜合性大學的學生的主要關注面大多集中于更加廣泛的文化方面的東西。
3.美術基礎和文化基礎上的差異。考上北京市美院的本科大學生相比考上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的美術基礎相對較強,但是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們的文化基礎卻相對較好。
4.社會形象的差異。對于北京市的社會大眾來說,他們對于美術生的概念大多集中于美院的學生,甚至不知道綜合性大學會設置美術專業。
(三)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在校大學生油畫作品與職業藝術家的油畫創作作品的社會認知度不同的原因
1.市場經驗上的差異。職業畫家接觸的買家更多,對于繪畫界的社會認知更大,更清晰地了解當今畫壇更愿意接受怎樣的畫面風格,有更廣闊的市場。
2.定價的差異。職業畫家相對于學生來說,畫賣的價格更高,這也讓一部分喜歡畫的群眾望而卻步,而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在校大學生的油畫創作作品就相對便宜很多,能被其所接受。
3.社會認知的差異。市場更多地去接受較有名氣的職業畫家的繪畫,而對于大學生的繪畫,人們認為大學生的油畫作品升值的空間不確定,風險較大,不如購買社會上小有名氣的畫家的油畫作品。
四、試預見北京市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大學生創作作品的社會認知的未來走向
(一)由于當今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綜合性大學的藝術作品的社會認知將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綜合性大學藝術類大學生的藝術作品會接受更多的市場考驗。
(二)由于綜合性大學的藝術作品與美術學院藝術作品的差異性,和綜合性大學藝術作品的易讀性,綜合性大學的藝術作品的受眾人群會主要向平民化和大眾化發展,而美術學院的藝術作品的受眾主要集中于更加專業的藝術收藏界。在繪畫接受人群上將占有更大大份額,從而會有更廣大的市場。
(三)而由于綜合性大學與美術學院的社會形象的不同,美術學院學生的藝術作品的社會認知的發展形勢會好于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專業。
(四)由于綜合性大學的油畫作品的廉價性,以及現今社會的藝術平民化趨勢,綜合性大學相的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的油畫作品較職業藝術家的油畫作品的社會認知會越來越普及化和大眾化。
(五)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專業學生會越來越多地和社會上的藝術機構產生合作,從而推動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油畫創作作品的社會認知的不斷發展,與之相對提高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油畫創作作品的社會影響力。
五、就以上現象和預見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課的力度和深度。比如說增設實驗藝術,當代藝術流派探究等課程。或者在校內多舉辦一些形式不同的展覽,鼓勵學生進行不同風格的藝術創作,或者多進行社會實踐。
(二)社會上要多提供給大學生展示藝術的機會(開放展廳、舉辦競賽等),放開對于大學生作品走向市場的限制,鼓勵大眾去了解藝術或者相信藝術。
(三)在社會上提倡走進藝術,藝術就在身邊等活動去了解藝術,接近藝術的活動。提高大眾的藝術審美修養。讓更多的人與繪畫者交流。提高藝術的社會認知度。而相對較容易實現的,就是從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大學生們這一方面入手,與學生們進行繪畫上的交流、認知。
(四)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大學生們努力提高自身的繪畫能力,其油畫作品應該有更明確的表達,同時也要更好地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不斷更新自己作品的創作想法、技術手段、思想觀念等,更積極地投入社會中,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時代,自己也要積極地去尋找機會。可以嘗試著推銷自己的畫作,知道自己在社會中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知道當今社會的主流文化是什么,雖不用刻意地去迎合社會,但也不能脫離社會。
(五)藝術類大學生在選擇合作機構的時候要學會區分合作機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正確鑒別“黑畫廊”和“畫販子”減少在走向社會和走向市場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藝術類大學生是未來藝術家的主體,在藝術大眾化的今天,藝術的門檻越來越低,人們對于藝術的訴求也就越來越多。培養大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增進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認知就成為了一項意義深重的任務,希望本項研究可以對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專業學生走向社會提供一定的幫助。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