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周贊
摘 要:本文對水利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存在的問題做了介紹,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招標投標;法律法規;不足;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需要在市場化環境下,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招投標原則,進行市場競爭達到優勝劣汰,從而實現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效益的最優化。這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建設周期、工程造價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度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從而訂立合同的一種形式。其招投標過程由招標、投標和定標(決標)3個主要階段組成。
隨著招投標制度的逐步規范、完善等發展過程,逐漸形成了從國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但在實際的招投標過程中,還有不足之處,需不斷總結相關招投標活動的實際經驗,制定且逐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當前水利工程建設市場招投標活動進行制約,建立一套合理、公平且科學的招投標制度,有助于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
1 水利工程建設招投標發展概況
1.1 發展概況: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有關招標投標方面的法規建設開始起步,并逐步實行招標投標活動,推行工程承包制。隨著招標投標制度規范發展,全國各地普遍加強對招標投標的管理和規范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和規章,我國水利建設工程等在實行招投標制度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有關實施條例的規定,加強項目招投標管理,把法律法規的要求落到實處,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投資發展環境。
1.2 招標范圍和方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及其相關規定,招標方式分為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工程項目達到國家有關規定招標規模的項目,其中如服務類合同估算價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或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達到200萬元人民幣以上時,必須按規定進行招標;國家規定不適宜進行公開有關項目,建設單位應將相關情況報上級行業主管部門,經主管部門核準并批準后,建設單位可采用邀請招標。
2 水利建設招投標中存在的不足
2.1 評標專家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評標工作不夠規范。是招標人在評標階段從專家庫根據項目的要求進行隨機抽取,但部分偏遠地區,相關專業的人員偏少,且業務水平有限、專業配套不齊全,選擇余地不足,行業主管部門及監督部門的人員占據一定比例,對評標階段公正性有很大的影響。對于分散設置各行業評標專家庫,容易導致評標專家人員重復設置,容易造成浪資源費,并造成主管部門監管難度增加。
2.2 表面招標。該形式的招標是名義上通過公平、公開的形式進行,實際上早已內定中標人的方式,只是做到招標程序上“合法”,其實質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背道而馳,主要通過“以權謀私”、“金錢交易”等,操控招標、評標過程及結果,這種現象背地交易,暗箱操作的現象普遍存在。
2.3 改變招投標形式。建設單位為了自身的利益規避招投標,將工程建設項目化整為零、肢解發包、轉包,或不合理的對工程建設項目劃分多個標段,隨意處置項目,使實際工程造價虛增,使簽訂的施工合同形同虛設。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中標單位私下將中標項目的主體部分、關鍵性項目轉讓或分包給更低資質或無相關資質的企業施工,最終導致項目質量、工程進度等均沒有保障。
2.4 參與項目投標的企業為了中標無法做到公平競爭、誠實守信,在招投標階段把主要精力用在人脈的疏通、跟其他潛在投標人私下結成聯盟,進行項目圍、串、陪標,又或者是低價中標后通過其他途徑使招標人進行設計變更增加工程投資,從中獲得自身利益,沒有考慮企業今后如何發展及定位、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如何使用新技術、新工藝等涉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
2.5 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工作對招投標活動存在形式行政監督的現象,其監督只在形式,未對其監管內容進行規范管理,對相關企業工程不良行為、違規等行為的監管力度不夠,存在錯位、不到位監管的問題。
2.6 限制、歧視、排斥投標單位。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招標人通過設置歧視、有意排斥或限制本行業、本地區以外具有相應施工資質的潛在投標單位參與項目投標的做法,與招標投標法是相違背的,其實質就是區域保護、行業內部壟斷的行為。
3 規范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的措施
為能更好的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市場正常發展和良好運行,當務之急就是規范和完善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具體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3.1 逐步實現網上招投標制度。首先,各地區工程交易場所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建立健全服務規章制度,實時發布、更新工程招投標等相關信息,可以設立各參與方評價及意見窗口,為更好的實行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2 建立招投標監督管理機制。工程招投標是工程交易并確立相互之間經濟關系的一個過程,如沒有行之有效的制約、強有力的監督、那么腐敗現象必將油然而生。根據《民法》的“鏡像”規則,招投標過程、結果必須公開,中標結果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在指定的場所、媒介進行公布。其次,建立廉政執法監督機構和機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防止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等行為發生;另一方面,根據反映或跟蹤可隨時發現招標過程存在的問題,對招標活動進行介入,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擾,獨立辦案、調查,使招標活動的公平、公正、廉潔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3.3 落實并理順相關法律法規。國家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規范對社會經濟建設、市場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許多法律規定與地方法規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與此同時相適用的法律又存在內容不具體、實際不便操作的問題,因此需要重新修訂和完善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對繁亂的地方和行業法規進行清理或廢除。
3.4 建立健全專家庫并加強對評標專家的管理。各地區應建立健全招投標專家庫,其人員架構應由熟悉工程的相關專業管理、經濟、施工、技術等專業人員組成,專家必須具有相關執業資格、是相關專業的技術性人才且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
4 結語
綜上,部分建設項目存在不規范行為,需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克服不足之處,不斷完善招投標法律法規,與此同時招投標活動日趨規范化,應加強對法律法規的建設,遵循市場規律的原則,并提高各參與方的自身素質,使水利工程建設招投標市場不斷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