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琴
摘要:現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等方式,對四川大學紀念品市場化開發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四川大學作為一所百年名校,對校園紀念品市場化開發較為重視,并在校園紀念品的設計和市場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中不足的是,實際的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開發方向有待調整、開發品種有待豐富、開發參與方式有待改進;在市場銷售過程中,要加強產品品牌化、差異化、人性化開發。
關鍵詞:校園紀念品;市場化開發;探究
四川大學作為一所百年名校,紀念品的開發研究已初具規模。首先校園內有紀念品特許專營店,由四川川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盛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是四川大學紀念品及文化市場獨家經營的實體,負責紀念品的開發推廣及發行等全套服務。紀念品的材料選用種類多,比如漆器、陶器、刺繡、印花、動漫、木刻、棉絨、染織,還有電子類的等等。工藝應用也豐富多彩,比如金屬工藝、刺繡工藝、燙金工藝等等。紀念品中包含的特色元素豐富,比如在紀念品設計中使用了川大校徽和中英文校名。再如川大的紀念徽章組合套裝就應用了古建筑華西鐘樓的元素,三角金盤直接運用了川大校徽和校名的元素。總之,通過筆者的詳細調查,可以看出四川大學對校園紀念品設計開發的重視,其歷史悠久,成果顯著,但還是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有待提升。筆者將以對四川大學調研的客觀結果為依據,就四川大學紀念品開發、市場銷售等問題進行簡要探析。
一、四川大學紀念品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校園紀念品開發方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調查結果顯示,約81.5%的受訪同學認為非常有必要設計具有學院特色的紀念品。實際情況是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市場上主要銷售僅帶有學校特色的紀念品,而具有學院特色的紀念品很少。部分同學想購買具有學院特色的校園紀念品以作留念,但市場上的供給相對缺乏。
從用途來看,約60%的受訪同學購買校園紀念品的目的是留作紀念,同時約80%的受訪同學在關注校園紀念品的紀念意義之外,還關注該紀念品的實用性。其中約30%的受訪同學更傾向實用性。但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約70%的校園紀念品僅具有紀念價值,并無實用價值。
綜上,校園紀念品的開發方向有待調整。首先要同時開發學校和學院兩個層面的校園紀念品。根據調查結果可見,在可能購買校園紀念品的消費人群中,有的偏好學校層面的校園紀念品,有的偏好學院層面的校園紀念品,有的具有同等偏好。因此,有必要改觀學院層面紀念品市場供給乏力的問題。與此同時,還可以針對不同使用層面的功能需求來進行開發。如對校友來說,可開發一些能展現學校和學院特色、滿足其對母校情感需求的紀念品;如對于國際交流等重要場合,可開發一些能展現歷史文化特色、辦學成果和地位的高品質紀念品樹立學校形象。
校園紀念品的開發,要盡量兼顧其紀念價值和實用價值。如開發辦公文具系列,如信紙、筆記本、公文夾、鋼筆、筆筒等;再如服裝系列,主要為各種T恤衫、絲巾、各種包類等。由于具備了實用性,校園紀念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消費者所用,就能經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的身影,達到有效的宣傳效果,從而讓校園紀念品和大家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避免校園紀念品因只具有紀念作用而被束之高閣,遺忘在角落。
(二)校園紀念品開發品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調查結果顯示,約80%的受訪同學認為相較于同等辦校歷史的大學而言,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品類并不突出,基本都是屬于同一類產品換不同的學校名稱,紀念品上印刷的字不同而已。當然,這是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
綜上,校園紀念品的開發策略要多主題、多品種、多系列、運用多種創新材質和多種創意方法,根據各種需求豐富品類,注重綜合性大學品牌優勢,突出優勢特色,滿足各種層次的消費者。根據筆者對幾所高校校園紀念品的調查結果,校園紀念品可供開發的品類如下:
1.校園標識系列:如學校宣傳海報、指示牌,門牌、校園地圖等。
2.不同檔次的工藝禮品類:錫盤,徽章、筆筒等。
3.辦公文具系列:筆記本、鋼筆、相冊等。
4.生活日用品系列:衣服、鞋襪、雨傘、毛巾等。
(三)校園紀念品開發參與方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的開發雖然有專門的公司,但與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互動不足。根據筆者的調查結果,約20%的受訪同學不知道校內有校園紀念品特許專賣店的存在。約82%的受訪同學沒有聽說或者沒有實際參與過校園紀念品的設計和開發。
綜上,筆者認為,在校園紀念品的開發設計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和公司應當注重與學校師生(尤其是藝術學院設計專業的師生)的合作和互動,共同開發校園紀念品,在銷售過程中可以和市場營銷專業的師生共同推廣紀念品。這樣的做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增進師生對學校的情感。再者,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激發其創造力。本校師生對校園文化內涵了解更為深入,情感更為深厚,所以在紀念品的設計中,情感的注入相對容易和真實,對紀念品內涵和品類的挖掘能更細致和深入。良性互動、共同開發有利于經典校園紀念作品的產生。
二、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市場開發銷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產品品牌化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調查結果顯示,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品牌培育不夠專一,品牌意識相對模糊。川大校園紀念品特許專營店內經營著各種品牌的校園紀念品,會令消費者迷茫。例如某“彩繪花盆”的品牌卻署名為四川美術學院,某“吉祥天佑九件套”產品卻是由一件高檔禮品陶瓷研發銷售企業生產。
綜上,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有待強化品牌。品牌已經成為一種無形資產,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與功能,必須挖掘其產品的文化內涵,對于其綜合性大學來說,它本身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已經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在設計中,我們可以利用其積淀已久的品牌文化優勢,以高校品牌為切入點,通過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影響力,來增強目標受眾的藝術享受和文化享受,提高紀念品的購買欲。同時,通過紀念品本身來推廣高校品牌。比如,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運用它的校徽開發設計了多款紀念品。現在的北大校徽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基礎上修改而來。有歷史的積淀,源于名人的設計,意義深遠。此時的北大校徽,運用在紀念品的設計中提升了其文化內涵,增加了其品質感。
(二)產品差異化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調查結果顯示,四川大學部分校園紀念品同質化。比如三國人物的人偶,劉備、張飛、關羽等,在成都地區的古鎮上幾乎隨處可見,又如熊貓特色的紀念品,如杯墊、熊貓紀念郵票等帶有熊貓特征的紀念品,在武侯祠、熊貓基地等旅游景點中非常常見。這些產品并不能較好地展現四川大學的文化歷史特色。
綜上,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的開發應加強差異化,使產品具有鮮明的校園特色,成為展現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元素的標志性符號。在市場化的今天,商品的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換湯不換藥”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校園紀念品開發的過程中,運用差異化方法分析高校歷史特色、學科特色、專業特色等,主要突出其獨有特色優勢與價值,然后對這些差異化的特征進行開發。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復旦大學申請了高校第一個世博特許商品專賣店——“復旦大學卿云軒店”。“卿云軒”在開發各類特色紀念品的過程中,注重傳播復旦的校園文化、傳承復旦情節、展現復旦校園風貌。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具備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形成了專業的管理模式,售前、售中、售后服務貼心周到,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紀念品類暢銷校園內外。紀念品的一致好評更加提升復旦的品牌價值,宣傳復旦文化、傳播復旦文化已經成為卿云軒品牌宗旨。
(三)產品人性化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調查結果顯示,約43%的受訪同學認為校園紀念品特許專賣店內成列的產品分類不明晰,擺放不系統,略顯混亂;約75%的受訪同學較易接受價格區間在10元到50元的校園紀念品,但市場銷售中很多校園紀念品的售價偏高。從購買方式來看,約65%的受訪同學傾向于在校內專營店購買,約30%的同學傾向于網購,約5%的同學會考慮購買上門推銷的產品。但現有的銷售模式僅只能前往特許專營店購買。
綜上,在四川大學紀念品的市場開發過程中應更加人性化服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細分市場。沒有任何一樣紀念品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都有著不一樣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同樣的人也會因為紀念品的不同涵義,不同價格等眾多不同的因素而影響購買欲望。所以,在綜合性大學紀念品的開發上要多層次、多品種,開發出不同系列、不同檔次和不同價格的紀念品。還是說到復旦大學卿云軒紀念品中心,它的紀念品種類目前已達到500多種,品類也很多,有校名辦公用品、校名文化衫、校名紀念品和工藝品等等。紀念品價位合理,做工精良。卿云軒在提供有校名紀念品的同時,還為每個院系以及各種大小活動或者會議定制個性紀念品。
第二,分門別類、有序陳列,合理定價,多渠道銷售。對調查結果顯示的擺放無序的問題要予以規范,要分門別類,有序陳列。整齊的、藝術化的擺放有利于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減少消費者搜索產品的時間成本。由于校園紀念品的消費主體是在校學生,所以在設計和定價過程中應偏向該類群體設計出一些既有紀念價值又有很強實用性、價格適中的產品。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網絡銷售已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校園紀念品另一較大消費群體是歷屆校友,大都已經離校,工作生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其購買校園紀念品的主要渠道只能通過網絡,因此建立網上銷售渠道有利于學校相關部門、公司擴大銷售業績,實現更多利潤,也有利于如歷屆校友購買校園紀念品。這樣的做法早已在國外一流高校盛行。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校園內都設有紀念品實體專賣店——Coop,同時網上也有專賣店面向世界各地銷售。
三、結語
四川大學作為一所百年名校,對校園紀念品市場化開發較為重視,并在校園紀念品的設計和市場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校園紀念品的開發過程和市場銷售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筆者通過調研分析認為:四川大學校園紀念品的開發方向有待調整、開發品種有待豐富、開發參與方式有待改進;在市場銷售過程中,要加強產品品牌化、差異化、人性化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