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迪


摘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屬性,每一個物品的包裝也有其文化屬性,它不是空洞的圖形,而是文化的外現。要設計出一個好的包裝,就不能忽略對節日文化的思考與研究,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更有意義的元素來烘托它,使之更加精美、更加富有層次感和文化感。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對于中國月餅的包裝,我們都以傳統風格為主,主要運用民族性的傳統圖案花、圓和祥云圖形元素。在我們現代的月餅包裝設計中,其弊端就是對其的照搬照用和拼湊,沒有充分的去二次創造新圖形。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取其形態,把他們拆散又組合,構成新的形態,除了使包裝與物品的文化相結合,還要讓包裝與時代相結合。
關鍵詞:月餅;包裝;圖形
一、中秋禮
自古以來,中國被贊美為“禮儀之邦”。禮品就像是那珠串上的細線,將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串聯起來。禮品可以是鄰居家的一個白面饅頭,也可以是一件貴重的黃金飾品,它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情感體現。作為節日的禮品包裝要有節日的文化,禮品外部視覺形象展現的是禮品里面的文化情感,能傳達節日的喜慶,這樣的包裝一定會為節日增加更多氣氛。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出自唐朝著名詩人王建。我國早在春秋時代就有祭月一說,在唐朝時期,中秋節正式流行,大家賞月、玩月。明清時期,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一直延續到現在。中秋佳節,互相奉送月餅是一種文化、禮節,承載著人們喜慶、美滿的祝愿。早期月餅大多數都是由一張簡單的油皮紙包裹著,雖然只是一張簡單的油皮紙,但是上面繪畫著的圖案卻很精美,以其來表達節日里人們喜悅的心情。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中秋佳節人們不再是單一的買月餅吃月餅,饋贈的月餅盒卻是人們更在乎的東西,人們對月餅盒的包裝要求比以前更高,因此市場上的月餅盒是日益“繁華”。總體看起來現在的月餅包裝圖案是花樣繽紛,但在圖形上,還是以圓、花、祥云為元素,再去重新創造組合。月餅包裝利用這些元素的寓意,來營造月圓佳節喜慶的視覺,以達到人們精神的喜悅,情感的共鳴。
二、會說話的圖形
(一)圖形概念
在人類社會早期圖形就出現了,在中國古老的文化中,圖形亦是文字,文字亦是圖形,中國的漢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圖形最開始就是人們傳遞信息、表達情感和思想意識的特殊語言,它的傳播更易于大多數人接受和理解。在平面設計中,圖形已經從一種單純地傳遞信息拓展為視覺藝術,它可以超越不同文字和語言的限制。圖形語言運用在平面設計作品中不僅是更好地表達主題,更快速和直接地傳播信息,而且它本身還具有的象征性,可表達出更深刻廣泛的含義。
圖形可以更好地延續思想文化或傳遞精神內涵。月餅盒的包裝直接折射出中秋節的節日形象,圓月、嫦娥、玉兔、花燈等形象一直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人們的視覺中。中國月餅樣式豐富,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滇式月餅、港式月餅、潮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等,盡管地域不同,月餅種類不同,但中秋節的文化在人們心里卻是一樣的。花、圓、祥云圖形是大部分月餅包裝設計常用的圖形。月餅包裝借用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和民族傳統共識的圖形語言,結合包裝所要表現的喜慶團圓的主題和內容,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圖形進行提煉和二次重構,在包裝實現其本職功能之外,使這件設計作品有更深的文化底蘊,凸顯自己包裝的個性。
(二)花繁榮昌盛
“花開富貴”象征著美好、繁華與富余。花卉是中國月餅包裝上最常見的圖案,其中牡丹和荷花居多。宋朝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謂菊,花中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自古以來,牡丹和荷花就是中國人們愛戴的花卉。牡丹花是我國的名花,也被稱贊為“富貴花”,它有著華貴的高雅,象征著繁華、美滿與雍容華貴;荷花則是有著潔凈的高雅,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著清白、高尚的精神。設計者將民族愛戴的花卉重新構成形成新的視覺圖形引入月餅包裝中,這不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節日文化的傳播,情感的表達。利用觀者的情感感知與節日的文化特征,引起觀者的共鳴,使傳統節日煥發出全新的活力。這不僅是實現設計現代化,也是對民族人文精神的一種建設,更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綿延。從意蘊上講,這多姿多彩的花卉展現出豐收、美好的喜悅之情,花卉在中國人們的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花好月圓、幸福和平的象征,也是更好地傳遞了送禮者對親朋好友的美好祝福;在視覺上,綻開的花朵散發出一種張力,如圖盛開的牡丹和荷花充滿生命力,再加上絢麗喜慶的色彩,讓人感覺能到節日喜慶的火焰。
(三)圓 圓滿和諧
圓形,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一條曲線,實際上卻是一個十分奇妙的形狀。在古代埃及人眼里,圓是上天的賜予,其圣神無比;在中國古代,人們最早是從太陽、陰歷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在中國文化中“天圓地方”,“圓”代表的是天,它是華夏民族對大自然的崇敬,對自身的一種期待,是一種完美無缺的精神境界。從造型上看,“圓”是由線條旋轉運動形成的完美的曲線,它象征著和諧,給人流暢、舒展之感,讓人覺得圓滿、完整、生動流轉、生生不息、永無止境、生命疊出的意蘊。
月餅包裝的視覺形象可以直觀感受到中秋節的節日文化。“圓形”圖案元素常見于月餅包裝中,如圓月、圓環、圓盤等等,甚至是圓形的月餅盒造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圓”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形狀,它還有著獨特的文化和蘊意,因此設計者在月餅包裝上,傾情于圓的造型。圓——月圓。中秋節在人們腦海里的形象是浪漫的,唯美的。從古至今,多少文人詩人以明月為中心,寫下不少詩句。唐代張九齡寫下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輪明月寄托了詩人的情感訴求,就給人們描繪了一個唯美的視覺畫面。以中秋的歲令聯系緊密的物象為承載,形象鮮明,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明亮,這不僅剛好符合中秋節賞月的文化,更象征著完美。圓——人圓。花好月圓人團圓,中秋節也被稱作“團圓節”,人們都憧憬與家人團聚一堂。王維詩中寫道:“每逢佳節倍思親”;一首唱遍中國的《常回家看看》唱道:“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都道出了中國人的心聲,不遠萬里奔波,和家人團圓美滿共過佳節是所有中國人共同認為最幸福的事情。事——圓,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中,對“圓”的喜愛格外地強烈。因為“圓”代表了圓滿和完善,具有生生不息之感,象征著萬事順利。在現今月餅包裝圖案上,不管是現代簡約風格還是傳統華麗的風格,月餅的包裝上都喜好運用圓形這一元素,讓人們通過包裝來感受中秋文化,實現包裝本職功能之外還賦予包裝文化氣息。
(四)祥云紋樣——吉祥喜悅
祥云的文化在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它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的、歷史的圖案,已成為一種中國文化符號,具有深層的民族精神。祥云是先人在勞動過程中,對自然界事物和現象的模仿,有著獨特的寓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祥云已經成為了人們對世界萬事萬物的美好愿望的象征圖形,體現出一種樂觀,積極、喜慶和對生命的美好希冀。祥云作為傳統圖形的一種,它承載著吉祥富饒和美好愿望的情感訴求。
祥云紋樣特有的裝飾風格和寓意,給中國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設計思想元素。祥云在月餅包裝上必不可少,或用作底紋,或作造型。它用于包裝上不僅是裝飾作用,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識別符號,反映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和吉祥文化。如下圖中,根據如意云的形狀,運用中國人喜歡對稱美的法則設計的包裝盒,散發出一種古老的歷史感;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云紋樣用于月餅包裝上,迎合了中國人民的審美習慣,體現了中秋節日的民族性,為節日添加了喜悅和吉祥之意。
三、結語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屬性,每一個物品的包裝也有其文化屬性,它不是空洞的圖形,而是文化的外現。要設計出一個好的包裝,就不能忽略對節日文化的思考與研究,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更有意義的元素來烘托它,使之更加精美、更加富有層次感和文化感。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對于中國月餅的包裝,我們都以傳統風格為主,主要運用民族性的傳統圖案花、圓和祥云圖形元素。在我們現代的月餅包裝設計中,其弊端就是對其的照搬照用和拼湊,沒有充分的去二次創造新圖形。我們可以取其形,延其意,但千萬不可照搬,直接拿來主義,否則會使我們的設計受其傳統的禁錮,顯得呆板、老套、沒有時代感。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取其形態,把他們拆散又組合,構成新的形態,除了使包裝與物品的文化相結合,還要讓包裝與時代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