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艾嘉
瑜伽源于印度,是融文化、宗教、哲學、醫學、美學等多個領域為一體的修習方式,它擁有近六千年的悠久歷史。在當今世界范圍內,各種風格的瑜伽會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然而,目前國內針對瑜伽會所室內設計的研究幾近空白,已有瑜伽會所的室內設計缺少對印度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缺失對瑜伽精神層面的空間塑造。本文重點研究印度文化元素在瑜伽會所室內設計的表現。
印度瑜伽會所空間設計是瑜伽文化的有效傳播途徑,是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現。走入不同的室內空間,就會真實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圍,在瑜伽會所內體現印度民族特定精神文化,會給人們心中留下深刻而持久的記憶。古老而宮于哲理的宗教贖予印度文化和印度藝術神秘性,這種神秘性表現在復雜精致的紋飾和變化多端的線條,以及豐富的色彩效果。
印度文化元素初探
1.印度花鳥嫁接圖像
印度花鳥嫁接圖像指的是鳥雀與花卉的混合造型,這種圖像創始于印度的笈多時代,涉及古印度大部版圖。印度笈多王朝是締造印度古典文化的黃金時代。笈多王朝創造的花鳥嫁接式圖像,亦即鳥雀前身與纏枝蔓草后身嫁接合成的藝術造型,書寫了裝飾紋樣史上光輝的一頁,成為笈多時代與后笈多時代的標志性文化物象。
除了早期沒有鳥的笈多系纏枝蔓草紋樣,加入雀鳥的印度花鳥嫁接式圖像基于細部造型差異,可分為后身作浪花形、后身作漩渦形以及口銜串珠三種不同表現形式的花鳥嫁接式圖像。以下從這三種表現形式闡明其花鳥嫁接式圖像的造型特征。
2.印度迦利
Jali——perforated stone-screen,是印度一種傳統的鏤刻墻體或屏風的統稱。它最初源于對陽光強烈、天氣炎熱的氣候特征的回應,在古代只是作為采光和通風的格構窗。隨著建筑文化的發展和伊斯蘭文化的滲透,這種格構窗加入了更多宗教和情感因素,鏤刻的技術也臻于成熟,而漸漸使其美學特征和對于空間塑造的貢獻超過了功能屬性,并成為印度建筑的重要要素之一。迦利(Jali)對于空間塑造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a.情感因素的烘托
光線穿過運用在墻面上的迦利照射在地面上,陽光與陰影形成強烈的反差,激發起人們的沉思與冥想,人的精神仿佛受到感召般在這神秘的世界中得到升華。這如同中世紀高而窄的哥特教堂,在黑暗無光的空間中從教堂頂部滲透下的一縷光束打破整片的黑暗,充分象征和表現了宗教的精神意境,產生一種忘我的宗教意境。在建筑空間中經常用光表現或莊重或崇高或幽靜的意境,讓身臨其境的人們感受到空間的力量,身心得以滋養。通過對自然光的恰當引入,再配以形狀、材質色彩、造型等的設計,可以營造出符合室內環境或特定場所的精神空間氛圍。
b.室內外空間的融合
窗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采光,更是為了室外與室內的交互,使建筑內的人依舊感受自然變化和四季更替。而迦利豐富了空間交替的藝術境界,既不不決然拒絕外界,也不將室外盡收眼底。迦利對這種微妙平衡的追求與中國的“簾”有異曲同工之妙。
c.空間界面的塑造
迦利最大的妙處便是,能讓空間的某一界面在不同的光環境下呈現別樣的藝術效果。如同中國的剪紙創作,剪紙通過顏色的對比使平面變得豐富,而迦利通過光影的對比使墻面或地面變得震撼。由于印度英國殖民文化和基督教的影響,迦利也會結合基督教堂的彩色玻璃,這時的地面呈現一種奇妙的光的圖紋,精美絕倫。
印度文化元素提取
1.色彩
本次色彩提取主要從印度本土色彩中提取最具印度名族特色的色彩。空間色彩根據印度建筑和室內色彩提取。陳設色彩依據印度民間色彩提取,色彩艷麗,極具民族特色。
2.紋樣
傳統的印度紋樣有兩個體系。其一為源于印度教的題材,紋樣具有明顯的概括和方向性,有拱形的區域結構的圖案風格,其中置有織物圖案和宗教意義上的人物以及動物圖案,圖案位置感、區域性強,均為垂直的構成方式;其二對植物的信仰,植物以卷枝或折枝的技術形式使圖案呈四方或二方有序的連續和穿插。本次紋樣提取選取印度寺廟塔頂為設計元素進行紋樣提取,用設計手法設計再創造,組合變形。
3.造型
瑜伽會所的所有窗戶都以印度迦利為原型,將迦利復刻到瑜伽會所空間內,運用透過迦利的光影語言,充分象征和表現印度瑜伽的精神意境,產生一種忘我的意境。另外迦利豐富了空間交替的藝術境界,也能讓空間界面變得豐富。本次設計將雕刻技術運用到迦利上,不僅保留了印度的民族建筑特點,同時因地制宜適當融了當地的特點。
4.材質
印度室內除了木材的選用,還有石頭等天然材質。木頭和石頭的質樸受到印度人的喜愛,對棉、麻、銅器、石材和木材等不同肌理的選用增強了空間質地感。
結語
瑜伽會所室內設計的基本目標是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瑜伽練習場所、交流空間以及其他附屬服務,以濃厚的文化底蘊為依托的瑜伽會所室內可以智化人們的精神,美化人們的心靈,使人們提升生活質量,優化生活方式,實現身體和精神上的真正放松。這樣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為豐富,市民綜合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