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靜
【摘要】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在課堂上體現為學習效率低下,容易致使惡性循環。而學習動機相關理論在現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日益增加,充分調動正確的學習動機可以極大化地將學生自身需求與教學相結合,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實施良好的教學改革。本文通過研究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特點,分析其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和障礙所在,對癥下藥,探索更加適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新途徑。
【關鍵詞】高職 非英語專業 藝術設計 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091-02
英語在藝術設計專業類學生眼中通常是被視為“邊緣化”的,但它又是一門重中之重的公共基礎必修課。對于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英語學習的困難重重,其主要原因歸結于大多數同學的學習動機不明確,對英語學習積極性不夠高,導致了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果不佳等。尤其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而言,英語課甚至落入了學生眼中負擔的尷尬境地。然而處于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頻繁而又深遠的今天,英語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此外,藝術設計專業十分講究時間沿革以來國際上的各種流行趨勢,要求設計者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經驗,這些都需要與國際接軌,學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并且在未來面對有關英語方面的工作及業務時,要求學生需擁有一定的涉外交際能力。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際工作案例和軟件操作都對英語有所要求,必須強化這根“軟肋”。如何激發正確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對于從內向外提升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針對某高職院校藝術設計系學生設計并隨機發放了一份《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問卷。經回收,該系共有五個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76人參與了該項問卷調查,并且答題均有效。問卷主要就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其引發的學習現狀、學習障礙、學習評價等各方面進行調查,得出了各項具體數據。
一、對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現狀的分析
所謂動機,是指引發并維持活動的傾向。學習動機是指激勵并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學習行為的動力傾向,與諸多因素緊密相聯。由此看來,它涉及到“引發”“朝向目的”和“維持”這三個關鍵點。
1.個人興趣是重要的學習動機
我們知道,“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它其實是動機的一種。在調查中,藝術設計相關專業40%的同學選擇了對英語非常感興趣或者比較感興趣,38%的同學選擇了感覺一般,其余22%為不感興趣甚至討厭。而在另一項感受自己學習英語的難易程度問題上,對英語感興趣的同學大多選擇了感到輕松或不算困難,興趣一般的同學則對應地選擇感到有些難的最多,再來,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討厭的同學基本都選擇了學習英語感到很困難。興趣的培養是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亟待解決的難題,一旦對英語本身產生興趣,內部學習動機受到引發,直接激勵個人有著良好的學習效果。
2.不同目標任務導致學習動機程度不同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提出學習動機存在一個最佳水平,選擇難易適中的任務至關重要。對于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20%的同學選擇的是通過高職院校關于三級B考證的要求,55%的同學選擇了高一級別的考試(包括升學需要)要求,18%的同學則選擇了提高英語水平,促進專業知識學習,僅有5%的同學選擇提升文化素養。有趣的是,在所有參與調查者中,大學英語目標是通過三級B考試的同學三級B證書的實際通過率反而比選擇其他目標的同學都要低。然而,選擇提高英語水平,促進專業知識學習為目標的同學三級B考試通過率是最高的,為100%。可見,設定更為明確具體的,略高于自己本身需求且并不過分的目標,可以達到適度的學習動機,以充分調試良好的心態來達到更佳的結果。
3.自我管評中體現學習動機作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可以維持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行為的呢?在關于步入大學后與高中時期相比英語水平的變化問題上,有31%的同學選擇了基本沒有提高,是占比例最大的,并且在回答每天英語學習時間問題上選擇幾乎不學選項的人當中,這部分同學所占比例也是最多的。覺得自己英語水平下降了的同學總體上說來每天也不會安排超過半小時的英語學習時間,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為零。另一方面,認為英語水平有較大提高的同學無一例外的每天都會安排或多或少的時間學習英語。由此判斷,當學生在學習成就水平上缺乏強化,且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時候,他的學習便失去了動力,沒有足夠的動機去維持下去。相反地,當取得好成績后,感受到能力提升的這種概念得到不斷強化,凸顯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去繼續學習活動。
二、影響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
1.英語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自信
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同學將自身的英語水平定義為差,40%認為是一般,四分之一認為是良好,僅有6%的同學認同是優秀。與此同時,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同學將學不好英語最主要的原因歸納在了自己不努力、沒有語言天賦等主觀上的內在因素。基本功和自信心均缺乏的學生容易形成習得性無助,成為逃避失敗者甚至失敗接受者,很難改觀。
2.課堂效率低下,缺乏學習熱情
從對老師課堂教學滿意度看來,只是感到基本滿意乃至不滿意的同學加起來已經占據了近一半的比例。此外,有超過一半的同學把老師的授課方式和課堂教學質量看作是最影響英語學習的最重要因素,緊隨兩者后的是學習氛圍。也就是說,課上直觀的信息自外在傳遞給學生信號,結果是影響到其內在學習動機的調動。在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課中,趴頭睡大覺、低頭玩手機、側頭侃大山的現象比比皆是,常常“殺”一也儆不了百。
3.學習功利性強,缺乏深層需要
在選擇學習大學英語的目的(可多選)的時候,超過一半的同學一致選擇學習可以使找工作更具競爭力,也有近一半的同學直接選擇為了證書,成為了最具人氣的兩個選項。試想這種情況下,一旦進入相對穩定工作崗位或考取了相應的證書之后,英語學習對該名學生而言就已似乎毫無意義可言,只剩下迷茫。據此而言,這些停留在表面的外部誘因并不能促使學生進一步提出未來更加強烈的英語學習的動機。
三、激發和培養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1.把握學生學習特點,有效突出重點難點
在關于最感興趣的英語技能問題上,有近一半的同學選擇了聽說模塊,所以說,英語聽力和對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切入點。盡管有很多人認為在中國的第二語言教育里聽說遠不如讀寫灌輸得多,但是不可否認學生想要在聽說上取得突破的渴望。抓住學生興趣所在,聽說的專門課時不可省,且同樣應大量地實踐和練習,幫助他們實現聽懂原語素材,開口表達自己的愿望。而當問到對英語學習過程中感到最吃力的部分,語法成為了近40%同學心中的痛,被選最多。語法是組詞造句的規則,把合適的詞放進合適位置看似簡單,對于外語的學習來說還是具有相當難度的。那么針對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新語法點和難點時需要多花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能夠慢慢吸收和消化,并且及時解決疑問。不要認為語法是高中老師的事情,大學里一樣需要深入,不要怕給學生重復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則。每次的復習、練習要銜接緊湊,常常點評才能奏效,這樣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克服語法困難,闖過聽說大關,這些學生學習動機自然加強。
2.引導開放有序的學習環境,運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根據學生的答題來看,大家最認同的學習觀念就是自主型學習,占60%,其次便是開放型。在能夠自由選擇做出自我決定的前提下,個體能夠激發出良好的內在動機。在大學里必須要掌握好的就是自學能力,語言的學習尤其如此,一定要教會學生在課外也能去自我充實。多提問,引導發學生自己思考和嘗試解答,一步步接近答案,總結經驗。以開放式代替控制式,啟發學生根據個人情況特點去進行自主學習,還可以進行自主評估,然后在開放有序的環境里去交流,再學習。開放自主地學習還體現在按照學生水平層次的不同相應的區分教學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能通過學習感受到自我的提升,建立起學習信心。
3.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吸引學生積極投入
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有著各自的專業領域,對英語的汲取面要求不盡相同,那么英語教學內容和手段則需因“專”適宜。此次調查里發現,藝術設計專業五分之一的同學都覺得老師授課呆板。至于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他們傾向于英文歌、英文廣播、英劇美劇、英文電影等資源潛移默化的學習,這些都是非常便捷的通道,作為教師應關注當下社會的流行元素和學生所反映出的興趣點,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多創設實際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滿足真正的求知欲。例如,有的老師在英語課上把學生分成類似“好聲音”的幾個導師組進行PK答題,反響熱烈,在活動中以集體合作和競爭并存的模式激勵了學生增強學習動機。同時,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平臺,聯合校內外組織與英語相關的活動,有條件的多邀請外教進校園,營造濃厚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關于這一點,有五分之一的同學的意愿選擇也與之相關。
無論是出國深造,找工作,甚至娛樂休閑等各方面的國際化發展使得英語學習的熱度始終居高不減。高職教育的鮮明特色注定了英語教學也應順應其發展趨勢。從非智力因素著手,通過對于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以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例)英語學習動機的合理統計和針對性的分析,是為了促進在該專業內的英語教學改革更加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幫助學生從內因上疏導英語學習的難題,“以學生為本”來設計課堂,推動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探索提高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水平的有效方法與新途徑,從而提升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 當代教育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黃巍.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