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閩道
【摘要】當前初中英語的教育教學中,有相當多的教師在使用語法翻譯法實施英語閱讀教學,即提問——分析——解釋——翻譯——回答問題的流程,長此以往教師沒有了激情,學生沒有了興趣,閱讀教學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美國教育學教盧布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情感、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或恐懼的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更加迅速。所以,在閱讀之前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閱讀之中迎合學生的口味,在閱讀之后讓學生分享閱讀之中的樂趣,這樣在閱讀效率上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方式 寓情于讀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098-02
對于初中生來說,英語閱讀是必須掌握的一項語言學習必備技能。初中英語閱讀作為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它對初中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初中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受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語言、知識、材料、技巧和表達能力等;同時它也受制于多種內在的個人情感因素的影響,不僅影響包括英語閱讀技能在內的語言技能的提高,而且影響著學生的自然成長,甚至終身發展。新英語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的培養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五大目標之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當前教師更多關注的現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有關單詞、語法的教學以及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授導,在教法上往往會忽視情感因素及目標在提高閱讀效果方面的實際作用和影響,許多初中生在閱讀學習中厭讀情緒比較嚴重,主觀上影響甚至制約了個體閱讀水準的持續提高。而當前相關情感目標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相對較為抽象籠統,針對性不強,沒有針對初中生在實際英語閱讀進程中有效挖掘出針對具體特殊情感問題之相應的策略。作為一名初中一線英語教師從教10多年以來,深刻地感受到有必要探索和積累一些閱讀教學實踐的情感策略,加以運用到日常英語教學中來,以此引導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和知識內涵深度的共進共贏,同時也促進他們自然情感的健康良性發展。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誤區
根據教師自身的學習經驗和中高考的閱讀理解題所占的比分來看,無疑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但是在實踐中,許多的教師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更好地策略,甚至很容易進入閱讀教學的誤區。
(一)在教學方法上僅限于精讀和泛讀。
許多教師在面對每個模塊的閱讀文章是陷于一種兩難境地。是精讀還是泛讀好?對于注重語法分析的教師來說會把閱讀文章作為精讀材料逐級逐句地講解分析,這樣就忽略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對于注重培養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的教師來講,會將閱讀文章作為泛讀材料,簡單地讓學生讀讀文章,劃劃新單詞或詞組,這樣也忽略了教師的課堂組織者的身份,沒有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理解。這兩種處理閱讀的方式都是單調乏味的,無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課程設置上存在固定的模式。
Lead in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to talk about)→pre-reading questions(two or three simple questions, and students can find the answers in the text)→skimming→scanning(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a form according to the text)→understanding(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do T or F exercises→retell the text with the given words
以上兩種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都束縛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沒有起到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沒有實現《新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教學。2012年《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指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由此也可知還情于讀是十分必要的。
二、走出誤區,還情于讀
還情于讀不僅僅要求在閱讀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而且對教師的情感教學提出了更高的學生最尊重也最需要有教學激情的教師;學生最愛飽含情感的教學語言,教師以積極和愉快的情緒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好;而教師以消極、低沉的情緒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差。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來自于教師的素養。
(一)更新觀念,提升閱讀素養。
英語是一門語言。作為一門語言,它必定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而日益改變和更新的。所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要不斷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本的難易度,提高閱讀課程的標準要求,為學生制定確定的學習計劃,有秩序、有目的實施閱讀教學,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時間提供有利保障。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仔細分析一下,從初一到初三的新標準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所涉及內容之廣我們深有體會。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從神話到現實,從禮儀文化到陽光體育,從奧運中國年到孝敬父母,從克服困難到立志成才,從家事國事天下事到家鄉變化,從天文到地理,從記敘到說明,從科普到議論無所不包無所不。而在實際閱讀考查中內容取材范圍不外乎這些,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緊扣教材這個腳本,由此延伸拓展,在教授某一主題的閱讀材料時,進行適當的歸納和總結。以NSE Students Book 2 中Module 6 The Olympic Adventure 為例,除了讓學生了解Whats your favourite Olympic Game? How do you get ready for the 29th Beijing Olympic Games?...還可以幫助學生具體歸類What are the most dangerous sports? What are the popular sports? Who is the most famous basketball star? Who is your favourite sport star? etc.
因此,更新觀念,提升教師自身閱讀素養及鉆研教材,豐富擴充閱讀材料是走出英語閱讀誤區的必要條件。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也體現了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閱讀水平及教學方式也要相應提高。只有更高效地教,才會有更有效地學,反之亦然。對于如何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我個人覺得寓情于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在我們所接觸的閱讀材料中無論是從敘事到說明,從人物到事情,還是從山水到民俗風情,都是一樁樁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因此幫助學生將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將正確的認識態度、價值觀及情感投入到閱讀中,能更大地縮短閱讀的時間并提高閱讀效率。這當然也要求教師能有更好地掌控全局的能力。
(三)融洽關系,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
成功的教學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彼此之間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和諧的課堂氛圍。對于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有學生熟悉感興趣但老師陌生;也有學生陌生但老師熟悉感興趣的。所以針對不同的主題,可以發揮不同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表演、說唱、背誦、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可以開展閱讀教學。
三、寓情于教的幾點見解
(一)整合教材,由易到難。
教材中許多的材料和練習其實都是圍繞同一個重點或難點展開。比如在教授NSE Module 4時,其中涉及到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Its warm/hot/cool/cold.這看似簡單地幾個句子,其實真正要求學生從字面上理解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結合情景,給學生做了如下的教學: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氣候,平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深的變化就是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讓學生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在不同的季節你會有怎樣的不同變化。請一個表演能力強的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順勢將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及warm/hot/cool/cold教授給大家,在這種融洽而又相對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接受新知識會更自然、更真實,且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起來更順暢。
(二)縱向聯系,歸納拓展。
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對同一主題的閱讀材料進行歸納、拓展。如Students Book 2中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與Students Book 3中的Module 9 Animals in danger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從簡單地七大洲名入手,回顧各州的典型代表動物,解說它們的現狀,引起他們對animals in danger的重視,從而進入談論我國的熊貓,這樣由易到難的鋪陳,在情感上學生更易于接受。如果是開門見山地講保護瀕危動物,顯得空洞無物,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也不能保證人人一開始都能接受這個觀念。因此要求教師要與更好地閱讀素養和整合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閱讀中,從而對閱讀產生興趣,提高水平。
(三)掌握國內外最新資訊,走入學生的心靈。
我們正在使用的這套教材也是根據時代的發展,在選材上不斷更新和變化的。對于初三學生的閱讀材料,大多數又長又難,但并不是每一篇都要求精讀,因此對于那些有一定長度,但主旨一目了然的閱讀材料,尤其是熱點的人物或事情,教師可以做適當的教學調整,通過background introduction, retell the material and ask the student the feelings去解決材料。這樣既能牢牢的穩住學生的吸引力,又能有重點地突破課文。學生對時事人物和事情總是最熱衷的。如Students Book 4 Module 6 Cartoons 中,首先這個話題非常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幫助學生搜羅最新的cartoons ,如Beast Corps ,并且在上課的過程可以截取其中的一段video放映給學生看,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英語學習的成功與否,基本上取決于學習者本人是否進行了自主有效地學習。英語閱讀教學是一門充滿了技巧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的確要求教師有良好的閱讀技能,有高超的教學手法,最重要的還是在教學中多總結多摸索多整合,幫助學生在學習閱讀材料的時候能做到融會貫通,當然最重要的是投入情感,寓情于教。閱讀亦是生命的一項運動,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的講解、語言形式的訓練,更是審美和情操陶冶的過程。筆者通過本文希望能引起廣大教師同仁們對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關于學生學習情感目標的關注,并在閱讀教學中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有意識地滲透情感學習策略的培養,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型轉為“自主發展”型、由“接受學習”型轉為“探究發現”型、由“個體學習”型轉為“合作共贏學習”型,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與情操,讓廣大初中學生“悅”讀英語,不斷完善個性、品格,追求素質教育“教會學生做人”這一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魯子問.Learning English 報紙,2013年第7期.
[3]鄒為誠.《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外語課堂教學‘中心之辯:反思和建設”.
[4]李俊峰.論“四位一體”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 2005(01).
[5]陳天.談中學英語閱讀課學習策略的運用與閱讀能力培養[D]. 蘇州大學,2008.
[6]陳艷.農村初中英語學習策略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