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平
【摘要】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通過作業的形式來對學習過的英語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使學生能夠在“做中學”,在“練中學”,教師要巧妙地給學生設計英語作業。本文主要介紹了目前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比如內容和形式單一,學生沒有興趣;作業量大時間少,學生抄襲嚴重;語言環境模擬少,情景運用不足等。并且給出了巧妙設計初中英語作業的建議,教師要注重作業的分層次原則,趣味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積累性原則,以及個性化原則。通過教師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作業 問題 策略
英語作業是反應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學生英語輸出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作業來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達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的目的。通過學生積極地進行作業的書寫,學生會發現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了實現學生能夠靈活熟練地運用英語。教師也可以通過作業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可是在目前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產漏補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目前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內容和形式單一,學生沒有興趣。教師給學生所留的英語作業很多情況下都是抄寫英語單詞或者是句子,要么就是教課書上的練習題或者是試卷,讓學生反復地練習。這樣的作業形式和內容都是非常單一的,沒有什么新穎的特征,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吸引力,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只是機械地重復,沒有太多的思考和練習,這樣的作業形式沒有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學生通過做作業感覺到的只是枯燥和無味,沒有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和好奇心,學生在做英語作業時學習主動性并不是很強。
2.作業量大時間少,學生抄襲嚴重。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業的形式來進行英語知識的鞏固,促進學生提高英語語言技能,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教師往往給學生布置了太多的英語作業。單詞練習、教材練習以及試卷練習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應接不暇。教師的初衷是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來達到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知識的目的,可是讓學生感覺到的卻是沒完沒了的練習,難以應對。為了完成作業,很多學生都選擇了通過抄襲的形式來應付教師。學生給教師呈現的結果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很多時候都是通過相互抄襲的形式來完成作業。作業成為了學生的一種累贅,沒有實現其查漏補缺的效果。
3.語言環境模擬少,情景運用不足。教師給學生提供的作業中使學生能夠模擬真實情境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并不是很多,學生學習的英語很多時候是在一種漢語的環境中進行練習和鞏固的,導致了學生在說英語時總是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漢語式英語。由于情境不足,再加上母語的負遷移影響,學生的英語思維并不是很地道。英語中的句式和句型,學生可以熟練背誦,但是當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寫作時,學生就會寫出很多不地道的英語。這種錯誤的表達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干擾了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利于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提高。
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學生并不能夠很好地進行英語的表達和學習,在做英語作業的時候總是存在著一種應付的心理,影響了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態度的形成。英語教師要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有效的作業來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英語知識,實現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巧妙地設計英語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達到知識的鞏固和復習的目的,同時利用作業來激發學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索英語語言知識、端正學生的情感態度,促進學生能夠掌握英語學習策略,實現學生文化意識的提升。英語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可以遵守以下原則,采用以下策略:
二、 巧妙設計初中英語作業的策略
1.針對學生采用分層次原則,因材施教。教師在給學生設計作業時要注重學生的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導致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也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給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作業中得到提高。教師給學生設計的作業要難易適中,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作業太難有些學生會失去探究的欲望,作業太簡單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沒有寫的必要,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出難易適中的作業。例如在學習八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ocation?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知識基礎進行一次描述自己度假情況寫作練習。寫作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展現,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進行寫作,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單詞和句型,但是程度好的學生則可以在寫作中展現他們的能力和靈活駕馭語言的能力。他們會巧妙地把本單元學習到的句型和單詞都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展現學生的實力。教師在寫作中無形地給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鍛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能力。
2.作業內容追求趣味性原則,激發興趣。教師要改變英語作業形式和內容單一的傳統作業形式,要通過新穎的作業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以一種學生喜歡的形式去探究英語語言規律和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從而幫助學生減負增效。豐富的作業形式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眼前一亮,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和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的作業可以是讓學生學一首英語歌,一個英語繞口令,編一段英語對話,朗誦一首英語詩歌,閱讀英語故事,看一個外國電影或者是聽國際新聞等等,不同的作業形式增加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八上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留一個欣賞一部外國電影的作業。學生對于看電影是非常喜歡的,聽到作業就是看一部電影會欣喜若狂,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使學生在看電影中就學到了很多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積極性。在學習了八下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篇英語故事,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其中的一篇去讀。學生會覺得作業就是讀故事太輕松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閱讀中學生的好奇心也會被激發出來,他們會很好奇其他學生所讀的故事內容是什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把其他學生的故事借來讀,或者是通過彼此講授的方式來分享知識,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
3.體現英語語言實用性原則,注重實踐。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通過學生的不斷練習和鞏固,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才能夠不斷地提高,促進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能夠讓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得到鞏固和練習的情境,促進學生在情境中去靈活運用英語。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情境作業會讓學生能夠得到練習,從而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知識,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例如在學習了七下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學習情境:放學回到家你已經非常餓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吃飯,可是媽媽還沒有做好飯,你告訴媽媽你想吃面條。請以此情境為話題編寫一段你與媽媽的對話。教師通過生活中的情境來鼓勵學生進行英語的學習會讓學生感覺到英語的學習非常實用,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用到,只是學生平時忽視了這個問題,并沒有在生活中廣泛地使用英語,導致了學生感覺學習了英語在生活中用不上。教師的情境作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實力和能力的舞臺,促進學生借助生活中的現象來運用和學習英語。通過教師不斷地練習,學生就會學會靈活地運用英語,實現學習英語學以致用的原則。
4.完成作業途徑開放性原則,合作學習。教師給學生提供的作業應該是開放的,不一定都是具有固定答案的作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來完成作業,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來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討論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促進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例如在學習了七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思考為什么在課堂上不要吃東西?課堂上吃東西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在討論中學生會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爭辯,促進學生在辯論中形成自己的認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或者是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把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分角色表演,使學生能夠成為其中的主人公,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不同形式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在這里可以張開自己的想象力盡情地進行聯想和思考,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
5.關注學生發展積累性原則,水滴石穿。“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英語的學習更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和提高的過程。教師要通過作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把課內知識進行積累,把每天學生的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型積累到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平時要經常拿出來進行閱讀和復習,從而學生對于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其次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積累,學生除了學習教材上的英語知識外,通過《英語輔導報》《英語周報》《英語世界》等報紙、雜志都可以學習到英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閱讀中遇到的詞匯的特殊用法,寫的比較好的句子,或者是一些長難句進行有意識地積累和總結,作為拓展學生英語知識,增長學生英語語言背景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在不斷地積累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
6.突出學生特點個性化原則,因人而異。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英語作業要能夠展現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使學生在英語方面的潛能和實力能夠得到充分地展現。例如在學習八下Unit2 Ill help to clean the city parks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以環保為主要內容的英語海報。海報的主題教師給確定了,但是具體的內容和形式都是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興趣愛好來進行設計的。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凸顯學生的潛能和特點。這樣的作業是因人而異的,避免了抄襲,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英語學習中展現自己的潛能和個性。
總之,英語教師給學生設計的作業是可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師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和課堂教學具體情況來給學生設計作業。通過作業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學生在作業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究英語知識,掌握英語語言規律,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語言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肖健壯.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現代出版社,1997.
[2]劉潤清.外語教學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杜思民.如何科學設計英語作業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3).
[4]戴煒棟.英語作業的科學布置現象及其教學啟示[J].外語研究,2009(2).
[5]方忠南.英語教學中作業布置常見問題及其產生原因[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