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華 方熱軍



中圖分類號:S816.79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6-0047-03
內源性抗氧化劑類產品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氧化應激調節素,其根據具有不同抗氧化應激物質的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特性,通過科學的組合和優化,用獨創的先進工藝精心制造。其中的一些組分能分別在體內和體外發揮抗氧化作用,因此能夠改善飼料的品質以及體內的抗氧化環境,最終達到提高動物的生長和繁育性能。
目前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生產者日益重視內源性抗氧化劑的作用。但面對眾多的內源性抗氧化劑品牌,如何才能快速準確的挑選合適的種類,并達到利益的最大化,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需要從其有效成分入手,分析其是否具有已經被證實的有抗氧化效果的有效成分,換句話說,就是檢驗該種抗氧化劑是否具有理論基礎;其次,因為抗氧化劑的體外測定與實際生產的相關性并不理想,活體試驗是最優的選擇。
在中國大部分雞場中,雞是一種典型的氧化應激的案例,有高生產性能但是被飼養在差的環境中。氧化應激產生活性氧。活性氧在正常代謝以及免疫反應中都會產生。如果不被控制,其生產性能將被損害。飼料中的抗氧化劑能降低氧化進程。但是通常抗氧化劑不能避免腸道和體內脂肪氧化的負面影響。本試驗在肉雞飼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內源性抗氧化劑,研究其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飼料來源 ?肉雞飼料由山東濱州和美集團提供。
1.2 ?試驗動物與飼養管理 ?1日齡嶺南黃快大三黃雞3072只,試雞以稻殼為墊料,分32欄地面平養。在頭2d,育雛溫度為34℃(65%RH);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26℃(45%RH)為止。試雞按正常程序免疫,光照制度為23h L(光照):1h D(黑暗)。在整個試驗期內,肉雞自由采食和飲水。
1.3 ?肉雞試驗處理 ?肉雞試驗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共4個處理,每個處理8個重復,每個重復96只。試驗日糧使用顆粒料,按照NRC(1994)推薦的營養標準分階段配制(前期:0~14日齡,中期:15~26日齡,后期:27~48日齡)。除了添加內源性抗氧化劑的劑量不同之外,其余營養成分完全相同,內源性抗氧化劑添加劑量見表1。
1.4 ?肉雞試驗測定指標 ?肉雞試驗在每個飼養階段結束之前(14、26和48d),以重復(欄)為單位,對雞群進行空腹稱重并統計采食量(FI),以計算日增重(BWG)和飼料轉化率(FCR);每周以重復組為單位統計耗料。
1.5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X±SD)表示,用SPSS 13.0版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內源性抗氧化劑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 ? 結果見表2、表3、表4、表5。
從以上4個表格可知,在試驗的各階段各組的增重表現相當,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在第一階段D組的料肉比較差,與其它三組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在第二階段則是D組的料肉比表現較好,比其它三組有顯著差異;在試驗第三階段A組的料肉比較差,與B、C、D三組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綜合整個試驗階段各組的增重在統計上都無顯著差異, A組的料肉比較差,與其它三組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
2.2 ?內源性抗氧化劑對肉雞經濟效益的影響 ? ?見表6。
由表6經濟效益分析可知,從育成率上看,200g/噸內源性抗氧化劑的添加要優于其它三個組;添加抗氧化劑的三個組價料比要優于不添加A組;從飼料價格差異上考慮考慮,100g/噸抗氧化劑的添加降低的飼料成本最多。
3 ?討論
本次試驗表明,在肉雞生長前期,添加內源性抗氧化劑對動物無顯著作用;在肉雞生長中、后期添加內源性抗氧化劑可顯著改善飼料轉化效率;從總體考慮,內源性抗氧化劑的添加顯著改善了飼料轉化效率;以添加量100g/噸投資回報率最高。
之所以出現隨著時間的積累,內源性抗氧化劑的效果才慢慢體現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建立合理的氧化應激模型。正常情況下,在一定范圍內,動物體對氧化還原狀態具有較強的自身調節能力,活性氧代謝物(ROS)通過內源抗氧化防御系統保護細胞免受損傷。換句話說,在雞群良好的生長狀態下,內源性抗氧化劑的抗氧化作用并不占據主導地位。在試驗開始階段,因為飼養環境良好,雞群面臨的環境壓力低,密度適宜,氧化應激的程度十分輕微或沒有發生;隨著日齡的增長,飼養密度的增加,飼養環境的下降,氧化應激增強,內源性抗氧化劑的抗氧化作用逐漸得到體現。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如何快速有效的構建氧化應激動物模型是系統研究內源性抗氧化劑抗氧化效果的基礎。
4 ?結論
在肉雞生長前期,添加內源性抗氧化劑對動物無顯著作用;在肉雞生長中、后期添加內源性抗氧化劑可顯著改善飼料轉化效率;從總體考慮內源性抗氧化劑的添加顯著改善飼料轉化效率;以添加量100g/噸投資回報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