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鶯鶯
摘要:古希臘文藝理論是西方文藝理論發展的源頭,古典主義作為最早出現的理論之一,也可追溯到希臘時期。本文結合希臘文藝傳統,試從模仿自然、思想至善與崇尚理性等希臘傳統文藝觀入手,推究古典主義自然原則、道德原則和理性原則在西方文藝實踐中的創新與承襲,探尋古典主義的守成之路。
關鍵詞:古典主義;希臘傳統;文藝觀;三大原則
一、模仿自然——流傳的文藝典范
“模仿說”是希臘人對藝術最為重要的規定,這個概念貫穿了整個希臘美學思想的發展進程,成為思想變更中的一條重要線索。
早期哲學是自然主義的,哲學家初步運用理性能力審視外部自然時,得出宇宙是和諧有序的結論,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復制和描繪,是對自然的模仿。“模仿”成為后世古典主義創作的重要原則。
賀拉斯率先繼承模仿說傳統,提出文藝模仿古典的原則?!对娝嚒分袑懙剑骸拔业呐笥?,你應當日日夜夜研究希臘的范例?!睆娬{的就是對古典文化的繼承。同時期的朗吉努斯在《論崇高》中也闡述了類似的觀點,認為引向崇高的一條道路是“模仿過去偉大的詩人和作家,并且同他們競賽。”創作具有崇高風格作品的重要途徑首先就是學習和模仿,以偉大的詩人和作家為師。
興起于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思潮,是對古代希臘羅馬藝術和美學的“再生”,實質上就是對古典的批判與繼承?!对妼W》和《詩藝》一度成為保守派的“圣經”,意大利畫家瓦薩利在《優秀建筑家畫家雕刻家傳》中指出,文藝復興時代藝術的目的在于模仿。模仿自然、師法古典的傳統于文藝復興時期得以延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應屬達·芬奇,他的美學觀與希臘早期哲學家相近,把師法自然看作藝術創作的基本原則,高舉“模仿說”大旗,主張藝術家應像鏡子一樣忠實反映自然,并以意大利的繪畫發展史為例,證明畫家取法自然,藝術則會走向昌盛的局面。
新古典主義是古希臘模仿說再度浮現的又一次浪潮,布瓦洛系統的闡述了新古典主義模仿自然和古典的原則?!澳7隆笔冀K是貫穿于西方古典主義的一條主線,所謂“古典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對古希臘文藝的模仿與學習。模仿說以模仿自然為創作準則與最高目標,盡管對于“自然”的含義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見解,但總體而言,古希臘早期的模仿自然的觀念,為古典主義的自然原則、借鑒原則的孕育和發展埋下了最初的種子。
二、尊愛道德——至善的人格修養
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發生扭轉是在文化史的黃金時期,蘇格拉底最早從社會科學的觀點看待美學問題。參考《回憶錄》可知,蘇格拉底把美和效用相聯系,認為美是有用的,效用是衡量美的標準。另一偉大人物是柏拉圖,理式論是其哲學體系中的核心部分。依他所見,感官所知覺的現實世界及藝術世界都是不真實的,藝術更與真實隔著三層。
作為希臘最后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轉變過程中發揮了極大作用。依他看,事物的存在是由形式因、物質因、動力因和目的因所決定,并處于永恒的運動中,而事物的運動必定因為存在著一個永恒的第一推動者,而這個推動者就是善。
希臘后期的社會哲學把關注重心放在人和社會的關系上,探討了社會如何能和諧存在等問題,模仿對象也從自然轉向了社會生活中的人與人的行動,強化了人們對于“至善”的追求。古典主義者以此為基,一方面對作家的基本修養予以重視,另一方面也對文學作品的內容也提出了“合情”的要求。
賀拉斯承襲傳統“至善”觀,提出文藝創作的合式原則。所謂“合式”,就是要求在藝術上要做到協調一致,叫人感到合情合理。在《詩藝》中賀拉斯談到:“有許多情節不必呈現在觀眾眼前,只消讓講得流利的演員在觀眾面前敘述一遍就夠了?!蔽枧_不應表演激烈的災禍或怪誕的景象,文藝不應違背人的善念、倫理觀以及道德感,要有理性的節制,符合善的要求。朗吉努斯談論崇高風格時強調,崇高重要的來源就是莊嚴偉大的思想?!俺绺呤莻ゴ笮撵`的回聲”偉大的思想,主要源于高尚的心靈。朗氏將藝術的風格與創作者的人格相聯系,對作家的基本修養予以足夠的重視,表現出人們對藝術家“至善”品德的追求。
新古典主義階段,布瓦洛提出文藝的道德原則。藝術的最高理想是實現理性、真、善、美的統一,其中對善的追求不可小覷。布瓦洛所說的道德原則主要針對藝術家的道德修養而言,藝術家應當注意自身在道德上的完善,既要在人格上自尊自愛,又要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情趣。
藝術作品得以產生良好的道德影響,最重要的是提高藝術家個人的人格修養。作品是藝術家心靈面貌、道德精神的直接表現,藝術家具有高尚的人格修養,才能保證作品的純潔與典雅。從這點不難看出,古希臘的至善思想在后世古典主義者心中根深蒂固,由此便形成了古典主義的合情原則,也即道德原則。
三、崇尚理性——文藝的最高準則
淵源西方文化,理性精神有著悠久歷史。早在希臘時期,哲學家對理性便有著強烈的追求,理性精神一度成為希臘文化價值的核心。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首開西方理性主義的傳統,為古典主義之理性原則奠定堅實基礎。
柏拉圖的理性主義思想主要見于《理想國》中,他認為人的靈魂分為理性、意氣和欲望三部分,人的性格要達到正義,意志和情欲也理應受到理智的統治,理性具有絕對的價值,統帥著靈魂的另外兩種沖動。亞氏則揚棄早期哲學家把人理解為感性存在物的片面性,提出“人是理性的動物”這一哲學命題,強調理性為人所獨有,是靈魂中較優的部分,“對于人,符合于理性的生活就是最高的最愉快的”。至此,理性思想被比較明確地得以初步的闡釋。
希臘先哲闡發的理性精神,為后世探討人的問題奠定了理性基礎,并將對藝術問題的追問定格在理性的框架內,為古典主義理性原則奠基。尊崇理性和傳統,強調常情常理是古典主義最為顯著的特點。
拉丁古典理想的奠基者賀拉斯對此曾說:“要寫作成功,判斷力是開端和源泉。”這里所談的“判斷力”即藝術家正確的思辨能力,即理性的能力。這種判斷力不僅是運用邏輯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而且是一種綜合的包括認識判斷、道德判斷和審美判斷的判斷力。
布瓦洛在古典主義“法典”《詩的藝術》中嚴肅提出:“必須愛理性,讓你的一切文章永遠只從理性獲得價值和光芒?!彼囆g要以理性為出發點和歸宿,理性是藝術作品的思想靈魂,他甚至將文學作品的成敗,與有無理性聯系在一起,突出了理性在創作中的地位。
上述分析可知,古希臘哲學家首開西方理性主義的傳統,理性精神由此在古典主義思潮中淵源不斷地發展延續,理性原則也隨之成為古典主義所奉行的圭臬。
四、結語
古典主義傳統早在羅馬時代就已經形成了,最初只是要繼承和發展古希臘的文藝成果,以期創造出可與古希臘藝術相媲美的羅馬文化。十七至十八世紀則是古典主義發展的典型時期,也可稱之為新古典主義時期,古希臘的傳統文藝觀在此時期被強化到極點,古典主義理想也被極度推崇。盡管古今學者針對古典主義傳統的論爭有著巨大的分歧,但總體而言,古希臘模仿自然、思想至善、崇尚理性和服從規范等文藝觀,最終在西方文藝理論的實踐中定型為古典主義的自然原則、道德原則和理性原則,并對后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馬奇.西方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伍蠡甫.西方文論選(上卷)[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