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情:某校學生合唱團正在演出,恰巧這天某大公司來招聘員工,當公司老總路過演出現場,被歌聲吸引住了,和諧的聲部,優美的音色,嚴謹的分工,整齊的服裝,極富朝氣的表演。讓他感到,合唱隊的表現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企業精神的體現。老總當即拍板:“這些合唱隊的學生我都要了!”
當今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視合作的社會,現代企業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個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發揮團隊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合唱具有廣泛群體參與性、社會性和最方便普及的優越性。所以,在職業教育學校進行課外合唱訓練活動是彌補課堂教育缺失的有效方法。
一、職校課外合唱訓練的組織工作
在一個合唱團里,大家往往只注重合唱團的訓練,而忽略了合唱團的組織。很多合唱團解散,是因為組織上出現了問題,而不是老師或指揮的問題。良好的訓練必須以良好的組織工作為前提。
(一)組織建立永久性校際合唱團
“校際合唱團”由多個年級的學生組成,既有“校際”的代表性,又因團員年級結構呈“階梯”狀,其訓練成果不僅不會因高年級學生畢業而流失,反而會形成“接力”般的傳遞,使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合唱團的可持續發展有了基礎和保障。
(二)建立有效的長期訓練制度
堅持每周一到兩次的長期訓練,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的開展訓練,切忌松松散散、得過且過和好高騖遠、脫離實際。
(三)建立以學生為主的團隊管理機構
充分發揮學生在團隊管理方面的潛在能量,是合唱團組織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常務團長、副團長、各聲部正副部長、團務委員會委員等組織機構成員,可全部由有能力并負責任的學生擔任。并明確落實所有政務的分工負責制度,同時建立通暢靈敏的團隊通訊網絡。
(四)訓練演出相結合
有計劃的安排演出活動,是提高演唱水平的極其重要環節。應該把每次演出作為訓練的階段性目標來設計。經常演出,是不斷增強團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斷積累演唱經驗、不斷鞏固曲目、積累曲目的良性循環過程。階段性的校內、校外的演出活動安排,應該成為合唱團學期或學年訓練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職校課外合唱訓練的具體內容
(一)合唱的音準訓練
合唱是和諧的藝術,它是通過眾多的合唱隊員共同發出聲音來表現音樂作品的。音準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合唱隊的音準不好,哪怕只有一個人的發音不準,都會嚴重影響整個合唱的效果,就不可能唱出和諧而優美的歌聲。
合唱隊員的音準訓練,主要是培養隊員把握音樂中橫向的旋律以及縱向的和聲音響的準確性,通過多種形式的音高訓練,提高隊員的音高意識。訓練可以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高隊員的內部聽覺感受,從而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音準概念,為提高合唱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合唱的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所以說排一部新作品,首先要解決的是節奏和音準,這是基礎。然后再根據作品內容的需要靠速度、力度等手段去表現它。因此,培養準確、獨立的節拍感和節奏感,對音樂表現是十分重要的。
(三)合唱的呼吸訓練
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也是共鳴、音準,咬字吐字等的基礎。古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現有“歌唱的技巧就是呼吸的技巧”的說法。在合唱中,沒有合理統一的呼吸,就沒有良好的氣息支持和統一的合唱發聲,也就不可能自然、流暢地完成演唱。因此,在訓練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使每個人的呼吸趨于合理,呼吸換氣的地方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合唱隊整體達到呼吸的統一。
(四)合唱音色統一的訓練
合唱聲音音色的統一主要是指每個團員從低音演唱到高音的音色統一問題。具體要求是:
低音區——有狀態、高位置、有控制,同時具有假聲理念的真聲。
中低音區——有狀態、高位置、做好參入假聲準備的真聲。
中高音區——有狀態、高位置、隨著音高的不斷變化,逐步、并不斷加量參入假聲的“混聲”。
高音區——有狀態、高位置、松弛、柔和、清亮并堅實的假聲。
另外,還要注意各團員之間、聲部與聲部之間的音色相互模仿,追求共同的音色和“聲音形象”。
三、職校課外合唱訓練需注意的其它問題
(一)合唱是群體的聲樂藝術,應該在排練歌曲前進行20分鐘左右的練聲,這樣做的好處有三,一是能使隊員的發聲器官積極靈活起來,并統一在一個基本正確的狀態下進行歌唱;二是能教會學生了解指揮手勢,學會看指揮,領會指揮意圖;三是有專門的時間針對個別學生作個別處理,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克服困難。
(二)隊員在演唱時不但要求整齊統一,而且要明確各自聲部的音色特征,努力做到使合唱中既有壯實有力的低音部,又有渾厚的中音部和明亮華麗的高音部。女高音聲部音色應抒情、明朗、秀麗且高音穿透性強;女低音聲部音色應圓潤、濃厚、結實;男高音聲部音色應明亮、柔和、清晰而剛勁;男低音聲部音色應渾厚、低沉、有力。
(三)合唱指揮與鋼琴伴奏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指揮,不僅是合唱團的名片,更是合唱團的靈魂。指揮者自身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能力,還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較深的文學造詣,這樣才能使合唱隊的訓練達到科學性、思想性及藝術性的完美統一。鋼琴伴奏是合唱伴奏的主要形式,也是合唱藝術的另一重要方面,合唱中,伴奏與合唱人聲之間相互呼應、補充、對比,既要使鋼琴襯托聲部與合唱的主旋律形成統一的整體,又要使各聲部之間主次分明。只有將人聲與伴奏和諧統一的關系把握準確,才能使合唱與鋼琴伴奏共同創造出豐滿的音樂形象。
合唱藝術是人類音樂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浩如煙海的古今中外優秀的合唱作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意識產生作用,進而引導其思想和行動,心靈的境界同音樂一起得到升華,達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合唱訓練中,學生們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聲部與聲部之間,同伴與同伴間很好合作,形成一種強有力的團隊精神。因此,把合唱訓練作為職業學校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對學校進行素質教育、和諧校園建設以及校企文化的對接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張艷輝(1978.12.9),男,河北省霸州市人,大學本科學歷,霸州市職成教育總校,學前教育專業教研組長 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