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秀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隨著教材的不斷革新,學生必須有一定的基礎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尤其在高年級。但由于一些學生長期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加之學習方法不得當,久而久之便成為了“學困生”。對待這些學困生,教師的態度往往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如何轉化他們呢?在多年的教學工作經驗中,我總結出以下幾條。
一、用愛心叩開學困生心門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在對待英語學科學困生的問題上,我想,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一顆“誠”心。只有以發自心底的“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和感染學生。讓他們消除心里的屏障,從心里接受我們這個老師,從而才會接受我們的教育。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對待這些學生,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而不是一直的歧視與冷眼。我們英語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學生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度和學習動力等等,所以我們要做到不遷怒學生,有耐心,不急躁,更不能使用訓斥,侮辱人格和傷害自尊心的進激語言。這些學習困難生本來在班級中就常會感到自己不但學習成績不好,干什么也不行,在智力上低人一等,低著頭,夾著尾巴做人。到家父母也是一天到晚嗤之以鼻,心理有一種壓抑感,有厭學情緒,自信心不足。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明白,你也可以這樣,只要努力!就算努力不成功,你也一樣會得到周圍人的尊重,給他們樹立高尚的自尊感。
曾經有過一位教師,她班上一名學困生。老師不但在學習上對他不放棄,還經常過問他的學習與生活,也對他的點滴進步給予了及時的鼓勵。可有天這名學困生居然大吼著說:“我不要你的關心,你不是真的關心我,你只是在我面前說我的好話,在別人面前你把我說的一文不值。”的確,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似乎某教師對某生十分關心,可就是得不到明顯的轉變效果。究其深層的原因,我們發現其實是出在這份關心上,這些老師只是因為關心班級的成績或榮譽上才對某學困生特別的“關心”。
我班上有這么一位同學,曾經因為他薄弱的學習基礎而導致性格十分內向,在課堂上從不主動發言,聽到老師一喊他的名字他會習慣性地嚇一跳。當他來到我班級里的時候,我向前任班主任及科任老師了解了他的情況,決定用我的方法來“關心”他。比如,我會在課堂上隨時提問他題目,不單單是簡單的題目,有時帶點思考性的題目。比如:譯林版5B教材中,Unit1 A new term的B版塊中以日歷表的形式呈現星期幾的詞匯,并涉及了March這個月份類單詞,此處我將十二個月份以及序數詞second,third,eighth等順帶進行教學。指名讓他對應來答,雖然他答不出,但我會讓其他同學以幫助的形式,讓他明白,我也會給課后輔導作業,但我告訴他不是因為他基礎不好,而是因為他的進步對他的獎勵。我從不讓他覺得他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我該獎勵就獎勵,該批評就批評。慢慢的我發現他變了,開始敢舉手回答問題,敢和其他同學一樣開心的時候大聲的笑出來了。敢對我說,老師你這里寫錯了,以前戰戰兢兢的坐姿現在變的穩如泰山了,到期末,他的成績從原來的從不及格到次次及格了。
所以我相信“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二、用恒心促進學困生成長
教育是一個長期甚至是終身的活動。對于學困生,我們必須持之以恒,不拋棄、不放棄。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學困生在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中就得到根本的轉變。也許,有的學生在一年、兩年或三年中都不能得到改變,但是終有一天,他們是能行的。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做出絕對的結論:某某學生在某門學科是學不好的了。但是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我們必須始終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我們要不斷督促他們進行課前的預習和課后復習。我利用輔導課輔導學困生預習新課,幫助他們多次溫習音標,掌握單詞的拼讀規律,指導正確發音,熟悉詞性及詞義,試讀課文,逐句翻譯等。和學困生一起預習實際上是教給他們學英語的正確方法,“教是為了不教”。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對學困生的作業我經常是面批,這樣可以讓他們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訂正,而且養成他們按時交作業的習慣。每天早上,學困生要到我面前來朗讀背誦昨天學過的句型課文,一單元結束時幫他們及時總結和及時反饋,以防他們把大多的缺漏帶到下一單元,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2.我們必須始終關注學困生的成長,及時表揚或獎勵他們的點滴進步。根據學習困難生的不同水平與特點,對癥下藥,分層要求,循序漸進,只要他們經過努力有所突破,就及時予以鼓勵與表揚;在課堂上,我們必須對學困生加以特別的關心和呵護。我們要使他們看到在每課上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次的成績。使他們看到前進的希望。
面對學困生,我想他們內心也是想要上進的,一心向善的,但也許他們認為自己為所欲為,還可以啊,作為老師,當然不是一顆冰冷的心,不允許原諒,不肯相信,很想讓他們換位思考,每個人都有任性的地方,即使錯了,也一時難以更改,但今天改變一點點,明天改變一點點,不是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了嗎?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教育策略【J】.師道·教研,2013(06)
【2】丁濤. 農村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J】.教育革新,2010(08)
【3】沈煒. 新課改下小學英語學困生轉變探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