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娟
摘要:自“關愛留守兒童:信陽市平橋區農村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項目獲文化部批準,平橋區按照“提前謀劃、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創新思維,真抓實干,堅持將示范項目創建工作與公共文化建設工作緊密結合,做到雙促進雙提升,力爭通過創建,不斷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加快發展,以點帶面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質提速發展,各項指標穩步推進,項目創建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信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公共圖書館服務
一、信陽市平橋區農村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進展情況
(一)夯實基礎,規范管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初具規模
超前謀劃,實施標準化建設。鄉鎮公共圖書館規劃設計以總分館制為前提,注重兒童服務空間設置與資源配置。根據文化部《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要求,各鄉鎮圖書館建筑面積為821平方米,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圖紙、統一標準、統一驗收的原則,分為上下兩層,內設少兒、成人、報刊、電子、采訪編目等5室。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各鄉鎮圖書館的選址,都定位在中小學校附近。目前,全區有區級圖書館一個,系部頒一級館;鄉鎮18個公共圖書館均免費開放,設置率為100%。
資源建設,擴大閱讀活動載體。全區共有館藏圖書近30萬冊(不包括各農家書屋圖書),適合兒童、青少年閱讀的讀物占總數的20%;開通的數字圖書館囊括了14個數據庫,數字資源達4TB以上;強化數字化建設,建成19個公共電子閱覽室,計算機共計594臺;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建成20個,設置率為36%;村級電子閱覽室建成10個,設置率為4%;由華誼兄弟公益基金捐贈的“零錢電影院”,已經在16個鄉鎮公共圖書館投入使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農家書屋、社區文化活動室實現全覆蓋。
服務延伸,加快村級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平橋區實施村級圖書館試點工程建設。在全區范圍內,選擇人口數量較多,距離鄉鎮圖書館較遠的農家書屋(社區圖書室)50個,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建。村級圖書館要求館舍面積達到70——100平方米,內設少兒閱讀區、成人閱讀區、電子閱覽區。在原有藏書、資源設施基礎上,總館為其配備計算機4-6臺,每年配送圖書600——800冊,圖書由總館統采統編,納入全區“一卡通”借閱范疇。目前,平橋區已建成7個村級圖書館并免費開放。
三級聯動,推行一體化管理。平橋區以區圖書館為總館,以鄉鎮圖書館為分館,以村級圖書館為支館,以數字圖書館為補充,建設區—鄉(鎮、街)—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不同級別服務理念各有側重,區級突出統籌,鄉(鎮、街)級突出共享,村級突出均等和便利。各級圖書館采用統一的服務平臺和業務管理系統,實行“統采統編、統一調配、定期輪換、分級管理、分散服務”,建立了縱向聯系、橫向聯通、高效流暢的圖書館一體化服務平臺。
(二)突出特色,強化服務,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館站結合,創新文化服務形式。平橋區堅持以鄉鎮公共圖書館為重要平臺和有效載體,實現部分文化站與圖書館陣地整合,工作人員整合,文化站圖書室與圖書館藏書整合,文化站業務活動開展與圖書館讀者服務活動整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電子閱覽室數字資源整合等。同時,實行圖書館服務網絡向下延伸制度,對轄區內村級圖書館、社區圖書館(室)、農家書屋進行管理和業務指導,建立長效指導和幫扶機制,幫助提高圖書分類、編目,圖書存放,讀書活動開展,新技術電子產品應用等業務實際操作水平。
上門辦證,倡導全民閱讀風尚。2014年,平橋區公共圖書館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堅持陣地服務和上門服務并舉,通過實地參觀、現場交流、館員講解和論壇、微信、網站、宣傳手冊等方式,吸引群眾持證閱讀。各館工作人員聯合各中小學校和殘聯,先后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免費送證;走進全區各行政機關、街道社區、中小學、各企業上門辦證,推廣閱讀。同時,邀請華誼兄弟公益基金、大象出版社、同合車輪廠、鄭州大學研究生院等社會組織、企業和高校2800余人來館參觀交流。目前,全區共有注冊讀者3.2萬余人,較鄉鎮館開館前和去年年底增加了近2.8萬人和1.94萬人。
三類活動,提升群眾參與度。充分利用圖書館免費公共文化資源,各館每年累計開展不同類型的讀者活動400余場次,參與讀者5萬余人次。定期開展“鄉村大講堂”公益講座,聯合中小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剪紙、泥塑、書畫”等傳統文化作品展示;利用圖書館門前廣場,開展民俗文化藝術活動,以及廣場舞蹈、電影放映等。
拓展服務,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培育一批留守兒童特色服務項目,建立“零錢電影院”,每周末開展“電影分享課堂”,孩子們在這里觀影、讀書、繪畫,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釋放;開展“零距離”親子視頻對話服務,孩子可以在電子閱覽室與外出務工父母進行免費視頻交流;聯合團區委,發動志愿者廣泛參與,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開展 “一對一”幫扶結對關愛活動,定期為留守兒童送圖書、送培訓、送演出;同時,還為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課后作業輔導等服務。
(三)健全機制,形成合力,公共圖書館服務體建設持續發展
建立完善政策機制。區委、區政府制定并出臺了《平橋區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強化政府主導地位,該《辦法》對圖書館的領導機制、硬件建設、管理運營、經費投入、人才隊伍等各方面內容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規定,有力保證了公共圖書館的科學、規范、健康發展。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平橋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管理辦法》、《平橋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考評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及人才引進培養辦法》。
建立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項目支持和社會援助為輔”的多渠道投入模式。區、鄉兩級財政從鄉鎮圖書館建設到開館共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從2012年起,區財政每年統一撥付區圖書館專項資金35萬元,各鄉鎮圖書館專項資金10萬元。同時,爭取社會各界的捐贈支持。平橋區通過多措并舉,較好的破解了資金難題,保障了圖書館有序運轉。
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全區現有在編圖書管理員33人,招聘工作人員26人,由區總館負責日常管理、業務培養和考評獎懲。堅持“專業人才領軍、基層館員統籌、志愿者廣泛參與”的原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充分發揮信陽師院和市圖書館文化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組建了一支20余人的專業團隊,深入平橋區公共圖書館調研、查找問題、技術指導、方向引領。加強系統內部優秀人才培育和挖掘,實施骨干培養計劃,赴武漢大學學習和東莞先進館、市館頂崗實習。
(四)引領帶動,共建共享,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益最大化
統籌統建,服務效益最大化。平橋區公共圖書館建設重心在鄉村,以“總分支館制”建設為基礎,開展傳統文獻閱讀+數字立體資源閱讀的現代閱讀模式,配合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服務,整合國家、省、市、區各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和現代氣息的區、鄉、村三級共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了優質、免費、普遍、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群眾受益程度大幅提升,服務效益實現最大化。2013年9月——2014年9月,全區公共圖書館圖書外借總冊次為34萬余冊次。
共建共享,社會認知率顯著提升。鄉鎮公共圖書館、村級圖書館建設初期,可以說是無人問津,村民不知道圖書館是做什么的,有的以為我們是賣書的,有的孩子想進又不敢進,怕收費。通過近四年的宣傳、走訪、調研,改進,融合,圖書館的認知率顯著提升。村民感受到了與城市居民一樣的文化關懷和文化享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看書、借閱、聽講座,參與活動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2013年9月——2014年9月,全區公共圖書館年流通總人數為5.5萬余人。
示范引領,帶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平橋區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為引領,帶動了具有平橋特色的七大社會進步體系,即:以關愛留守兒童和農村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為主體的新型農村文化體系,以公民常識教本進課堂為主體的新型公民教育體系,以村衛生室建設和村醫培訓為主體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和免費職業教育與免費技能培訓為主體的新型職業教育體系,以村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城鄉養老保險一體化為主要內容的新型養老保障體系,以中小企業和農戶融資貼息、小額貸款擔保為主要內容的就業金融保障體系,以“郝堂·茶人家”可持續發展項目為載體的新型農村社區模型體系,有力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二、存在問題
(一)文化供給和文化需求之間有一定差距。平橋區在圖書館建設上投入了一定資金,但與基層群眾需求和圖書館后續發展仍有一定差距。為有效優化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體系,需要政府制訂向農村傾斜的文化政策,提供財政支持力度,明確各級文化部門職能職責,開展科學的績效考核,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保障制度以及相關配套措施。
(二)城鄉文化建設的差距依然較大。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由于歷史原因,在文化建設上,平橋區村級與區、鄉二元結構仍然存在,在設施布局上、群眾文化隊伍結構上、活動的內容質量上,農村仍然落后于城市,城鄉文化一體化任重而道遠。
三、繼續努力,確保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總結調研工作,系統梳理各項指標進展情況,有重點、有計劃推進下一階段工作。一是繼續推進村級圖書館重點項目建設,力爭通過改擴建、整合資源等舉措。二是加快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文化服務能力,調整兒童讀物采購類型,加大數字化資源采購。特別是對兒童喜愛的動畫、動漫音像制品、視頻點播資料等數字化資源的購買。三是以平橋區農村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為契機,聯合信陽師院,在數字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實現圖書館間的共建共享。依托高校人才,建立人才培訓機制,培養信陽市平橋區農村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理論研究隊伍,為平橋區農村公共圖書館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制度設計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四是開展檔案評查,確保檔案迎檢不丟分。五是圍繞示范項目建設,結合平橋區實際,加強研究探索農村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政策、辦法、途徑、模式,探索建立具有平橋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陳端.文化體制改革視野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提升[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2]婁明輝.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視野下的古籍讀者服務[J]圖書館學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