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松
摘要:藝術的交流與發展是社會不斷進步的產物。藝術有時先于社會的進步獨立發展,有時又因為社會的禁錮而止步或倒退。在文化融合發展的當下,藝術為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藝術的發展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會陷入瓶頸,導致其進步緩慢。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后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后我們至少擁有兩種思想。
關鍵詞:藝術交流;平臺;思想;文化
在藝術發展的當下,中西文化之間多元化的差異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對立關系,而是在相互的競爭之中不斷的融合,并且在悄無聲息之中以適當的方式進行著吸收借鑒。適合自身的進步與發展時,進行大膽的嘗試,在探索之后進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吸納。從近代的繪畫或設計中我們不難發現“中西藝術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本篇文章以“藝術融合”的觀點出發,來探討高校藝術交流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一、平臺的廣泛存在
水晶宮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建材成為了十九世紀英國建筑奇觀之一,但是其自身所具備的價值,不僅是開創的建筑材料,而是作為了世界首次博覽會的展示館。各國作品可以在其中進行展示,包含的有工業、農業、科技、藝術等等多種層面。各國在展覽之后都會相互的借鑒與模仿,以至于促進相互之間的不斷進步。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正式的展覽會,其中,水晶宮作為物品的展示平臺,對于物品的價值展現以及蘊含在物品中的內在價值做出了重要的闡釋。之后,世界各地開始興辦展覽,在展覽中設計師可以不斷的交流學習。展示平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推動科技進步,思想交流的媒介。諾貝爾獎項的誕生、奧斯卡獎項的設計、科技進步獎項的創立以及各種表彰舞臺的產生,都再次證明一個平臺的產生,會對文化的交流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人們在舞臺的展演上,不斷的交換自己的思想,學習他人之長,然后經過時間的積累與積淀,創立出屬于自己的風格。
二、融合的藝術借助了一定的平臺
中國的歷史悠久而深遠,在飲食達到自足的情況下,開始了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其中藝術的表現形式以傳統筆墨的方式得以傳承,簡單的筆墨,簡單的形體,亦或是復雜的工筆等等都充斥著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氣息。西方國家在時間的進度上落后于東方,但是其發展的方式,也因為自身的歷史具有自己的特色。從今天我們看歷史,不難發現,傳統國畫與西方油畫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得到了融合與發展。在一次藝術的展覽會上見識過趙夢鴿老師的畫作,初次見她的作品以為是國畫的留白,對人物的描寫通過中國的寫意,但是走進以后我才發現自己錯的太多了,那是用油畫所繪,但是表現出來的確是國畫的風貌。帶著疑問跟趙老師進行了溝通,她告訴了我:“當今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大融合的時代,不管是西方傳統上的現實主義還是抽象主義,都與中國的寫意與工筆是對應的關系,但是單論對物體的描述,很多都被人們所記錄了,我們需要做的是將藝術進行融合與創新,我之所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繪畫,是因為我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形勢更容易使我們接受,同時,所開創的也是一個新的技法的誕生,在西方同樣可以稱為經典。”說起來倒是容易,但是在開創的背后,離不開趙老師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西方文化的了解。其中,趙老師還多次提到有好的畫展多去看看,有新的大師作品多去參觀,借助一定的平臺會對藝術的提升有更大的幫助。因從我們提出藝術在融合的融合中需要借助平臺,平臺會對藝術的融合起到促進作用。
三、大學生高校藝術平臺建設的價值
建設高校藝術平臺將會是一個嶄新的交流和展示的舞臺。在展示之中,我們可以通過相互的學習與交流,不斷的增強自身的專業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眼力,對后期的進步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該平臺將會以吸納學生為主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大學生在校的實踐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探討交流、創新能力。同時也會為大學生實現自身的社會定位起到一定的引領與推動作用,讓學生明白社會的需求,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的解決學生與社會之間的矛盾。最后,大學生高校藝術平臺建設在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方面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平臺的開創不僅僅會將高校連接起來,同時也會是一個全新的展示學生潛力的舞臺,高校教育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所學有所獲,那么平臺將會是引領學生走向社會,實現人身自我價值的橋梁。
【參考文獻】
[1]葉松慶,論科學與藝術的融合
[2]溫瑩瑩,劉玲.科普場館在科學與藝術融合中的探索
[3]張花.“中西藝術融合”在繪畫變革中的影響與發展前景
[4]譚杉,高校藝術設計類大學生網絡創業平臺的可行性分析
[5]黃侃,藝術類設計類大學生網絡創業平臺的特點與趨勢研究
[6]陳錦芳,如何在大眾背景下整合美術學科課程
[7]肖曉陽.荷蘭高校藝術設計課堂教學的特點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