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鯤
基于市場農業保護理論,我國政府有必要而且必須實行農業保險補貼政策。農業保險補貼本身具有需求刺激、供給激勵以及保險意識強化的功效,要求政府進一步實施有力的保險政策。本文結合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的實際情況,對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粗淺建議。
潁東區是一個農業區,可耕面積60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等品種,也是農業保險示范區。經過幾年的農業保險實踐,深感農業保險對于防范農業風險、促進農業生產、穩定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從潁東區的情況看,全區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補貼力度逐步擴大;承保標的與覆蓋范圍逐年遞增;保障程度逐年提高。這是廣大農民的福音。但農業保險補貼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農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縱觀潁東區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實施現狀,當前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業保險補貼立法不完善,處于法律缺位狀態。目前對農業保險補貼的組織形式、政策支持方式、國家在農業保險補貼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許多問題,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加以規范調整。二是補貼范圍狹窄,補貼規模過小。目前中央財政補貼標的只有14種,補貼品種數量少。各地種植業、養殖業存在著諸多差異,政府提供的補貼品種遠遠不能滿足各地實際需求。三是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壓力沉重,限制了農業保險覆蓋面的擴大。由于基層政府的財政補貼資金不能夠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影響了基層保險公司的積極性和農業保險的覆蓋程度。四是信息不對稱,導致農民對農業保險意識淡薄。五是缺乏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的資金支持。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就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補貼政策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盡早出臺農業保險法,加強完善相關立法,使農業保險補貼法制化。二是因地制宜擴大農業保險補貼范圍和補貼規模。三是削減農業保險補貼的政府層級。四是加大對農業保險的宣傳,提高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識。五是籌集農業保險巨災風險準備金,建立由財政支持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