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友 湯麗莎
【摘要】隨著網絡詞語在交際中重要性的加強,網絡詞語的教學成為了詞匯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對留學生的交際能力產生日益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詞語;交際;對外漢語
對外漢語教學,按其教學內容分,一般包括語音教學、漢字教學、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和文化教學。而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部分,貫穿于整個漢語教學過程,除了語音教學階段較少涉及詞匯教學,其余幾部分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詞匯教學,隨著網絡詞語在交際中重要性的加強,它已慢慢成為了詞匯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得對外漢語教學更加完整和豐富。不管國內或國外,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詞匯都是處于中心地位,最先學習的也必定是詞語這個環節,所以對于把漢語作為第二外語來學習的留學生而言,首先只有掌握好了交際所需要的詞語,才能順暢地用漢語與他人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完成交際任務。但來中國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們在網上交流有時遇見一些網絡詞語就像“霧里看花”,不知所云。網絡詞語對漢語學習的影響日更明顯。
一、網絡詞語有利于提高留學生的交際能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幾乎達到了一個無所不包的境界,一上網你就能搜索到有關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活等多方面的資源信息,當然,這些資源信息也都是依靠著網絡詞語在傳播擴散,它們反映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因為網絡時時刻刻都處于一個不斷更新的狀態,所以網絡詞語也大量出現,并且很快就運用到人們的日常交際中,例如“給力”“浮云”“神馬”等等。留學生們對這些不斷涌現的網絡詞語感到既好奇又陌生,特別是那些飽含著濃厚社會文化信息的詞語,能夠激起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留學生學習這些網絡詞語,是豐富他們的漢語言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還能幫助他們了解中國的國情與民俗及當今中國社會的新動態。上網是留學生了解當下中國社會,提高漢語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而網絡詞語則是他們所依靠的一個重要媒介,留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網絡詞語之后就能讀懂網絡上面的新聞信息,看懂視頻消息,了解當下最鮮活的社會生活,并可以談論這些新聞時事,參與到人們的交際活動中來,這樣一來,留學生就能真正處于當前的語言氛圍中,了解社會發展,時代的變化,消除差異,使得他們日常生活的交際變得容易起來,從而交際能力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網絡詞語,有利于完善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的內容
網絡詞語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早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網絡詞語甚至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網絡中,而開始頻頻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上亮相,并在成為人們日常口語和文學作品的一部分,表現出極強的生機和活力。2001年出版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收集網絡詞匯的詞典,那個時候的詞典就已經收詞1305條,正文38萬字,十多年過去了,網絡詞語不斷發展和翻新,現在已遠遠超過了《中國網絡語言詞典》當初的收錄數量,所以這些網絡詞語的發展補充了現代漢語浩瀚的詞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內容,網絡詞語雖然特別但也屬于詞匯的范疇,它覆蓋外圍廣、影響大,但一些常見網絡詞語卻不在對外漢語教學大綱范圍之內,這個時候對網絡詞語的學習就很有必要了,它能彌補對外漢語教學上的不足,進一步完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的內容。除此之外,網絡詞語不僅是對語言知識的豐富,還滲透了一定的文化內涵。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詞匯的教學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生詞學習和操練,一般要和其他課型相互結合進行學習,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其中最常用到的是課前課后導入一些與詞語有緊密聯系的背景文化學習,而恰好網絡詞語大部分都是來源于社會時事,隨一種時興的社會熱點現象而產生,所以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課堂上,尤其是像在報刊閱讀課這樣的課堂上,網絡詞語及其背景文化導入的學習可以幫助補充教材教案上缺少的內容,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網絡詞語副消極的制約作用
網絡詞語多樣性的特點也帶來了一些不便之處,由于大量的多樣、體現個性、隨意灑脫的新鮮元素存在于網絡詞語中,一方面使得一些用語突破語法常規、造成交際困難,再加之網絡詞語的更新速度快,又從網絡生活滲透到了日常實際生活中,漢語學習者學生遇到了這些詞語時又很難從詞典中直接掌握,其含義往往不能得到準確理解。尤其是對外國留學生而言,他們對漢語接觸的并不是很深,在正規的對外漢語課堂上學過的一些詞匯規則,卻又在網絡詞語中全然不一致,例如:“大蝦(大俠)”、“斑竹(版主)”這一類的詞,前者在漢語教學中很明顯是錯別字,但是在網絡上卻是使用飛白手法故意所造成的網絡詞語,這種網絡詞語的大量出現造成了交際的混亂,用多了不僅國人糊涂了,留學生更是不知所云。而留學生學習漢語,尤其是對那些初學者而言,漢字、詞語是基礎,教學課堂上漢字的書寫、詞語的記憶是必經階段,這個階段里,教師一般都會反復強調漢字、詞語的正確率,盡量少出現書寫和語法錯誤,這一點又恰恰與上面所述類型的網絡詞語對立,所以這個時候,網絡詞語的濫造和泛用是不利于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詞匯的混亂使留學生們很容易產生對漢語畏難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自然下降了。
四、對外漢語教學中網絡詞語學習的必要性
從網絡詞語對對外漢語教學所產生的利弊影響就可以看出,在對外漢語教學時引入網絡詞語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既是豐富了詞匯教學,彌補了漢語教學上的不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引導網絡詞語朝一個更加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一直以來,詞匯教學中的網絡詞語教學基本上是空白的,詞匯教學總體上還是沒有突破傳統教學的范圍,網絡詞語的研究不足,過于雜亂無序,目前還未做到有計劃、成系統地引入到教學中,漢語課堂教學、漢語交際實踐一度脫節,這與當前漢語國際推廣形勢的發展和教學實際需要是不相適應的。另一方面,網絡詞語所處的現狀是被廣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且大部分網絡詞語的使用是一種自主的無序混亂狀態,有網友曾形象的戲稱網絡詞語為“鳥語”、“火星語”等,不僅連生長在本土的中國人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那些留學生了,所以,若將這些網絡詞語置于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讓教師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好好的加以引導,既能幫助留學生們更完整的學習漢語詞匯,也有利于漢語使用的純潔化和文星化。當留學生的漢語能力提高了,他們的交際范圍會更為廣泛,交際手段也會更為多樣,無論是閱讀報刊、收聽廣播、看電視新聞、上網都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新的詞語,其中對網絡詞語的接觸是最為頻繁的,《東方》、《新時代》等一些面向年輕人的刊物開始使用網絡詞語,到了最近,一些廣播電視的節目中也已經開始出現網絡詞語,其影響日益擴大,甚至部分新生代小說中也已經出現了它的蹤跡。另外,據相關學者探究,在HSK考試的試卷中,大約會出現10%~15%的超綱詞匯,超綱詞匯中也有很多新詞語,當然新詞語中也就包括了網絡詞語,這一類詞語很容易作為熱點引入到考試中,課外,學生們自主的了解和掌握是解答考題的一種途徑,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當網絡詞語能成系統的納入到教學中,那么既能利于學生備考也將間接地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提高留學生們的漢語水平。總之,幫助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接觸和掌握網絡詞語,應該作為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高兵,何彥杰.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新詞語教學[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板),2008.
[2]劉穎.論對外漢語新詞語教學的重要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
[3]羅婭娜.從中介語的視角分析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漢英翻譯中的中式英語[J].青年文學家2010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