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清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的供應越來越重要,煤礦的開采中安全生產體系并不完善,煤礦的安全生產直接關系著能源的供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采取哪些措施進行完善和發展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煤礦;生產;安全;資源;效益;發展
1 我國煤礦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煤礦生產的模式正處在投入過高、耗能很大、產出較低、效益較低,整個發展過程過于粗放,礦難頻發,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采煤效率較低,這些情況就對我們重視和及時解決煤礦安全問題提出了要求。
1.1 政府監督不力 隨著煤礦行業的市場化,煤礦產業的利潤越來越高,但是市場調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滯后性等特點,這就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煤礦安全事故頻發與政府對煤礦的宏觀調控有很大的關系,政府對于煤礦的調控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來說我國政府對于煤礦的控制和監管方法不夠科學,效果不夠明顯。
1.2 技術上較為落后 從儲量上來說我國的煤礦儲量較大,但同時分布較廣我國煤礦分布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煤礦生產成本高,并且地下礦較多,這就對開采難度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開采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事故,并且由于在地下密閉空間,就更容易引發大型事故,并且目前來說很多生產者都是獨立生產,體系不夠完善,在技術和資金上都有不足,尤其在安全設施上不夠重視和投入的資金不足,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和監管都不夠,導致一些煤礦在設備不夠完善,安全設施不夠的情況下就進行井下開采,給安全生產造成了很大的隱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需要得到重視,安全生產體系的不完善成為了礦難頻發的重點原因,礦難的問題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障礙,需要政府從各方面綜合治理,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從我國的煤礦生產現狀進行分析,對安全問題進行總結和原因的分析,并且對如何建立健全安全體系做出了思考并提出了相應措施。
1.3 人員問題 在煤礦生產中,煤礦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大多數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不管是生產技能和安全意識都不夠,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安全生產意識較差,一旦發生礦難自救意識和能力也不夠,并且在開采過程中對于規定不能嚴格遵守,造成礦難發生的隱患。
2 加強煤礦安全生產體系建設的措施
2.1 改善能源結構 對于我國的國情來說,我國是煤礦的生產大國同時消耗煤炭量也相當大,但是在生產過程中,我國的煤礦生產設備落后,技術不夠先進,能耗較大,這就需要我們在不斷提高煤炭供應的情況下對新能源進行研究和開發,優化改善能源結構,新能源的利用對于煤礦安全事故的減少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式,同時煤礦的生產壓力減小煤礦企業才能對安全體系和措施進行控制和提高;這就需要我們一方面開辟新的礦源,探索和引進先進的生產開采技術。對于先進的生產和管理理念要合理的借鑒,結合我國國情不斷的應用新型科技更好的提高煤炭生產的效率,在一定范圍 內對新能源充分探測和開發,另一方面要倡導建立節約型社會,科學采礦,文明采礦,合理采礦,不斷的提高對于伴生礦的利用,并且作為煤炭的消費者我們也需要更好的把握節約的理念,不斷提高能源的利用。
2.2 重視政府作用 通過對以往礦難的分析可以得知,很多礦難都是可以避免的,很多礦難的損失都是可以控制的,這就需要管理者發揮作用,從管理和監督上進行控制,科學運用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監督,由于煤炭企業的重要性和危險性的并存就需要政府在可持續的發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對煤礦的安全監管的體制進行完善,體制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另外政府要加大對煤礦安全的資金支持,加大對煤礦安全設施的投入,從而來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對于煤礦事故進行科學完善的預防機制,這就能夠對事故進行及早的事故預警和預防,從而防止或者減輕事故的影響。另外對于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要嚴格遵守,一旦產生問題要嚴懲責任人,從而保障整個安全工作的進行。政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這就需要政府對自身的建設要進行改革,杜絕任何由于利益關系產生的腐敗行為,另外作為政府要推進社會監督和輿論激勵的機制,社會輿論的加入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礦的安全生產,真正的把事故隱患消除,此外除了安全生產還要不斷的加強我國煤炭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生產實力,大力鼓勵社會資金的加入,作為企業的安全生產資金,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煤礦企業競爭能力。作為政府要對煤礦企業的準入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對于一些安全設施或者體系不能達到標準的企業堅決不能批準,對于已經投入生產的煤炭企業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外要增加對安全設施的重視以及資金的投入,最終提高煤礦的安全生產的水平。
2.3 人員培訓 人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這就需要對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保障這些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遵守安全規范,科學使用安全設備,一旦發生事故能夠從容應對安全逃生,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并且設定科學的考核方式,通過考核之后才能準許從業上崗,以這樣的方式在人員上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扼殺或者降低煤礦的事故影響。
2.4 重視經濟調控 對于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來說,經濟體制的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自我完善,是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個步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經濟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狀況,這就需要經濟體制做出科學的調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能源的價格也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體制改革,對于經濟發展匯總的體制性及執行障礙著力解除,不斷的完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科學評價體系,開發研究新能源,盡力改善能源結構和供需模式,從而降低對煤礦資源的依賴性,完善能源價格機制,對供需問題不斷環節,最終保持經濟的平穩、快速的增長。
3 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的安全生產與很多方面息息相關,我們要首先從政策上完善,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制度,從宣傳上推廣,安全意識深入到每個工作過程中,從人員素質上培養,不斷保障煤礦安全的生產和能源的供應工作。
參考文獻:
[1]林柏泉,常建華,翟成,等.我國煤礦安全現狀及應當采取的對策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5):42-46.
[2]林漢川,陳寧.構建我國煤礦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思考[J].中國工業經濟,2006(6):30-37.
[3]梅國棟,劉璐,王云海,等.影響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8,4(3):84-87.
[4]張劍虹.論政府在發展煤礦安全生產責任險中的作用[J].中國礦業,2008,1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