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輝
摘 要:課堂是學校中最基本、最常態的細胞,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性很難得到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壓抑,存在許多弊端。作為中職教師,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尋找癥結,對舊的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我們的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努力創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堂;傳統教學模式;弊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0 引言
在學校中,課堂是最基本最常態的細胞,是實施教學和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對教學效率最大化的追求是教學的本質特性,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更是教育事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當前中職學校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儼然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中職教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1 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上的主體,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復習舊課、講解新課、布置練習,學生只是被動的按要求去做。這種模式下,往往是教師們唯恐學生學得少,聽得少,一遍遍的去強調,甚至滿堂灌。而學生被動的學,沒有自主性,缺乏學習熱情。最后的結果反而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不快樂,教學效果卻不好。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種種弊端。“以教師為中心,按教材系統傳授”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課堂缺乏能動和創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壓抑,學生的素質發展也就成了空談。
1.1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是按照課本按部就班的講授,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操作和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教師在整節課地講授知識,學生在滿堂地接受知識,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驗證和實際操作,導致好多學生理論知識講起來頭頭是道,可工作中一旦應用起來,就手足無措了。
1.2 在課堂上,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中。換句話說,老師是逼著學生走進教材,而不是注意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主動的走進教材、理解教材、應用教材。在課后,學生卻要做大量的作業來鞏固知識,增加了學生的課余時間的負擔,也影響了他們對學習知識的熱情。
1.3 教師授課的針對性不強,教師授課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們吃的是“大鍋飯”。表面上學生在老師講的時候都在聽,而實際上能聽進去、聽得懂的只是一少部分學生,大多數學生特別是成績靠后的學生根本就消化不了,上課對他們而言,成了一種折磨。
這些弊端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著,這種教學理念已大大落后于時代,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對舊的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如何使一節課上得好,上的高效,學生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在教學中獲得收獲的樂趣, 成為廣大的中職教育工作者們共同的夢想。
2 對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主動思考,在單位時間內(通常是一節課)盡可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的發展。評價課堂是否高效的前提是看能不能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立足點于“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評價高效課堂效益的主要標準是看這堂課是否達到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課堂氣氛熱烈,充滿激情,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真正的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主動學習的課堂。高效的課堂應該是引導學生能夠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積極思考、主動吸收消化的課堂。
因此,我們要懂得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常規課堂的“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努力嘗試“教與評”。 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課堂教學模式。
3 轉變觀念,尋找癥結,創建高效課堂
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要想創造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探尋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要將講堂變學堂,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3.1 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學中應注意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知道學習的目標,才能在課前做好準備,查看資料,課上才能有的放矢的學習,才能更好的學習和吸收課堂知識。還要注意創設“自覺學”、“我要學”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訓練,注重學生的自我展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
3.2 課堂上構建激趣的問題情境。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而學習的愿望往往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由教師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出適當的問題,以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欲望,引領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從始至終處于活躍的狀態。構建激趣的問題情境的要點在于要提高問題的有效性,有效的提問對于學生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問,可以引發學生動腦,自己思考。提問的方式,不需要循規蹈矩,一定要提問的有技巧,有意義。另外,提問,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
3.3 創造團結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是學習中最關鍵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何體現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則是最直接的判斷者,從學生身上,可以反映出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東西。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氛圍好,彼此團結協作,這樣的話,對于學生吸收課堂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效率高,他們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所以,在各個階段的教學中,必須積極開展小組形式的學習模式,讓學習小組發揮它的作用,從而使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提升。在組建小組時,應注意學習個體的差異性,才能讓課堂充滿團隊協作的氛圍。同時通過小組競賽和互評、教師適當的激勵,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全體學生的高效學習,從而為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作好準備。
3.4 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科學指導。古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機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多思考,從而發現問題。教師要學會留給學生質疑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做到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再去發現新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改變現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實現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達到完成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這一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連根.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
[3]張劉祥,金其生.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4]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