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煤礦職工安全
摘 要:根據煤炭行業管理規定,煤礦從業人員每年都必須進行崗位培訓,其中在崗職工每年接受再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新上崗人員接受崗前培訓時間不少于72學課,在崗人員轉崗前也必須接受上崗前的安全培訓。其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煤礦從業的安全職業水平和素養,提高對安全工作的認識,增強對井下安全隱患、危險的識別能力,自覺遵章操作。但是我們目前對于煤礦從業人員特別是鄉鎮煤礦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存在以下盲區,造成安全培訓效果太低,安全培訓流于形式而顯得可有可無。
關鍵詞:煤礦職工;安全培訓;誤區分析
1 特殊群體的特殊背景使的安全培訓效果差
煤礦是個特殊的行業,尤其是井工煤礦,施工人員長期在地層深處與自然災害作斗爭。面對是水、火、頂板、瓦斯、煤塵等災害,從業人員屬于特殊群體,基本上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弱。對于自己作業場所所面臨的災害與威脅,有點見怪不驚。自己之所以坐在安全培訓教室是給培訓者面子,身在安全教室,心早飛出去了。而有些業主在思想上對于安全培訓的認識不足,對于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也存在應付心理,認為脫產進行安全培訓是耽誤生產,耽誤企業追求效益。
2 安全培訓內容與操作工人的實際結合不緊,造成效果差
由于煤礦特殊的作業環境,造成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偏低。所以對于《煤礦安全規程》、《作業規程》、《工種操作規程》以及黨和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塊頭文件等并不感興趣,而我們的安全培訓機構在舉辦安全培訓時,并沒有結合參培人員的實際情況,照本宣科的宣講文件、規程、規定。這種培訓方式對于煤礦基層從業人員來講,無異于催眠曲,左耳進右耳出是常事,昏昏欲睡的大有人在。而授課講師對于這種現象也見怪不怪,只要不講話,不影響講課,就不加制止或者根本無法制止。所以多數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是講臺上老師在授課,講臺下的參培人員在聊天,各行其是。讓其他真心想聽聽的參培人員也無法聽講,讓安全培訓流于形式。
3 培訓講師理論知識豐富,授課內容與現場實際結合不緊密
不少煤礦安全培訓機構的講師都是學校老師兼任,對于煤礦井下的實際情況缺乏足夠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授課內容顯的空洞、生澀。而參加培訓的人員對于理論其實并不感興趣,所以形成了講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為了有效提高煤礦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效果,筆者結合當前煤礦安全生產實際情況,認為當前煤礦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必須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和提高。
3.1 強化班前會,把班前會作為安全培訓的一個重要陣地進行作用強化 按照煤礦行業管理規定,每個職工每次入井前,均必須參加隊組舉行的班前會,班前會主要是總結上班的安全情況,布置本班的安全生產重點工作,以及采取的安全技術措施。利用班前會進行短時的安全培訓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這就要求我們主持班前會的管理人員自身安全素質高,對于現場將面臨的所有工作,均要最直接地布置安全措施。
煤礦的安全工作本來就是與工作流程相關的,煤礦的安全工作就分布在每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每道流程上。所以班前會必須把當班每個工種的工作流程分開來講,在講到每個流程的過程中,同時講授安全要求、操作要求、技術規范,而這種講授的內容由于與當班所要施工的工作密切相關,所以最容易被從業人員接受并在工作過程中及時消化。
3.2 安全培訓改善形式,注重警示教育 筆者在貴州桐梓縣一個煤礦舉辦的從業人員安全培訓中授課,先前有個礦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授課時,由于他沒有注意參加安全培訓人員的文化素養的差異,對著《煤礦安全規程》的條文照本宣科,結果引來下面參加安全培訓的人員嗡嗡地響聲一片,根本沒有人在聽他講課,效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到我講課時,我并沒有依著講義進行授課,而是繪制了一個瓦斯礦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示意圖,先對這個事故發生進行了分析,而后結合這起事故的原因、救援、教訓等介紹礦井通風瓦斯管理規定、事故救援原則以及注重事項。在我授課的二個多小時里,臺下一片寂靜,沒有一個人在開小差。直到四個多月了,那些參加安全培訓的從業人員提起那次培訓,還在說那個戴眼鏡的講的好,讓他們記憶猶新。這就是警示教育的魅力。
所以我們的安全培訓,特別是針對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不能生硬地對他們講授理論,念條款,而是要結合已經發生的安全事故,特別是在轄區內的煤礦發生的安全事故,對照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教訓,穿插《煤礦安全規程》、《作業規程》、《工種操作規程》以及黨和國家關于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管理規定等,只有這樣的形式的安全培訓,才容易讓我們煤礦基層從業人員易于接受。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我們的從業人員的安全素養。
3.3 建立安全教育的激勵機制 安全培訓的激勵機制,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但對于煤礦基層從業人員的激勵機制應該重在物質上,精神上的鼓勵次之。因為鄉鎮煤礦基層從業人員對于物質上追求大于精神上的追求。職工參加單位組織的安全培訓或按上級規定送培職工,他們考慮的最多的也是受損的經濟損失,因為參加安全培訓不可能和入井作業的計件工資相比較。而如果讓他們安心在教室參加安全培訓,物質的激勵必不可少。所以單位必須制定安全培訓激勵、考核細則,對于參加安全培訓中考核優異者,必須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獎勵。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安心坐在安全培訓教室,認識聽講,認真備課,全心應對即將到來的培訓考試、考核。
3.4 安全培訓必須要區分重點,有針對性的制定重點不同的培訓計劃和教材 煤礦基層從業人員并不是通才,我們培養的是一個工種、一個崗位上的能手。而他們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工種、崗位上的安全知識培訓還是有一定的接受能力的,而與自己所從事的崗位、工種無關的安全知識培訓在接受上有心理抵觸。所以我們的培訓教材和計劃必須有針對性,區分崗位和工種分別制定培訓講義。而要做到這種區分工種、崗位有針對性的重點培訓,必須分工種、崗位進行集中培訓,而不是大而統之,不加區別地集中在一起進行培訓。這樣大集中、不加區分的安全培訓只會增加從業人員的抵觸情緒,造成教學秩序混亂,不聽者混時間,想聽者由于沒有安靜的環境而無法集中精神聽講,互相影響,這直接影響安全培訓效果。
總之,煤礦人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是個系統工程,必須有針對性,制定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培訓計劃,注重形式的變化,才能達到安全培訓效果。
作者簡介:
廖志星,1990年7月份畢業于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學校煤礦建井專業,采礦工程師,長期從事突出礦井技術、安全管理,兼職重慶市合川區三級安全培訓中心培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