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自然萬千變化、豐富多彩,面對真山真水,視野如此廣闊的大自然,畫室靜物遠不能及,初學色彩風景繪畫者如何組織畫面,把自然之美變為畫面中真實的美。畫者面對自然風景,應有的放矢地選擇畫者感興趣的范圍區域,后把選擇區域,無論小景、中景還是偏大景色,針對性區分的近、中、遠三層次,主次分明,形體穿插參差錯落有致、色彩統一富有節奏韻律變化。如此布置安排畫面,易出現畫面構成富有韻律感、色彩和諧統一富有節奏感的風景繪畫作品。
關鍵詞:形體;色彩;節奏;景色
一、選取美的自然風景
(一) 自然物象形體節奏美
自然風景中的物形各種各樣,形貌各異,不同物象與物象間排列組合,高低、長短、曲直各異,形體上下前后左右排列組合,穿插錯落有秩,形成了自然物象形體交響樂。
在這幅風景圖片中,大面積麥田與小面積天空和更小面積高低穿插錯落有秩的樹形成外在造型節奏;樹本身高低、疏密也可形成一種不同形體的對比韻律美。
(二) 自然物象色彩節奏美
畫面中面積最大物象的顏色決定影響著畫面的主色調,在大自然中,大面積主色傾向景色中,又有很多鄰近顏色物象,這種景色選取易組織和諧色調,也易在和諧色中找出鄰近色層變化,因而易繪制出畫面和諧統一又富有色彩變化的風景作品。
在此幅風景圖片中,大面積黃綠色傾向麥田與傾向淺藍天空和橄欖綠樹群,形成傾向綠藍色調畫面。這種綠藍色傾向畫面繪畫時易把握色調。
(三) 自然物象明度節奏美
自然中,物象與物象間不僅形成色彩對比,色彩本身亦具有明暗傾向,如此物象色彩間形成明暗對比和旋律。例如在此幅風景圖片中,相對偏暗的橄欖綠傾向樹群和淺藍天空與大面積黃綠麥田不僅形成色彩和諧與對比,同時存在三種物象明暗對比,明度較暗的樹與較亮的天空形成強的烈明暗對比,其中大面積黃綠中和了淺藍色與暗綠色之間的沖突,此種色彩搭配潛在蘊含著素描中的黑白灰明度節奏。
二、選取景色范圍大小
(一) 選取景色范圍大小原因
為便于選取景色,按景色視野范圍大小可分為:小景、中景、大景(按景色距離觀者遠近分:近景、中景、遠景)。
平時畫室內靜物,范圍很小,觸手可及,小型體積物體的形體色彩關系和色調也較易把握。大自然景象視域廣闊且復雜,遠處的崇山峻嶺甚至需要步行幾天才能到達,視域如此廣闊的風景,該如何把握?初涉色彩風景繪畫者往往無從下手,是盡收眼底還是該有的放矢?應有選擇地組織所要畫的風景范圍,而非看到哪畫到哪,以避免房子等物象畫到一半畫面放不下,出現構圖失敗。所以為使初學者面對大自然不茫然的情況,很快找到布置畫面角度(俯視、仰視、平視)、層次主次方法,可以從觀察者視角遠近和視域大小出發,把景色劃分為大景、中景、小景或近景、中景、遠景。
(二) 小景、中景、大景的含義
景色大小和遠近皆相對而言,相對視野廣闊、色塊概括的為大景、遠景,小景、近景更多是具體相對小物象的對比,例如:房子、樹、石頭、河流等較小物象間的對比統一關系。小景、近景物象形體結構和色彩質感更加具體清晰些。大景、遠景更多較大物象間的對比關系,例如天空、白云、山川、地面、湖面、海面等較大物象間的對比和諧關系。所有樹木、河流、房屋、石頭等形體色彩已被統一在大地整體中,所有較小物象形色被整個大地涵蓋統一,所以大景、遠景更多是天與地、海與陸、山與川、河流與河岸等物象間的對比和諧關系,相對小物象房屋、樹木等大物象更加概括,沒有近景房屋中門窗磚瓦質地,也沒有小景、近景中細致的樹木年輪、樹皮紋路。
中景介于兩者之間,比小景、近景視野遠、概括,比大景、遠景視距近、清晰,細節多一些。如圖所示:從大景中可看到,這幅有天空、遠山、樹木、麥草的圖片,小景、近景麥穗如此清晰,一條條、一束束甚至一顆顆,但相對中景并非如此清晰,遠景、大景更加不清晰,大景、遠景更多是天、山川、樹木、麥地間整體物象間的對比與統一。類似于相機原理中的廣角和微距,及其之間。
通過以上觀察,大自然物象如此豐富復雜,在大自然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相對的小景、中景、大景后,如何把選取的景色合理有序、有節奏地布置在自己的畫面中亦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三) 物象分為近中遠三層次
為便于處理畫面物象主次遠近層次,給物象分組,可分為近、中、遠三個層次,類似于給頭發分組,所要畫物象越多越要分組。無論小景、中景還是大景,合理分組可使畫面前后空間層次、主次關系分明,色彩塑造中不會以偏概全,也非面面俱到,以防畫面喪失主次、實虛、節奏性。
這幅以石子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中,畫者在處理畫面中石子布局時,運用了相機焦點透視原理,畫者仿佛用相機聚焦了畫面中心位置,所以畫面中心位置石子形體面積較大、色彩相對周圍較飽和、鮮艷,明暗對比相對周圍也較強。物象越多,越要分組,可分為近、中、遠三組,或三個層次。其中,中間形體、色彩、明暗對比強的石子是主要一組,前面后面兩組相對中間一組,形體較小些、明暗對比較弱些、色彩飽和度低些。尤其后面一組,相對近處一組與中間一組形體較小、明暗對比較弱、色彩飽和度較低。
這種近、中、遠物象布局方法,可使畫面近、中、遠布局構成更有節奏感,使得物象(石頭)形體色彩和明暗更具有節奏韻律感,并且畫面物象主次虛實更加明確。有主有次有實有虛,有的放矢,更具有美感。
這幅以湖面、石灘、樹叢物象構成的中景畫面,也運用了相機原理,區分近、中遠三層次,近景畫水面、中景大面積石灘、遠景概括樹叢。
畫面居于中間層次,畫了大面積石灘,前景水面面積相對最小,再次遠景樹叢。相對遠景和近景,大面積石灘明暗對比最強,色彩傾向最明確,石頭質地細節刻畫最詳細。前景湖面色彩很概括,沒有過多描繪水紋質地的細節。遠景更加概括,只是類似樹朦朧色彩對比,已然沒有了形體結構細節。
在這幅以雪地、羊群、群樹、房屋、雪山等物象構成的廣闊畫面上,畫者有意給復雜物象分組,分為近、中、遠三層次。雪地上前行羊群歸為前景(近景),群樹及被其遮擋住的房屋為中景,層層雪山歸為遠景。其中畫者把前景歸為深入刻畫一組,其次中景,再次遠景。形體各異的羊群成為近景中刻畫的重點和主要對象,每只羊形態特征皆細致形象地刻畫出,前景中相對次要的地面做概括處理。中景樹高低形態富有節奏變化,畫者對形態各異的樹做了相對詳細的交代,其次是被樹遮蓋住的隱約可見的房屋。遠景處理尤為概括,隱約可見遠景中,相對的較近的山層次變化,其余山脈只可約略看到山外輪廓,全然沒有山脈整體結構和明暗色彩變化。
大自然萬千變化、豐富多彩,面對真山真水,視野如此廣闊的大自然,畫室靜物遠不能及,初學色彩風景繪畫者如何組織畫面,把自然之美變為畫面中真實的美?畫者面對自然風景,應有的放矢地選擇畫者感興趣的范圍區域,后把選擇區域,無論小景、中景還是偏大景色,針對性區分,近、中、遠三層次,主次分明,形體穿插參差錯落有致,色彩統一富有節奏韻律變化。如此布置安排畫面,易出現畫面物象形體構成富有韻律感、色彩和諧統一富有節奏感的風景繪畫作品。
做生活中有心人,用手機或相機隨時撲捉記錄畫面具有層次感、物象形態具有韻律感、畫面亦具有色調感的各種視角范圍的風景(無論小景、中景和大景)。既可以訓練自己取景構圖能力,又可以積累色彩風景素材,以此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及時撲捉美的瞬間。
參考文獻
[1] 毛岱宗.油畫風景寫生[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7:52.
[2] 王雨中.色彩基礎[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8.
[3]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外國油畫風景作品選[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4] 馬一平.繪畫色彩教學[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3.
[5] 張琰.色彩風景寫生[M].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0.1.
[6] 魯小波.色彩[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0.2.
[7] 李鵬林,曲湘建.風景寫生技法 [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
[8] 虞斌,熊風.色彩風景寫生與創作[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2.
作者簡介:
李艷霞,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藝術系基礎部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