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趙佶即宋徽宗,在歷代皇帝當中,可以稱得上是藝術成就最高的。他所創的“瘦金體”一直沿用至今。同時,他的畫作以及在位期間所設立的畫院對于我國古代書畫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由于從小受到良好的書畫教育,他的花鳥畫細膩柔美,人物山水畫力求源于生活,因此,他將中國國代宮廷繪畫推向了全面的興盛時期。但是作為皇帝,他的文藝天分并沒有在治國方面得到全面發揮。
關鍵詞:宋徽宗趙佶;文藝成就;畫作風格
一、前言
不了解宋朝歷史的人,對于宋徽宗趙佶也許沒有深刻的印象。但是提及瘦金體書法,多數人不會陌生。創立瘦金體的,正是宋代皇帝趙佶。錯生帝王家的趙佶,在詩書畫方面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他作為皇帝昏庸無能,但是由于酷愛繪畫,在其當政期間,中國古代畫家地位為歷史最高。他重視古代繪畫的發展,通過創立翰林院畫院,鼓勵繪畫,興辦畫學。甚至通過繪畫來招聘官員,此舉大大刺激和推動了宋朝書畫的發展。他命人編撰的《宣和畫譜》和《宣和睿覽集》為后人考究書畫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因此,在評價趙佶時,我們也可以用詩人郭麟評價李煜的“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為君王”來評價這個錯生帝王家的趙佶。他在金石書畫方面的藝術成就在我國古代的發展當中,占有較重的歷史作用。由于是他對于書畫方面的貢獻,更是開啟了宋朝書畫繁榮的先河。
二、帝王趙佶
趙佶的繼位從史學角度看,向太后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從而使得本來不是嫡長子系的趙佶成為了君王的繼承者。趙佶繼位之后,由于其紈绔本性暴露,從而使得其親小人,遠賢臣。他重用當時的六賊,即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免。六賊把握朝政,貪污腐敗,民不聊生。但宋徽宗卻只知尋歡作樂,不問朝政,而朝中的忠義大臣反而被趙佶斥責為“元祜奸黨”。朝政被六賊把持之后,綱紀敗壞。
而宋徽宗本人的生活也是窮奢極侈,六賊為滿足宋徽宗的私欲,借機搜刮民脂民膏,通過大興土木來博取宋徽宗的偏愛,但也正是在不斷滿足宋徽宗私欲的過程中,使得哀鴻遍野,許多百姓家破人亡,從而造成國家社稷的動蕩。“靖康之難”,也是帝王趙佶隨后為此奢靡而付出的代價。
趙佶的一生,是戲劇變化的一生。幼年時,勤于書畫,由于天分極高使得其書畫造詣不斷提升,而命運的安排,做了一代君王,從此開始了其奢靡的一生。他有文人的氣質和稟賦,但也有紈绔子弟的輕浮和漫挑。為政期間,不問政治,只顧盡情地享樂,將江山社稷托付給佞臣小人。對于民情百姓,完全漠不關心,只知夜夜笙歌、尋花問柳。正是這樣的行為,導致了國祚中斷,受到“靖康之難”,從而在顛沛流離當中,快速結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當然,離亂的滄桑和政治的失敗并不能抹去他藝術上取得的成就。趙佶作為帝王而言,雖然治國無道,但是為推動我國藝術發展還是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對趙佶書畫的研究之后,可以發現,無論是宋徽宗在位期間,還是在位之后,其作品對于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 趙佶藝術成就
宋徽宗趙佶的藝術成就在當時可謂無人能及,這不僅僅因為他是帝王,而是他在書畫鑒賞方面,確實有自己的主張和風格。他注重繪畫畫面的寫實,而且注重畫作的寫生,講究入微觀察生活。因此,通過欣賞趙佶的畫作,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所謂的“藝術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他的畫風清麗脫俗,無論是花鳥、山水、人物都能給人一種深刻的立體感,仿佛畫作兀然成立于眼前。而這些都源于他對行象深入的觀察和傳神的描繪。趙佶的畫作風格多樣,而且主體不限,但是有一個共性便是形神并舉、惟妙惟肖。他的畫風,對于后世的影響不小。
(一)實景寫生的山水畫
縱觀北宋畫壇的山水畫,前期由高度寫實繪畫的郭熙為主,借助筆墨的變化來極致描寫自然的本質。在隨后的發展中,出現了以蘇軾和米芾等北宋文人借助詩畫合一來創作的風格。他們更加注重意境的描述,詩詞作為無形畫來傳遞神韻,借助境界的描繪來進一步突出畫作的深遠,在表現途徑上更加注重神韻的傳達。而北宋后期的趙佶在畫風形成過程當中,也受到這些文人思想的影響。但是,在趙佶后期畫風形成之后,便更加注重繪畫的復古性。透過對于北宋畫風的學習,在創新過程當中,不斷地融入魏晉和隋唐的風格。因此,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趙佶獨有的創作風格。這也是從其現存的畫作來看,所傳達的一個時代感較強,且風格濃郁的畫風畫品。在賞析宋徽宗畫作過程當中,完全可以忽略掉他的皇帝地位,因為畫家的成就遠遠高出了他在歷史當中的政治地位。
現存故宮博物院的《雪江歸棹圖》是趙佶現存畫作當中,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初看寒江凜凜,小船橫過畫面之后,消失于天際。趙佶在山水畫當中,注重線條勾勒。在構圖當中,全景和局部的描寫利用自己創新的勾、皴來靈活控制景物的勾勒。在運用勾線過程當中,線條隨意簡潔,從而可以看出趙佶身后的繪畫功底和對于繪畫創新技術領悟運用的爐火純青。畫中的樹枝也是一大亮點,借助段勾線來將樹枝描繪得更加生動,而非傳統的蟹爪枝干。在石頭的描繪方面,趙佶的簡皴筆運用不多,但是最大的突破在于他在石棱深處利用濃墨來托襯出雪景的靈動。運用反襯的手法,描繪出一幅畫感十足的冬雪寒江圖。此圖在后世的評價當中,有人拿王維的《雪溪圖》與之相較。二者在描繪上側重點不同,趙佶的《寒江圖》給人的感覺除了迎面撲來的寒雪之外,似乎還有一種千年寒風颯颯而來的感覺。因此“直闖右丞堂奧”的贊譽并不為過。他的畫風獨成一體,在汲取前朝書畫精華的同時,形成自身獨特的繪畫見解,而且加上政治地位的特殊性,他也為我國宋朝的書畫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自成一體的描繪也完美地表現出趙佶風格的特異,開啟了南宋以及元明清利用欠條勾勒和筆墨濃淡來略減作畫的先河。受到宋徽宗的影響,在隨后的宋朝后期山水畫在發展當中,也更加趨向于筆墨色彩的描繪。
(二)源于生活的人物畫
在人物畫方面,北宋時期更加注重對人物生活的描寫。趙佶在繪畫過程當中,特別重視對于細節的描繪。通過對日常生活民俗的描寫來進一步擺脫之前傳統的畫風,如宮廷人物的生活紀實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最好的證明,全卷通過生動記錄民俗活動,不僅對后世畫風產生重要的影響,對研究北宋的人文活動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趙佶的畫作在描寫人物畫的過程當中,不僅僅注重人物生活的描寫,而且描繪人物也不局限于宮廷風格當中。
趙佶的《聽琴圖》在北宋的人物描寫中算是上乘之作,以其簡潔的構圖和人物設置描繪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同時,在畫作當中,畫幅右上方有趙佶瘦金書題:“聽琴圖”三個字。同時,在其圖中,趙佶下另書“亓”押,據說此畫押整體為“天”,下半部為“下”,上下兩部分又可認作“一人”,以取“天下一人”之意。這在趙佶的畫作中還是比較罕見的。借繪畫之名,抒心中之意。雖然繪畫不關乎政治,但是透過對于聽琴人的描述,我們還是可以清晰感受到當時的政治時局。《聽琴圖》最大的特點在于,此圖并非借助畫家的眼睛來實繪,而是利用對于畫面的想象,在簡潔的背景之后,通過傳神的人物動作實寫,來在側面凸顯出趙佶高超的繪畫技巧。
宋徽宗對于繪畫的鐘愛也由于其政治地位發生變化而直接影響到社會的變化。他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因此,在宋代我國的繪畫成就普遍較高。而宋徽宗高超的繪畫技巧及創新也對后世的畫作創作產生了影響。
四、趙佶對于中國畫發展的貢獻
宋徽宗在位期間,不僅創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對于推動北宋文化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統治者,他的思想對社會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因而在剖析宋徽宗趙佶畫作的同時,也不得不提及他在位期間,對于中國畫的規模化發展奠定的基礎和作出的貢獻。
(一)創辦畫院
宋徽宗所創設的翰林書畫院,其中吸取了許多文藝成就較高的人士參與。同時,在翰林書畫院中,他重視對于后人書畫技巧的教授,從而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繪畫家。他設立畫院之后,借助繪畫考試攬天下英才,并結合我國傳統的科舉考試制度,為畫院招賢納士。雖然宋徽宗在創辦畫院初期目的是為招攬更多的人才與自己進行文藝切磋,但不得不肯定的是,他對于我國繪畫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宋徽宗在畫院的建設當中,也大量將古代的國畫風格通過細致的歸類,來進行相應的收藏和鑒賞。
(二)深入管理翰林書畫院
自宋朝初期以來,文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隨著趙佶的出現,以及其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的提倡和鼓勵書畫創作之后,翰林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得到一個完整的制定,同時管理能力也大幅提升。在穩定政治地位之后,翰林書畫院所教授的畫學專業,也更加細化。從傳統的花鳥魚獸,到人物山水,亭臺建筑等科目,逐步過渡到擁有統一課程的《說文解字》《爾雅》《方言》《釋名》等課程。在宋徽宗的大力促成之下,我國的畫院和畫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畫家,例如張希顏、孟應之、趙宣等。同時,也開創了“北宋繪畫,實為中國最完美繪畫”局面的形成。這些都同宋徽宗趙佶重視繪畫的發展密不可分的。
(三)廣泛收集歷代文物書畫
趙佶對于書畫的酷愛,遠遠超出世人的想象。作為皇帝,他親自掌管翰林書畫院,由于他的貪圖享樂,借助政治優勢,廣泛地搜集歷代的文物書畫。讓文臣通過分門別類的研究,鼓勵其著書立傳。其在位期間文臣所編撰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籍,都為宋代的繪畫藝術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倡導作用。
五、結語
宋徽宗精于茶道、擅長繪畫、工于書法,其瘦金體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至今尚無人超越。但是他的本質定位因為政治,原因而決定了后人對他的評價。“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這大抵是最切實的評價!他同李煜一樣,錯生帝王之家,但客觀而言,如果沒有帝王家初期的環境熏陶,他們的藝術成就也不一定會如此登峰造極。因此,對于錯生帝王家的趙佶而言,是幸,也是不幸。但是對于中國繪畫的發展而言,因為有了趙佶,古代畫家地位空前提高,古代畫風更加多樣,而且編撰的畫作理論也為后代研究畫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如果沒有趙佶,我國古代的畫作發展許很難有如此之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韋賓.《宣和畫譜》名出金元說——兼論《宣和畫譜》與徽宗繪畫思想無關[J].美術觀察,2006,(10):103-108.
[2] 黃映愷.中國山水畫論中的身體隱喻略論——以五代宋間山水畫論為主要視點[J].美術研究,2006.(02):66-70.
[3] 韓剛.南唐畫院有無考[J].美術觀察,2006,(01):93-98.
作者簡介:
賈紅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和美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