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鎂光燈下的老板們變得越來越鮮活,但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市場語境下,讓公關邏輯和公關策略對接、勾兌好,是一個需要完成的命題,更是社會進步、公關變革的體現
第四季度往往是公關人比較忙碌的時間節點。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年底的各類峰會、論壇緊鑼密鼓。毫無疑問,這是品牌們需要抓住的公關機會。企業老板們作為品牌的天然代言人,也必須保持必要的曝光度,進而帶動品牌聲譽和關注度。而對于公關人而言,這往往意味著一次又一次高級別的挑戰就要來了。
一般而言,老板們站在鎂光燈下,無外乎幾種情境:一是僅僅參加活動;二是參加演講;三是接受專訪。如果僅僅是參加活動,公關人的焦慮程度顯然是最輕的,給老板們準備好會議議程,挑好行頭,在活動現場做好接待,抓拍幾張有亮點的圖片,配以相應的訴求和媒體渠道,有些擴散傳播,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而參加演講和接受專訪,就沒那么簡單了。
首先需要死磕的,就是演講內容。
這里面也有差異。如果是汽車等相對偏傳統行業的老板們,往往是循規蹈矩型的。因為他們浸淫多年,基本上都會按照專業人員的設計來,頂多在信息高度或個別話語習慣上做些校正。公關人與他們的磨合相對順暢,推進起來也是駕輕就熟。但如果是和互聯網相關的企業老板們,操作難度就會大很多。
難就難在這些老板們每次要追求表達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更要追求現場唯我威武的場面。且不說這本身就意味著很高的技術含量,畢竟,輸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并非易事。更難的是,公關人難以提前與演講者當面溝通,只能憑借之前對該老板秉性、喜好的了解以及揣度,進行相應的設計。這種意淫式設計,通常的結果都不太好,極端的還會引發老板的暴怒。要想讓老板拍案叫絕,基本和中彩票一個幾率。這樣的尷尬,并非是指公關人士的專業度不夠,而是這種現狀背后的邏輯就行不通。作為一個企業老板,其對企業的全局掌握、對行業的洞察,自然有其獨到之處,這絕非一個公關人所能替代。
最理想的解決之道,當然是獲得與企業老板面聊的機會。現實往往是,演講稿撰寫之前很難得到機會,反而是呈現之后會得到老板的一些批示。這也是造成大部分老板演講稿艱難出籠,甚至要修改無數遍的原因所在。
其實,演講稿出來之后,也很難松口氣。如果演講還要做PPT演示,又會來一輪煉獄式的煎熬。從文字到PPT,不僅是轉化,更要源于此而高于此,對頁面布局、配圖、色塊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另外,如何設計一個吸引眼球的開場白,如何穿插一個有意思的故事,都需考量。
每個老板的行事風格不同,這也會造成對演講的要求不同。一些特殊的需求,也會讓公關人吐血不止。曾經有個負責黨建的領導,演講的主題就是“XX企業黨建工作與市場戰略的聯動效應”,這樣的演講內容設計起來簡直要讓人懷疑人生。
與演講相比,接受專訪更讓公關人心驚膽戰。每一次事前的提醒,似乎都無濟于事。不少老板一旦面對鎂光燈和話筒,就變得極其活躍,該說的、不該說的都會傾吐,大話、豪言、失態有時會接踵而來。更頭疼的是,接受完專訪之后,老板們又會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哪些信息不能播報,公關人則會開展滅火工作。
當然,身為公關專業人士,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挑戰,都要去直面迎接,吐槽毫無作用。從積極的層面看,如今的老板們雖然要求高,但畢竟不再是之前那種千篇一律、“生活不能自理”的發言機器,而是變得越來越鮮活。只是快速發展的市場語境下,如何與仍在發揮本質作用的公關邏輯和公關策略對接、勾兌好,就是一個需要完成的命題了。往前看,都是社會進步、公關變革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