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星


摘 要:本文重點分析我國公路工程建設質量政府監督的沿革與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公路工程政府監督的本質特征與管理行為,同時對國外公路工程建設質量政府監督進行了比較和借鑒,通過對政府監督行為的分析,找出問題所在。然后就政府監督部門和施工單位之間建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分析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后提出進行全方位全面政府監督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速公路;質量;政府監督;行為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近年來,雖然在各方的努力下,依靠科技的進步,我國公路工程質量總體上穩中有所上升,但是工程質量問題還時有發生,斷橋、坍路、路基下沉之聲不絕于耳,這與我國公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制度存在一定的關系。
1.2 研究思路與方法。對于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政府監督,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合理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很重要。本文主要在研究大量文獻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總結,并將其與國內外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政府監督的現實情況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研究方法如下圖所示:
■
圖1 ?本文研究方法
2 高速公路質量政府監督的本質特征與存在問題
2.1 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政府監督的本質特征
各級公路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對公路工程建設實施強制性的有力的政府監督。這種政府監督是通過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實現的,政府監督實際上是管理性的經濟法律關系。執行政府監督的各級質監站,為了維護社會秩序,要對建設單位和承建單位的行為進行管理。同時也要對監理工程師進行有關的資格認證和實施管理,這類管理性的法規是伴隨著工程監理制度的產生而產生,并日臻完善的。
有關政府職能機構在制訂有關法規和規定時必須慎重而全面地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①結合國情,從全局考慮。工程監理地法規體系必須服從國家法律體系及工程建設法律體系的要求,適應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及工作實際。②法規和規定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應盡量覆蓋工程監理的全部工作,使每一項工作都有法可依。③多層次的相互協調。工程監理每個層次的法規、規定都要有特定的目的和調整內容,注意避免重復交叉和矛盾,下一層次的法規要服從上一層次的法規,所有法規、規定、辦法都要服從國家法律。④注意借鑒國際經驗,在結合國情的基礎上,盡量向國際標準靠攏。
2.2 我國現行政府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2.1 存在逆向選擇問題。與公路工程質量政府主管部門相比,質量監督機構具有專業經營知識和技術工作的優勢,對于是否認真工作、嚴格執法來說,他們掌握更多的信息,監督機構與政府主管部門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目前實行的固定費率監督費用,不利于激勵監督機構努力工作,監督機構為了提高自身利益,可能選擇降低監督成本,監督不力的行為。從而出現逆向選擇問題。
2.2.2 存在X-無效率問題。各個利益集團對自己利益的關心大于整個公司的利益。這是許多企業低效率的原因。美國經濟學家萊賓斯坦把這種現象稱為X-無效率。同樣,在公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方面,監督市場準入控制使監督機構缺乏市場競爭的壓力,區域性壟斷監督使市場機制失效,監督費用按固定費率取值阻礙了監督機構降低監督成本,提高監督效率的動因,監督業務的獲取沒有競爭,監督費用的獲得沒有差異,這就產生了管理上的X-無效率問題。
3 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政府監督的博弈分析
3.1 本文運用的基本概念
本文用博弈論中的完全信息靜態模型混合策略進行定量分析。
3.2 政府監督部門和施工單位之間的利益沖突
政府監督部門的監督行為,出發點是為了公眾的利益。他們在實施監督過程中,也要消耗自身的成本。而施工單位的出發點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監督部門可以采取監督與不監督兩種策略;施工單位可以采取完全按照施工要求規范施工和偷工減料不規范施工兩種策略。
3.3 博弈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3.3.1 模型假設。
假設本博弈有兩方:政府監督部門和施工單位;參數設置如下:C——政府監督部門監督需要支付的成本;R——施工單位施工偷工減料若未被查出時的獲利;D—— 施工單位若偷工減料被查出所要追加的罰款;PA ——政府監督部門實施監督的概率;(0顯然有 PB = 1- PA ,PD = 1- PC 成立
3.3.2 模型建立與求解
■
圖2 ?政府監督部門與施工單位博弈矩陣
從博弈矩陣可以計算出,政府監督部門的收益期望值為:
E1= PA(-C)PC+ PA(-C+D)PD+PB(-R)PD
= PA(-C)PC+PA(-C+D)(1-PC)+(1-PA)R(1-PC)
■=-C PC+(-C+D)(1-PC)+R(1-PC)=0
解得PC=■
施工單位的期望收益為:
E2=PAPD(-D) + PBPDR =PA(1-PC)(-D)+(1-PA)(1-PC)R
■= PAD-R(1-PA)=0
解得PA=■
由以上求解的政府監督部門和施工單位的期望收益求偏導得出的使目標函數取得最值的PA、PC。即政府監督部門以概率PC選擇監督;施工單位以概率PA規范施工。混合納什均衡點為(PC=■,PA=■)。
根據所得的值,可以分析相關參數大小的增減對政府部門和施工單位行為的影響:
①當C即政府監督部門支付的成本減小時,PC增加,這就意味著施工單位規范施工的概率增加,工程質量可以得到提高。反之則然。②當D即政府監督部門對偷工減料施工單位追加的罰款增加時,PC增加,PA減少,即政府部門監督概率減少,施工單位規范施工的概率增加。③當R即施工單位偷工減料未被查出的獲利增加,PC增加,PA增加,即政府監督部門監督概率增加,施工單位規范施工的概率增加。
3.4 模型結論分析
由模型得出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政府監督部門支付的成本越少,施工單位規范施工的概率越大。因為成本越低,監督的頻率越高,施工單位不敢隨意偷工減料,規范施工的概率固然越大,工程質量可以更好得到保證。其次:政府監督部門對偷工減料懲罰力度越大,施工單位為了自身的利益,偷工減料的概率越小,政府監督部門監督的概率減少,工程質量可以得到保證。再次:施工單位偷工減料的獲利越大,政府部門為了公眾的利益,會加大監督力度,監督概率增加,施工單位規范施工的概率增加。由此得出以下建議:
①減少政府監督部門監督成本。這就要求政府監督部門規范監督行為,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監督成本,提高監督頻率,提高工程質量。②加大偷工減料懲罰力度。施工單位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偷工減料被監督部門發現,自身利益會受到損害。這樣,施工單位寧愿老老實實規范施工,這樣也是提高工程質量的一項措施。③加強監督力度。偷工減料的獲利越大,政府監督部門監督的概率越大,施工單位規范施工的概率越大。特別是大中型項目,規范施工的概率較大,質量事故的概率較小,這就要求政府監督部門加強對大中型項目的監督力度。
4 我國高速公路施工質量政府監督行為的建議和對策
4.1 加強“全方位”的政府監督
①加強對業主的監督。
②加強對監理單位的監督。
③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監督。
④加強對勘查、設計單位的監督
4.2 加強“全過程”的政府質量監督
①加強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政府監督。
②加強設計階段的政府監督。
③加強施工階段的政府監督。
5 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高速公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制度的沿革與存在的問題、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本質特征與管理行為、國外公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比較和借鑒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政府監督的行為進行了分析,找出問題所在,說明了如何激勵監督機構人員的積極性,提出了監督費用激勵的幾種措施,然后就政府監督部門和施工單位之間的博弈分析,得出三個基本結論以提高工程質量;減少監督費用;加大監督力度;加大偷工減料懲罰力度。最后說明了進行全方位,全過程政府監督的重要性。這些對我國公路工程建設政府監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沈國平.高速公路質量保證體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6.
[2]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3]郭漢丁.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3.
[4]曾益,王東強.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的探討究[J].廣西交通科技,2003.2.
[5]賀昌元.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工程質量監督體系究[J].質量監督,2001.1.
[6]曹蜀生.國內外工程在施工質量控制模式上的對比探討,2005.1.
[7]張靖山.政府監督在公路建設中的職能作用[J].吉林交通科技,2004.2.
[8]李新杰.全面履行政府監督職能積極為交通建設服務[J].山西交通科技,2000.10.
[9]高英樹,李宇.論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質量保證體系,2004.
[10]徐鼎.項目建設期道德風險的博弈研究[J].中國軟科學,1999.2.
[11]郭漢丁,郝海.確定監督費率上界下監督行為博弈分析與激勵對策[J].青島大學學報,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