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欣
【摘要】 從電信目錄當中將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剝離出來是當前管道建設發展的主流趨勢,以“管線分離”取代“管線合一”,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嚴格遵循“三統一”的原則。本文以通信管道建設的必要性為切入點,簡析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發展的趨勢,以供參考。
【關鍵詞】 城市基礎 通信管道 建設 發展趨勢
伴隨社會的進步,現有的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已經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需求,需要促使通信管道建設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
一、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通信管道僅是城市生產活動的輔助條件而已,并非是居民生活的必備品。時至今日,通信管道在城市內部的普及率與覆蓋率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與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其重要性不容忽視。作為信息網絡的重要介質,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的必要性可概括為三點:①促進城市的信息化發展。②為通信光纜穿越地下提供物理空間。③方便居民與企業進行信息傳遞交流活動。
二、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發展的趨勢分析
2.1“一避二繞”——合理使用地下空間
伴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部分城市“創衛”的目標,市政府紛紛提出了“藍天工程”的理念。在此理念的要求之下,全部的基礎設施管道,包括熱力、電力、供水、通信等管道全部埋藏入地,在釋放城市表面用地壓力的同時,也加劇了地下空間的擁擠情況,出現“管道塞車”的問題。
因此,在進行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之時,從業者需要科學設置通信管道的走向,合理使用有限的地下空間,遵循“一避二繞”的原則,在確保通信管道正常建設的前提下,盡量規避熱力、電力、供水等管道,同時注意與其保持合理的距離,避免當其余管道發生泄漏問題之時,危及通信管道。
2.2“管線分離”——斬斷管道壟斷根源
我國的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主張“開放性競爭”,傳統的規劃建設模式已經顯得不合時宜。但是,基于開放性競爭理念之下的建設模式卻往往被指責為“變相壟斷”,這是因為當前各家占據主導地位的大型通信運營商通過自身包括地下管道資源在內的優勢資源,對整個市場進行控制,非主導運營商的日常業務發展遭受來自各方面的抑制,城市基礎通信管道的市場秩序被擾亂。鑒于此,筆者提出了“管線分離”的建設發展模式,以期替代現行的“管線合一”模式。所謂的“管線分離”,即是將作為城市基礎通信重要地下介質的通信管道與通信光纜從各大運營商的手中分離開來,各大運營商僅負責通信光纜的布設,不直接參與通信管道規劃建設,以期從根本上斬斷各大運營商對于管道壟斷的根源,有助于促進城市基礎通信管道的建設趨向合理化與系統化。
2.3“三統一”——以城市總體規劃為藍本
伴隨城市經濟的發展,未來城市的規劃建設發展必定是一日千里的趨勢,因此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的通信管道,其建設發展的趨勢必須要以城市總體規劃為藍本,遵循“三統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基本建設原則,在各大通信網絡運營單位的實際規劃建設能力與城市整體對基礎通信管道與日俱增的需求之間尋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合理編定投資規劃與建設規劃。筆者認為,城市基礎通信管道需要與城市另外的基礎設施項目與其余的附屬設施項目齊頭并進,制定季度性或者是年度性的通信管道建設計劃,與城市建設規劃的主管部門共同審核通信管道建設規劃書。如果某一區域在進行城市基礎設計建設的過程當中已經配套預留了基礎通信管道,不允許其余單位重復進行建設,響應我國政府關于城市高度信息化“共建共享”的號召。
2.4“實用至上”——路由與技術選擇
(1)路由選擇。①盡量避免對城市道路進行反復的開挖,建議采用跟建以及合建的方式進行通信管道建設,采用拉管、頂管的形式進行埋設,合理規劃主要道路與帶有腐蝕性的地段。②優先選擇無障礙物,或者是障礙物較少的地帶,建議建設在人行道之下,退而求次可建設在慢車道之下,垂直過路,選取中央分隔帶作為敷設建設地點。
(2)技術選擇。①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進行鋼管鋪設與頂過道鋼管施工之時,需要全面落實管道的防腐防銹處理。接駁管道之時,建議將全部管道的管口部位加以打磨,以呈坡邊與半圓狀為佳,確保管道滿足“平滑無棱”的建設要求與標準。②留置敷設坡度,便于管道內的積水流向人造孔。管道敷設的坡度要求>3.0‰。若地勢本身存在坡度,可直接使用,多則填墊,少則開挖。③以井壁四角為載體,連接基礎筋與上覆筋,管道最小曲率半徑須>管外徑的12倍,管道頂部距離手孔底部須>0.2m。
三、結語
城市基礎通信管道的定義是:通信線纜穿過地下環境的人工挖掘的物理空間,以構建地下通信網絡,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之一。因此,需要明確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發展的趨勢,提高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的整體水平。
參 考 文 獻
[1]宋睿.城市基礎通信管道建設發展的趨勢[J].中國集體經濟,2011,22:188.
[2]許翠娜.淺議城市通信管道建設工程創新管理策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2:230-231.
[3]王虎.試論城市通信管道建設工程創新管道策略[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07: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