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攀鳳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期語言的學習與發展,是人一生中語言發展與運用的關鍵時期,也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幼兒期的語言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日后成長。幼兒具有了一定的語言素質后,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為今后的全面發展做準備,也利于幼兒進一步學習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因此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此時能否給孩子良好的、科學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語言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育;能力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的語言之所以會產生,兒童的語言之所以會獲得、會發展,都離不開交際需要這一原動力,而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新綱要》中特別強調:“幼兒的語言發展方面要“創造一個自由的寬松的語言環境,注意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的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正確想法和主觀感受,引導接觸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并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全方位多角度的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個性特點是:好奇心強,控制力差,因此課堂教學形式決不能呆板單調。作為幼兒教師必須經常變換教學方式,采取多種語言交流的形式,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積極思考,以達到完成語言教學任務的基本教學目標。
下面就自己多年在幼兒學前教學工作中的經驗,提出幾點看法,希望能對廣大幼兒學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1.創設語言表述情境
情境表演有場景、角色、情節,表演過程中有動作、有對話,有強烈的直觀性,能誘發幼兒的觀察興趣和講述的愿望、讓孩子們觀察老師或同伴的表情、動作(即采取啞劇形式)開展語言訓練,以“觀”促“思”,以“思”促“講”訓練幼兒把話講完整,講得體。在豐富和鞏固詞匯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孩子說話完整、連貫,使他們能沿著一定的線索進行講述,把事情說清楚,把看到的事物進行恰當的描述。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主題按人物出場和情節發展順序,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培養幼兒連貫語言的能力,促進了幼兒口語的發展。
2.延伸字的訓練
以一個字為延伸點,做組詞造句的訓練。事實證明,教師經常用一些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字來組詞造句既可增加幼兒的知識,又起到了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如:請小朋友給“球”字“找朋友,并比賽”,看誰找的朋友最多。這下課堂就活躍了,孩子們積極動腦思考,迅速舉起小手:“皮球”、“足球”、“籃球”“氣球”……然后,再請幼兒說出一些與此有關系的句子,幼兒積極發言:“媽媽今天給我買了只氣球”,“我晚上都要玩一會兒皮球才睡,很好玩”、“學校保管室有很多不同的球:有籃球,足球,皮球,還有羽毛球”……這種口頭連句是口語培養的最簡單的形式,由口頭造句開始,逐步引導幼兒用一個完整的語句表達。訓練幼兒多字口頭造句時還要把握以下的兩個方面:
◆指導幼兒圍繞著一個中心內容造句,并重視句子的完整性。盡管我們給出的幾個字詞可能是毫無關聯的,要讓幼兒圍繞著一個中心來造句,決不能每個字造一個單獨的句子。只有幼兒真正達到了把所給出的幾個字詞造出了圍繞一個中心的彼此有關聯的多個句子,才能認為這個階段的訓練培養有了成效。教學中發現,不少幼兒造句時常常只注意把所給的幾個字詞都用到,卻忽視了整個句子內容的完整性,常有頭無尾或無頭無尾,這樣的造句也是失敗的。
◆指導幼兒造句的內容要豐富、廣泛,不要局限于熟悉的情節。例如,有些幼兒對于所給的不同的字詞,都用同一個內容,這樣造句是容易些,但對幼兒語言的發展不利,會使幼兒變得懶惰、呆板、缺乏靈活性,更不利于幼兒智商和情商的培養和發展。
3.善于開發兒童的語言能力
語言學習是學前兒童語言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虛飾物。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兒童的語言交際在1—5歲之間從非語言交際轉換想語言交際,其掌握語言是大量的依靠生活在言語交往環境中自然獲得的。然而由于言語自身存在著許多語音、詞匯、語法及言語交際的規則,兒童必須經過大量的專門學習才能真正掌握。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善于為孩子創造機會,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很容易被開發的。
3.1從培養自信心入手。學前兒童的語言學習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認為除了先天的生理因素外,最重要的莫過于社會因素,而社會因素有引導著兒童的心里因素,所以兒童的心理因素也受社會因素的制約。大人應主動為兒童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說話的積極性。孩子在語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強,他們學習語言最直接的一個途徑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談,模仿故事中的藝術語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我注意規范自己的語言,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他們自信的說出想要表達的東西。
3.2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問題,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方式,人類的思維成果正是靠語言的幫助得以鞏固、發展和傳遞的。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考慮到從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和鼓勵幼兒說完整話這兩方面進行:
◆豐富幼兒的詞匯。詞匯是語言的基礎。幼兒掌握詞匯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口語表達,影響思維意識的發展和認知能力的提升。教育者要有計劃地通過日常生活和各科教學活動等多種渠道向幼兒灌輸新詞匯,使其能正確地發出詞音,理解詞義,準確熟練地應用。
◆鼓勵幼兒說完整話。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匯,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系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4.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幼兒老師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講述,從孩子的講述中,你可以了解到他在想什么,在關心什么,然后有針對性地給予關心和幫助,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來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要細心,并善于引導孩子對你講心里話的欲望。孩子的情感都是直接而且外露的,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身體的姿勢、行為的變化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到其內心情緒的變化。如一向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忽然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此時我們不要不理不睬或急于哄孩子開心,而是引導他將內心的情感傾訴出來。
◆要耐心,當孩子向你傾訴時,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語。要知道孩子十分敏感,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談話內容的關注,我們可以在孩子說話時使用“噢”、“是嗎”、“后來呢”等詞語,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有時還進一步詢問有關細節,這會讓孩子覺得你確實是在關注他,這樣,他才會更樂意地向你傾訴。
總之,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抓好這個時期,努力培養、引導幼兒的語言,使他們在進入小學前具備足夠而順暢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周兢:關于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的思考[J],幼兒教育,1994(6)。
[2]朱肅霞:關于幼兒運用語言交往能力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5(8)。
[3]邁克爾·葛利高里、蘇珊卡洛爾 著,徐家禎譯:幼兒數學活動教學法[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