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明
【摘要】 海上航行通信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通信業得以深入發展的一個要點問題。尤其是在航運業高速發展的時代,船舶數據通信已經在現實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了。基于此,有不少的專家提出了采用WiMax技術,以便使這一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本文先對WiMax技術的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就其在海上通信的應用情況作了全面的敘述。
【關鍵詞】 WiMax技術 海上通信 方式 應用
在以往的VHF通信中,一個固定時刻只允許一個人接聽說話,而其他人只可以守聽;如果兩個人在其中同時說話,就會出現發射功率強的信號被別人接收;如果有一個人始終使用這一頻道,那么其他人就無法在這一頻道上進行通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VTS的工作頻道相對很繁忙,且有很多條船舶要在一個頻道上進行通信,所以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引入了WiMax技術以后,這一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一、船岸數據通信的現狀
如今海上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1窄帶直接印字電報,簡稱NBDP
NBDP設備是一種使用數字通信技術與微機技術相結合的控制終端。
1.2數字選擇性呼叫(DSC)是通信設備的一種終端
DSC不只是可以在選擇性地在遇到危險的情況下使用,同時還可以實現數據與信息的交換工作。
1.3船舶自動識別系統
這一系統可以自行地連續發出船舶自身的靜態信息、動態信息和相應的安全信息,同時還可以收到周圍船舶發來的這樣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為船舶避碰和航行a等提升各類決策。
二、WiMax技術分析
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技術是一種在全球都得以推廣和發展的新型技術,而且還可以實現對高速互聯網的連接。較之于以往的無線通信技術,WiMax技術的優勢如下:
1、傳輸的距離很遠。WiMax的無線信號在傳輸時最遠可以傳到50公里,這一點也是無線局域網所無法和它相提并論的,其網絡覆蓋面積可以達到3G基站的10多倍,而且只要有少量的基站就可以實現對其全方位的覆蓋,所以這也極大地擴充了無線網絡的覆蓋范圍。
2、接入速度較快。WiMax可以提供時速達到70M的接入速度,這個速度是3G可以提供的寬帶速度的好幾十倍之多。
3、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多媒體服務。考慮到WiMax與無線局域網相比,明顯有更好的可擴展性和安全性,而且還可以實現多媒體通信服務。其中就涵蓋了語音、數據的傳輸等服務。
三、 WiMax技術在近岸海上通信中的應用
如今已有相當一部分無線通信技術得以發展并走向成熟,而且已經開始應用于船與岸之間的數據通信,如移動通信系統中的GPRS、CDMA和3G技術,這所有的技術都有一個標準問題。所以,這些無線通信還無法很快地應用于海上通信事業的發展中。而且也只有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標準以后,才可以實現通信。WiMax有相當長的通信距離,且可以很快接入。所有的WiMax基站都有6個扇區,每個扇區內都存在60個終端,每個扇區的系統總共有70M,這樣每個WiMax基站可以對其中的360個終端提供支持,總的系統的容量是420M。如一些大港口,只要使用很少的WiMax基站就可以把整個海港覆蓋,并形成一個有強大功能的無線寬帶網,而且網絡部署要花費很長的周期,且成本不高。WiMax技術用于海上通信以后,進入港口VTS覆蓋水域的船舶會和VIS中心自行進行高速連接。
所以,VTS中心的交通顯示器可以把本船中的一些相關信息顯示出來,這一切都與當前環境下使用的AIS系統有很多的地方是相同的,只不過WiMax提供的通信帶寬要大大超過AIS系統,因此WiMax可以提供的功能也會超過AIS系統。
除此之外,港口各個管理單位可以借助于這一技術,形成一個整體的網絡,加快港口ED1的實施,以及實現共享信息,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并最終達到數字化港口,使港口的綜合通信能力有所提升。
盡管以上有的技術還正在研究中,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看出WiMax的強大功能。船舶和VTS中心之間可以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通信鏈接,一旦建立好了這種路線以后,就可以實現海上的高速通信。從當前的技術情況來看,WiMax技術是其中最好的無線通信技術,它的應用將會一改海上通信的模式,并提升整個通信的效率和質量。
四、結束語
海上通信相對于陸地通信,存在很多的不便,主要是由于在海上環境惡劣,再加上信號的不穩定,而引入了WiMax技術以后,就可以使人們在海上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并且保持信息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強化這一技術在海上的應用,以便為海上通信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聯系方式:(用順豐快遞)
地址: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南橋南路19號 黃興杰 收
手機:13729123058
郵編:524043
要求:2本雜志
參 考 文 獻
[1]華夏.對用寬帶無線網取代VHF實現海上通信的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10(02)
[2]李麗年,吳桂松.WiMAX在海上石油平臺通信系統的應用分析[J].機械工程師.2014(10)
[3]王現兵.WiMAX在海上通信中的適用性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