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九
【摘要】本文通過對河南省產業融合過程中的有利條件及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了政府及企業在產業融合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并結合河南省產業融合現狀,對河南省政府及企業如何提高產業融合提供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河南省;產業融合;對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擴散,一些基于工業經濟時代大規模生產分工的產業邊界逐漸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產業邊界處融合發展成新的產業形態,成為價值的主要增長點和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源泉與動力。這一場革命性的產業創新,首先發端于服務業,并逐步向制造業和農業滲透擴展,引發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推進了全球經濟服務化趨勢的發展,并導致社會經濟的深刻變化。這一現象也使得建立在明確產業分工基礎上的傳統產業經濟、企業管理理論以及公共政策面臨新的挑戰,同時受到各國學界和政府部門的廣泛關注,相關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本文試圖運用產業組織理論、經濟學理論、戰略管理等理論找到產業融合的動因、演進方式、效應,并結合河南省產業融合現狀,對河南省政府及企業如何提高產業融合提供建議。
二、河南省產業融合的現狀分析
(一)河南省推進產業融合的有利條件
1、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快速成長,為產業融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產業融合實踐證明,高新技術產業是推進產業融合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智能終端、智能成套、智能電氣、智能家電、軌道交通等高端產品持續增長;液晶玻璃基板、特高壓直流輸電設備、兆瓦級風電關鍵技術等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省電子商務園區、軟件科技園、呼叫中心基地等發展勢頭強勁,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繼續提高,為產業融合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為產業融合奠定了堅實支撐
2008年底,河南省提出了加強“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即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的戰略思路。經過多年努力,不論是在產品構成上,還是在企業生產裝備上,與以前相比都有了較大提升。2013年,河南省生產總值達到3.2萬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6:55.4:32.0,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強,為產業融合提供了可靠的產業基礎支撐。
3、對產出效率和增長可持續性的追求,為產業融合提供了發展內力
經濟學原理表明,企業獲取利潤要靠技術進步、優化資源配置和強化管理,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和高效配置資源,實現最大盈利目的。產業融合通過技術創新、技術融合,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對原有產業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和優化配置,實現了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產業融合這種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的功能,能夠使企業實現獲取利潤的目標,從而成為企業運用產業融合模式的內生動力。
4、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升,為產業融合增添了發展外力
2013年,河南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599.5億美元,排全國第12位、中部六省第1位;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131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6萬噸,分別增長12.6%和69.1%。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成效突出,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實現了常態化運營,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全面啟動,與菜鳥科技等知名企業戰略合作持續深化,手機、通用航空制造等高端產業集聚取得突破性進展;京東商城、惠普全球軟件服務中心等一批龍頭型、中心性項目落戶河南;雙匯集團、洛陽鉬業實現海外并購,河南航投收購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部分股權,全省對外開放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河南省推進產業融合的必要性
1、推進產業融合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區域競爭力的需要
產業融合的本質是產業全方位創新,包括技術、產品、理念、戰略、商業模式等創新,產業創新必然帶來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產業融合的結果就是產業高級化演進,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產業融合,要求做大做強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移動通信、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服務業,要求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些都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由之路。
2、推進產業融合是培育增長點、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需要
產業融合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催生一批新產業、新服務、新業態,并逐漸發展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產業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產業、新服務、新業態,比如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互聯網、物聯網、軟件外包、文化創意、動漫游戲等產業,以及汽車電子、航空電子、家用電器電子、傳感器、微電子等,這些產業已經或正在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3、推進產業融合是破解個別行業產能過剩難題的需要
當前我省電解鋁、鋼鐵、煤炭以及光伏產業生存環境仍然艱難,造成這種局面,除了產業供給大于市場需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產品結構不合理,一般產品多,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少。就拿鋼鐵行業來說,盡管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但仍有部分高端鋼材不能自給,目前我國生產的高標準模具鋼、特種耐腐蝕鋼、高速鐵路用特殊鋼、航空航天用特殊鋼等高端鋼材仍然滿足不了實際需求,還需要進口。因此,破解產能過剩行業難題,一是堅決淘汰技術落后產能;二是向西部資源能源富集地區轉移部分產能;三是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破解精品鋼、鋁箔等行業重大技術難題,優化產品結構,拉長產業鏈條,走高端精品制造之路。
三、河南省政府在產業融合中應扮演的角色
作為產業融合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政府和企業都對產業融合具有重要影也急需二者在產業融合過程中不斷調整定位,為產業融合發展服務。
1、政府對產業融合的影響
政府對產業融合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引導促進和規范限制兩方面。一方面,政府需要對產業融合的發展方向提供指導,制定相應的政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又要充分發揮其監督管理的職能,如果把握不好,則可能成為產業融合的制度障礙。產業融合的初期階段是由市場來操縱調整的,而融合到一定階段之后可能會與現行的政策制度產生碰撞,在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時候,也要考慮與之相匹配的政府部門間的體制融合問題。
2、河南省政府促進產業融合的對策
(1)建立有利于產業融合發展的行政制度
長期以來,我國工業與服務業在行政管理、企業稅制、職工工資待遇等許多方面,都是“二條線”運行。隨著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工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并且這一經濟現象還會持續下去。當前工業與服務業“二條線”運行的體制機制,在客觀上造成了政出多頭和政策重疊,浪費了政府寶貴資源,與產業發展的實際要求不相適應,與建設高效政府的目標不相適應,應開展相應的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研究,探索建立符合產業經濟發展要求、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機制。
(2)建立有利于產業融合發展的土地制度
研究確定省級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對于列入省級產業融合重點項目的企業,優先給予用地指標;對于現有制造業企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新增用地,要在土地指標和土地價格上給予政策支持;對于需要調整用地性質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要在土地“轉性”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3)建立有利于產業融合發展的科研條件
以大型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建設產業融合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高??蒲性核瞬胖橇γ芗蛯嶒炇覘l件好的優勢,鼓勵企業與高??蒲性核_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攻克制約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政府購買,為產業融合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施技術趕超戰略,增強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4)建立有利于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撐體系
多策并舉支持產業融合。一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打通法院與專利執法環節,建立專利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的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機制;探索設立省、市、縣三級維權援助中心,推進知識產權執法維權“護航”專項行動,積極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工作。二是政府采購支持。產業融合是培育新產品、新服務的搖籃,而在新產品、新服務進入市場初期,企業最急需的是迅速打開市場。政府要優先采購這一類新產品、新服務,幫助企業開好局、起好步。三是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利用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輿論宣傳,普及產業融合基本知識,推廣產業融合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增強全社會對產業融合發展的認知度、參與度,提高產業融合的影響力和示范效應。
四、河南省企業在產業融合中應扮演的角色
1、產業融合中企業面臨的挑戰
(1)創新改造與平衡穩定的矛盾
在產業發展中,企業不僅要關注產業的融合,而且要關注產業的分化帶來的影響。一方面,企業需要在產業融合過程中進行創新改造,調整自己的策略,才能達到新技術的要求和標準,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企業又面臨著原有市場狀態被打破的威脅,隨著產業融合的發展,原來的平衡狀態已經不復存在,融合必須要尋求新的平衡。
(2)企業控制權變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混合并購逐漸成為了企業并購的主要方式,這不但避免受到壟斷管制,也促進了產業融合的直接形成。在并購過程中,難免會有的企業被吸收甚至退出市場,企業的控制權必然會發生轉變。
(3)業務發展模式的挑戰
在產業融合過程中,企業的業務發展模式也會面臨挑戰。企業要考慮現有業務與哪些業務發生融合,融合的程度應該為多大,融合之后的發展方向等問題,并做出相應對策。產業融合前,只有屬于本產業內部的企業之間才相互存在競爭關系,而一旦由于產業融合的需要,本產業與其它產業積極地相互介入,原本不相關的企業就處于相互競爭的狀態之中,從而使競爭進一步激化。
2、產業融合中企業采取的對策
(1)基于產業融合的戰略創新
產業融合趨勢的增強會對企業發展戰略的變革產生深遠的影響。國內外一些企業紛紛采取并購、戰略聯盟等策略,通過實施多元化戰略來向相關產業滲透,以適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各種形式的兼并重組給企業戰略管理的實施帶來了不穩定性,企業要重新設計適應產業融合的創新戰略和制度。企業家能否具有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經營所必備的辯證理念,不斷創新戰略管理,將對企業發展與競爭取勝起到決定性作用。
筆者認為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產業融合:①要以構建新產業價值鏈為導向進行產業融合產業價值鏈是指以某種核心技術或工藝為基礎,以提供能夠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效用系統為目標的、具有相互銜接關系的企業集合;②要運用技術創新促進融合發展;③要基于需求產品創新促進融合發展;④要運用網絡經濟創新進行融合發展;⑤要從人才激勵創新進行融合發展;⑥要加快制度創新促進產業融合。
(2)融合戰略的實踐運作
除了在戰略思想與觀念上要注意關注產業融合這一重要趨勢,企業在融合戰略的實踐運作中企業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加強合作,集成經營。企業通過結盟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互補利用和分散風險,還可能在在合作中進一步鞏固發展戰略,明確技術創新的方向,促進產業融合。在企業運作上可以采取集成經營,推進市場擴張,同時企業經營管理更重于綜合和整體分析,從而推進企業經營管理策略不斷創新,使企業從市場經營單兵突擊和專業分工轉向集成發展。
②充組建并充分利用產業集群區。產業集群中的眾多企業在產業上具有關聯性,一些互補產業則可以產生互補效應,集群區內的企業可以獲得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并且,集群區內的企業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彼此間形成了一種互動性的關聯,由這種互動形成的競爭壓力有利于構成群聚區內企業持續的創新動力,并由此帶來一系列的技術和產品創新,促進產業融合。
③注意核心能力的動態發展與管理。在產業融合過程中,有些企業處于一定壟斷性質的行業中,長期被鎖定在一定的經濟運作方式中,企業的核心能力容易形成剛性,如果不對其進行動態管理和維護,很不利于企業在產業融合中進行有利的競爭。產業融合過程中,企業要保持核心能力具備一定的柔性,克服傳統運作慣性,轉變核心能力的剛性,使得企業基于不同技術創新融合之上的核心能力柔性化。企業要時刻注意關注顧客需求的變化,注意產業的其他企業技術創新可能給顧客滿足需求時帶來的影響,從而對企業技術及其組合進行調整,并吸收其他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實現核心能力的有效嫁接與成功轉移。
五、結論
產業融合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經濟現象,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但產業融合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須經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然后到市場融合,最后完成產業融合的整個過程。產業融合也不是幾個產業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相互作用融為一體,顯示出新的產業屬性"產業融合本質上是一種產業創新,往往發生在產業邊界處:產業融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產業間分工的內部化;產業融合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胡永佳:《產業融合的經濟學分析》,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7年5月。
[2]陳柳欽:《產業融合問題研究》,《長安大學學報》2008年3月第1期P1-10。
[3]席曉麗:《產業融合視角下的現代農業發展研究》,福建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4月P49-52。
基金項目:本文是“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2014117)” 《國內外產業融合發展的理論及實踐》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