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渴求獲取到更多的信息。本文就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的創新與取向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
一、在應對重大或是突發事件時編排要靈活應變
在實際工作中,新聞編輯會經常遇到重大事件或突發事件,例如,中國的衛星升空、嫦娥探月等,對諸如此類的重大事件需要緊急報道,怎樣快速而準確地編輯并及時播發新聞事件,具有一套應對措施,是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所應具有的一種能力。再比如說,玉樹地震、汶川大地震、抗洪救災等一系列的自然災害性事件,新聞現場會隨著事態的變化而不斷轉換。處理這種突發災害性的事件,不但考驗著政府處理特殊事件的能力,更是嚴格考驗著廣播新聞編輯工作者的抗壓能力和綜合能力。面對這種新聞事件,確定其準確的發生時間,把握事件發生的基本過程,事態發展到何種程度,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在直播此類新聞事件時,事先做好詳盡的預案是廣播新聞編輯所必須要做的事情,一旦發生此類意外,能夠從容面對、沉穩應對。另外,直播災難性突發事件時,對于文件的要求不能過于嚴格,這是新聞編輯應該注意的一點。那么,如何根據事態的變換做出靈活的反應?面對重大新聞事件,廣播新聞編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把前一天即將要播放的主題進行統籌,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因為前方的記者對新聞線索的尋找就是依據直播的主題內容進行的,把主要的信息隨時傳送到直播間,后方的編輯人員是依據具體的主題與記者們進行相應稿件的預約;另外,編輯根據具體的主題將嘉賓請到直播間,還要依據具體的設計主題,對背景的材料進行制作,還有欄目及片花。
此外。直播突發事件時,新聞隨進隨出的編輯理念,也是廣播新聞編輯必須具備的,新聞要及時地被報道出來,也就是事件核心,在編排節目的時候,新聞編輯不要過于依賴事先所準備的文案,在具體的報道中,對前方記者發回的信息要保證隨時接收,必須做到消息進來后,迅速準確編輯后立刻就能夠傳遞給受眾。
二、在工作內容、新聞形式和策劃編寫上思維要不斷創新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發展,才能夠提升競爭的實力。自從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對傳統媒體提出挑戰后,就對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提出了很多層面的要求。首先,在內容上要創新。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得以生存的基礎就是對內容的創新。怎樣才能做到內容上創新?廣播新聞編輯在新聞主題的選擇上,要關注受眾的訴求,這就要求在新聞選擇上,與民生關聯緊密的題材一定要多,努力播報一些更深入細節、更具有特色的新聞,要不斷貼近人民的生活,有平民意識,做到對信息源的擴大,對信息層次的深入,滿足不同層次的受眾的興趣和多樣的需求。其次,創新廣播新聞的形式。聲音是廣播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和元素,受眾只是能夠聽見聲音,但是根本看不到具體事件的畫面,這也是廣播新聞天生所存在的一個問題。那么如何來彌補這個缺點,新聞編輯就要從挖掘廣播自身的優點入手來創新。廣播新聞編輯可以在編排的過程中可以多加入一些互動的節目,比如說,在針對某新聞事件發表觀點時,新聞編輯可以編排主持人與聽眾進行溝通,這里主持人除了可以通過傳統方式,例如電話或者短信的方式進行溝通,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例如,通過微博、微信的方式,進行互動,傾聽受眾對新聞的熱點焦點話題的觀點;當然,在編排新聞節目時也可以利用現場的音響等設備渲染氣氛。這種與聽眾的直接溝通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新聞節目的可聽性與感染力。再次,對新聞節目的策劃進行創新。如何更好地吸引更多的受眾,新聞編輯就要在節目的編排策劃上重視起來。新聞編輯要把握重點,將重大、重要的新聞放在首位,因為只有信息量大、更有新聞價值的新聞才可以很好地調動起聽眾的注意力。此外,在具體的策劃過程中,時刻以聽眾的需要為主。多琢磨怎樣提升新聞信息的含量和挖掘新聞的深度。除了將一些有效的信息提供給聽眾之外,對新聞的解讀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策劃中,要考慮周密,不但要編選重要的I新聞稿件,還要注意選編社會民生類新聞以及娛樂新聞等種類豐富的新聞稿件,使聽眾不僅僅在聽新聞,同時在品新聞,“一桌好聽的新聞盛宴”無疑會抓住受眾的心理,激發受眾的強烈興趣。
三、在編排技巧上要和諧多樣
聲音是傳遞廣播新聞的主要方式,怎樣將稿件的語言進行加工,如何使每條新聞都極具邏輯性,這些都是廣播新聞編輯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應不斷學習的。
要重視對節目的內容與計劃的協調性,具備瞻前顧后的意識。廣播新聞編輯要對頭幾天新聞報道工作的具體安排和今后一些日子的報道計劃要在頭腦中有明確的定位,防止重要的內容與頭條出現反復的現象。稿件的長度要靈活變化,以短、中為主。此外,反映的新聞事件一定要多樣,涉及的面積廣。整檔的節目除了評論與消息之外,可適當地添加新聞小故事、簡信等內容,這樣聽起來就會比較有氣勢、有分量。同時對于整檔節目的節奏也要注意控制,是節目聽起來簡練不拖沓。
四、在擴大頭條新聞報道面上要感同深受
可以說,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領導的活動以及重要會議的報道是避免不了的,而且有些的確十分重要,也不排除起重要的新聞價值。為了使頭條的報道量逐漸的擴大,保證這方面的量,就要保證重要的主題,而且具有鮮明的特色,抓住聽眾想要的,不斷的激起聽眾的興趣。此外,聲音是傳播信息的主要媒介。現場當中的音響、人的具體聲音,是人們在看書與讀報的過程當中根本體會不到的感受。因此廣播新聞編輯對這一點的優勢要盡努力發揮出來,多多添加錄音報道、現場特寫報道,使記者的解說同現場的音響有效地結合,使信息的傳達更加具有感染力,令新聞更具有立體感與形象感。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工作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面對信息化不斷普及的今天,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就要求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工作者要不斷應用先進的技術豐富自身的閱歷,在工作當中要不斷創新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在提升新聞質量的同時,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胡正榮.變化中的廣播電臺與核心價值體系[J].中國廣播電臺,2008(4).
[2]伊鴻.廣播電臺應更好地成為社會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J].中國廣播電臺,2008(8).
[3]劉衛星,楊莉.廣播電臺發展之困[J].市場觀察,2007(10).
[4]范榮康:《新聞評論學》,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8
[5]龐亮,《關于我國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幾點思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2(3)
[6]王滿園,《著眼日常新聞 著眼主題報道》,《中國記者》,2009(1)
[7]鄧益平,《關于地方新聞宣傳的幾點思考》,《新聞界》,2002(1)
[8]李文梅,《淺談創新新聞廣播的幾種路徑》,《新聞傳播》,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