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粵飛 宋筱茜


摘 要:公路危險路段的排查工作一直是公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環節。本文根據《關于全面排查公路危險路段的通知》中各督辦等級公路危險路段的評判標準,設計了公路危險路段鑒別方法,并編寫程序實現了公路危險路段鑒別系統,通過導入歷史交通事故數據,實例運行驗證了該鑒別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公路危險路段;鑒別系統;SQL優化設計
1 概述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交通事故起數呈逐年增長趨勢,事故死亡人數穩居世界第一[1]。公路基礎設施作為道路交通的重要載體之一,被認為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的各項措施中,公路危險路段的排查、整改和治理是尤為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本文旨在建立一個高效而功能強大的公路危險路段鑒別系統,對海量的交通事故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據,幫助公安交警部門排查公路危險路段,對其進一步整改和治理,改善公路交通安全狀況提供參考依據。
2 公路危險路段評判標準
目前四川省各級交警部門定期會針對國、省、縣鄉公路以及高速公路危險路段開展全面排查工作,著力消除不安全因素,落實完成后續整治工作。現行的公路危險路段評判依據是按照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關于全面排查公路危險路段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所規定的各級督辦公路危險路段標準設置。具體的評判標準如下:
2.1 省級督辦公路危險路段標準。三年范圍內,公路500米范圍內發生3起以上造成人員死亡交通事故,或者公路2公里范圍內發生3起以上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
2.2 市級督辦公路危險路段標準。三年范圍內,公路500米范圍內發生2起以上造成人員死亡交通事故,或者公路2公里范圍內發生2起以上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
2.3 縣級督辦公路危險路段標準。三年范圍內,公路500米范圍內發生1起以上造成人員死亡交通事故,或者公路2公里范圍內發生1起以上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
3 公路危險路段鑒別方法設計
根據《通知》中對省級、市級、縣級公路危險路段判定標準的具體規定,可以將其概括為依據路段(500米或2公里兩種分段標準)不同嚴重程度的事故起數對各路段進行排序和鑒別,確定危險路段等級。鑒別方法執行步驟如下:
Step 1:數據預處理
由于原始的事故信息主表中包含字段較多,在依據事故數進行危險路段鑒別時,大部分的事故特征屬性并不需要。因此在建立各分段事故信息表之前,需要對事故信息主表中的字段進行篩選。具體需求的字段包括:事故編號(SGBH)、事故發生時間(SGFSSJ)、路號(LH)、路名(LM)、公里數(GLS)、米數(MS)、30日內死亡人數(SWRS30)。
Step2:建立2公里分段事故記錄表
按照道路樁號法,將每條公路(K0+000)處設為起點,以每2公里為單位對各條公路進行分段,則根據公路事故信息表中記錄的事故發生位置的公里數和米數(即為樁號),可確定事故點所在的路段。運用SQL指令對導致死亡事故的危險路段進行排查,并根據《通知》中相關標準對危險路段督辦等級進行判定。建立2公里分段事故記錄表,其主要字段包括:路號(LH)、路名(LM)、QD(2公里路段起點)、ZD(2公里路段終點)、SWSGQS3(導致3人以上死亡的事故起數)、DBDJ(2公里路段督辦等級)。
Step3:建立500米分段事故記錄表
按照Step2中的分段方法,設每條公路(K0+000)處為起點,以每500米為單位對各條公路進行分段。然后與Step2同理,運用SQL指令對危險路段進行排查和評級。建立500米分段事故記錄表,其主要字段包括:路號(LH)、路名(LM)、QD(500米路段起點)、ZD(500米路段終點)、SWSGQS(導致死亡的事故起數)、DBDJ(500米路段督辦等級)。
在對500米路段進行督辦等級判定的時候存在兩種特殊情況:
情況1:500米路段包含于省級督辦2公里路段之中,如圖1所示,依據500米路段評價標準,AB路段為市級督辦路段,CD和DE路段均為縣級督辦路段。然而依據Step2中2公里路段評價標準,AE路段為省級督辦路段,我們需要對包含其中的所有500米路段督辦等級字段的值修改為“省級督辦”。
圖1 ?公路危險路段舉例
情況2:500米路段包含于市級督辦2公里路段之中,這里500米路段的督辦等級既有可能滿足500米范圍內發生了3起及以上死亡事故而被劃分為省級督辦,也有可能被劃分為和其所屬的2公里路段相同的市級督辦,我們需要對包含于市級督辦2公里路段中且不屬于省級督辦的500米路段的督辦等級字段的值修改為“市級督辦”。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在建立500米分段事故信息表,并依據事故數對其評價督辦等級之后,需要結合2公里分段事故信息表中的評價結果,對500米路段的督辦等級重新劃定。
Step4:建立實現其他功能的路段信息表
在Step2和Step3建立的2公里和500米分段事故記錄表的基礎之上,建立各種路段信息子表,具體可實現查詢出省級、市級、縣級督辦的2公里危險路段和省級、市級、縣級督辦的500米危險路段的功能。
Step5:500米和2公里兩種分段標準相結合查詢
根據用戶需求,實現查詢出一條公路上所有危險路段(包括500米分段和2千米分段)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實際SQL語言編寫中,單純使用Union操作符將500米路段信息和2公里路段信息進行合并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108國道上(K2186+300)處發生了一起導致3人死亡的事故,且2186km~2188km路段上再無其他事故發生。那么按照500米分段標準,路段2186km~2186.5km應判定為縣級督辦的500米路段,按照2公里分段標準,路段2186km~2188km應判定為縣級督辦的2公里路段。這時通過Union操作符進行簡單的查詢結果合并,便會得出2186km~2186.5km路段和2186km~2188km路段均為縣級督辦路段,而不是直接顯示為2186km~2188km路段為縣級督辦路段。因此在將500米和2公里兩種分段標準相結合查詢鑒別時,需要通過SQL指令去除這些冗余的數據。
4 公路危險路段鑒別執行實例
本文以相關課題所掌握的四川省公路交通事故歷史數據作為應用背景,使用C#語言、Visual Studio 2010開發平臺、Oracle11G后臺數據庫,開發了基于關系數據庫的公路危險路段鑒別系統,根據《通知》中各督辦等級公路危險路段的評判標準實現了危險路段鑒別功能。系統實現功能包括:①原始交通事故信息(交警總隊數據)的查詢及編輯功能;②不同分段標準、不同督辦等級下指定公路危險路段鑒別結果的查詢功能;③不同分段標準、不同督辦等級下所有公路危險路段鑒別結果的查詢功能(如圖2所示);④查詢結果的導出功能。
5 結論與展望
本文針對《通知》對各督辦等級公路危險路段評判標準,將500米和2公里兩種分段形式相結合,考慮了由此產生的數據冗余問題,設計SQL指令,實現不同分段下各督辦等級危險路段的鑒別功能。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公路危險路段鑒別系統,并結合相關課題所掌握的2010~2012年四川省部分公路交通事故數據,通過實例運行驗證了該鑒別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由于公路交通事故具有明確的空間位置特征,而GIS是處理和解決地理空間位置相關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2],因此在后續開發中可以考慮基于ArcGIS軟件體系建立具備空間可視化特點和空間分析能力的綜合系統。
參考文獻:
[1]沈斐敏.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219-225.
[2]吳秀芹.ArcGIS9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