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摘要】作風建設是我黨的生命,是存在之本。從十七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屢次強調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它不僅關乎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走向,也關系著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發展以及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
【關鍵詞】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制度;群眾路線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全會上說,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他強調,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已是新形勢下鞏固黨的執政之基、執政之地位的重要舉措,也符合“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一貫要求。
要落實貫徹總書記的指示,推進作風問題的建設,需要建立健全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用制度作為保障,用群眾作為監督,以期達到鞏固和發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作用。
一 用制度構建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保證
如何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大力弘揚光榮傳統和作風、凝聚黨心民心,是建立和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重要關注點。因為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是鞏固和發展作風建設成果的需要,是解決作風建設弊端問題的需要,是建設廉政、務實、高效干部隊伍的需要,也是推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需要。
習總書記指出,黨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是一項現實緊迫的工作。建立作風長效機制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強化黨的領導力量的長期的偉大工程。作風建設必須立足于實際,在建立健全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過程中形成一套科學的、完整的、合理的制度體系,來作為作風建設不斷深化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證。
首先,約束性和穩定性作為制度的兩個特點,為建立作風長效機制提供了各種規章制度,“有章可循、違規必究”有助于作風建設形成長效完善的運行機制。即“加強干部人事管理、強化民主決策監督、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和目標考核等相關制度,努力形成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長效機制”。[1]
第二,建立崗位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對崗位風險點進行排查,從決策、執行、監督層面對權力部門和黨員干部進行權力分解,實行相互制約和交叉制約。[2] 對時時出現的盲區、爭議區進行調研、填補,對明顯不適合當下的進行修正、完善,以期逐步形成科學、規范、完整的制度體系。
第三,集中解決制度落實不夠、貫徹不到位的現象。為此,我們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排查,堅決杜絕制度無用、制度是擺設、制度收效微等的突出問題。此外,在制度設計上要與時俱進,時刻進行自我排查和修正。
第四,保障制度的執行力行之有效。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循“密切聯系群眾”的原則,明白“為民辦事,為民負責,為民爭利”的基本準則。故而,加強作風建設需要在制度的監督和管理下,緊密聯系群眾,扎根群眾,做好調研、接待、來訪工作,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
第五,民主生活會制度有助于領導干部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一套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民主生活制度必不可少。通過開展內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自省自律,不斷對工作進行深化總結、不斷加強日常思想上和業務能力上的提升、不斷提高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二 作風建設有助于“中國夢”的實現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心的所在,民生的好壞,關乎著國家的興亡盛衰。近代以來的中國兒女飽受戰爭和屈辱,人們渴望走上富強、民主、和平之路。在歷經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大地迎來了新生。近70年來,中國人民一直在尋求民族偉大的復興之路,現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夢”的提出,給人民繪制了偉大復興的藍圖。“中國夢”要求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中國力量。
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中國共產黨是依靠群眾取得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風建設須立足群眾,將群眾作為改革事業的出發點和歸屬地,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引領群眾投身于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永遠不脫離群眾,通過思想、制度、作風建設的不斷制定和完善,增強黨、國家和群眾的向前力。這是保證經濟持久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
首先,健全完善作風建設必須加強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夢”這一系列科學思想理論是共產黨長期發展的智慧結晶和經驗總結。加強理論思想學習,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秉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原則,密切聯系群眾,做到實踐活動同群眾利益、黨和國家的命運前途與“中國夢”緊密相連。
其次,健全完善作風必須不斷完善教育引導、領導責任和考評機制。領導干部作為模范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時刻明確自己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并將為民謀利、為民著想、為民辦實事納入到考核的內容當中。
第三,領導干部要努力了解群眾、關心群眾、凝聚群眾、扎根群眾、聽取群眾意見,做到緊密聯系群眾。為了能夠保證群眾的各種訴求能得到反饋和反應,建立一個“與民通道”必不可少。此外,在開展工作時,不僅是要注重內部的團結與協作,還要注意同群眾的團結協作。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你是“為民辦事”,而不是“發號施令”。
三 小結
“中國夢”的實現并非由一個黨、某個人的決策所能實現的,這需要全體中華兒女一道發揮群體的聰明才智,在建設和發展中逐步實現。我黨要始終牢記: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關鍵。“要切實把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與時俱進地培育新的作風緊密結合起來,把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制度建設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對思想教育和健全教育管理、監督的各項制度結合起來,把加強作風建設與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結合起來,建立健全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3] 要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牢記黨的宗旨,密切聯系群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謀福利,為實現“中國夢”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攜手共進。
注釋:
[1] 郭丹:黨風建設長效機制的內在邏輯[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4(9):44。
[2] 向麗萍: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對策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4(1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