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



廣西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屬于廣西整個美術范疇中的一支,它的發展與國家時事政治、藝術思潮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新中國成立后廣西的少數民族人物畫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其一,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其二,“文革”期間;其三,“文革”結束后至“85美術思潮”前;其四,“85美術思潮”以后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
廣西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屬于廣西整個美術范疇中的一支,它的發展與國家時事政治、藝術思潮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新中國成立后廣西的少數民族人物畫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其一,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其二,“文革”期間:其三,“文革”結束后至“85美術思潮”前:其四,“85美術思潮”以后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
其一,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廣西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
這一時期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基本上是遵照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藝術為工農兵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為政治服務的宗旨進行美術創作。隨著國家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廣大藝術家積極地投身到表現新時期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狀況中,藝術創作也出現了新的風貌,或歌頌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農村、或表現少數民族地區農民幸福的美好生活,呈現出樸實的藝術面貌和追求。莫更原的《路遇》、黎正國的《一個山歌一個坡》等都是這一時期優秀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家與作品。
其二,“文革”期間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
“文革”期間廣西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在“紅光亮、高大全”的創作模式下,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男女人物的臉上時刻都有一種標準的、近乎呆板的模式化的幸福笑容:二是女性男性化特征較為術創作從毛澤東時代向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過渡階段。這三年的中國人物畫創作依舊受到“文革”時期美術創作模式與特點的影響,有表現政治題材的,有表現毛澤東詩意的,有表現對“文革”反思的,等等。廣西人物畫創作也基本與全國的情況大致相似。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整個中國美術界創作環境的寬松,廣西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也開始進入穩步發展的階段。這一年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如梁惠統的《書記學侗語》《萬民響應四方樂從》、帥立功的《銀波滿瑤山》、張達平的《恩》、曾繁滔、何偉仁的《迎春花開》、鄭軍里的《苗嶺金秋》《紡織圖》《盛夏圖》《編花籃》《桂西風情四條屏》、潘愛清的《慶豐收》、李偉光的《遠山》、梁榮中的《南盤江的早晨》、柒萬里的《夜歌》、王國仁、盤福林的《民族的歡樂》、羅興華的《侗鄉三月三》《歸》《侗寨風情》《蘆笙踩堂》、盧仲堅的《壯鄉之夏》、李釗的《山居圖》、楊培述的《木樓曲》、劉克清、楊培述的《侗家山歌曲·攔路歌》、李釗、潘愛清的《慶豐收》、梁耀的《小河水漲大河滿》、黃宗湖的《千年角鼓發新聲》、黃鮮花的《瑤家少年》、關潔的《誰人敢來對山歌》、龍山農的《春到瑤寨》、盤桂興的《大瑤山上》等等,成績斐然。此時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除了部分作品還有著濃濃的政治含義之外,其他多表現少數民族人們慶豐收、民族節日、男歡女愛等等題材,具有質樸的原始風氣。
其四,“85美術思潮”以后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
“85”美術思潮運動”之后廣西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一方面,中老年藝術家還在繼續堅持創作;另一方面,新一批的年輕藝術家逐漸成長,成為藝術創作的中堅力量。
1985年至2000年,這一時期廣西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穩步發展,劉偉的《小伙伴》、潘常歡的《旭日》、申少君的《漓江漁女系列》、何偉仁的《晌午》、鄭軍里的《瑤山風情》、盤桂興的《山里人》、梁耀的《紅云過侗山》、潘常歡的《第一次來信》等都是較為優秀的作品。
2000年至今廣西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百花齊放,由于時代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創作環境的優越等使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較為繁榮。國家對文化的扶持,藝術展覽活動逐漸增多,加上廣西美術家協會、漓江畫派促進會等也舉辦了很多專業性藝術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的創作。在這段時期內,中老年藝術家依舊保持著積極的創作激情,正是出作品的好時機,青年畫家嶄露頭角,初露鋒芒。特別是近幾年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可以說是碩果累累。
中老年畫家創作頗豐,如鄭軍里的《漫步》《秋收時節》《漁家姑娘在海邊》等;柒萬里的《清風曉露》等;梁耀的《春韻》《行走》等;魏恕的《瑤家女》《苗女》《苗家女》《海的女兒》等;梁啟德的《坡會新姐妹》《金梭銀線》等;黃宗湖的《風起北部灣》《清明時節》等;陳中華的《北部灣姑娘》《漓江女》等;鄧軍的《長發妹》等;蔣曉東的《漓江之子》等;梁惠統的《拉家常》等;唐玉玲的《苗嶺情韻》《瑤山牧歌》等。尤其是鄭軍里先生與魏恕女士這對畫壇伉儷,積極創作,鄭軍里創作的《春風》與《大山之子》先后入選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春風》描繪的是三個廣西少數民族女性在農忙之余看《人民日報》的場景,從作者的題款可知,表現的是2004年國務院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報告中說五年內取消農業稅,此消息刊登在《人民日報》,消息傳至桂西少數民族山村,得到廣大老百姓的擁護。鄭軍里的人物畫作品突出意象造型,用筆靈活、水墨淋漓、以神寫形、清峻雄渾、空靈寧靜、意境雋永,畫家并不追求博大雄強的壯美,而是處處體現著淡雅清秀、安詳恬靜的南方的靈秀之美。魏恕的畫中人物形象造型準確,勾線道勁有力,設色清麗,顯示了畫家高超的藝術功底。他的畫十分注重情感的體現,畫中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其重大歷史題材《毛主席和廣西各族人民在一起》,運用工筆的方式表現了南寧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和廣西各族人民在一起載歌載舞的情景。作品以毛主席為中心進行構圖,畫中人物的形態各異,但最終的焦點都集中在主體人物身上。作品勾線道勁有力,設色清新淡雅,顯示了畫家高超的藝術功底,其創作的《鄉婦》也入選了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此外還有連環畫畫家蔣曉東重新拿起畫筆積極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并被聘為廣西藝術學院桂林中國畫學院人物畫碩士研究生導師。蔣曉東的人物畫屬于注重造型、重視寫生的小寫意。他的人物畫關注現實,極具民族情懷,作品中總流露出濃濃的淳樸的鄉土氣息。
柒萬里線描式的人物畫表現,略微變形的人物塑造,使畫面顯示出連環畫的意味,耐人尋味。其作品有《瑤山里的太陽》《山風》等。
梁耀的人物畫是通過寫意的技法塑造寫實的效果,他并不專注于少數民族人物的造型、服飾,更多的是在尋求人物精神與筆墨張力的自由世界。其作品有《穿堂風》《山歌隨風過山坳》等。
青年畫家也顯示了扎實的創作能力與藝術功底,如韋文翔的作品行筆隨意瀟灑但不草率恣肆,筆力蒼潤,行筆靈活,灑脫自如;用墨豪放大膽但不張狂雜亂,運墨純熟,層次豐富、墨氣酣暢淋漓,意境清新高雅,悠閑恬靜,幽情高古。其作品有《苗寨》《苗嶺金秋》等。
黎小強積極地表現少數民族社會風俗與人物,其繪畫給人一種閑適、散淡的感覺,用筆自由,隨心所欲,他十分注重以線造型,注意用筆、用墨,作品中線條富有旋律與節奏,追求抑揚頓挫的用筆,墨氣清新、潤澤,濃淡相宜。他的作品有《德峨組畫》《2010德峨人物》《北部灣紀事》等。
文海紅的少數民族人物畫畫風清雅古樸,安詳寧靜,處處流露著少數民族女性別樣的美,其作品有《唱響侗鄉》《彝家女兒》等。
黎冰穎筆下的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嫻雅淳樸,秀雅而不輕浮,嚴謹而不滯板,精致而不做作,優美寧靜、澄明華麗。其重大歷史題材《廣西各族人民大團結》表現了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諧團結,共同建設美麗家園的主題。畫家選擇了人數眾多的大場面構圖,服飾極具民族色彩,線條圓潤道勁,設色明凈華麗,加上金箋紙的色彩呼應,使得整個作品呈現出華麗清雅的藝術效果。她的作品還有《盛裝苗女》《北部灣云淡》等。
陶義美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更多的集中在線描創作,他的線描作品多表現的是廣西的少數民族人物,尤其以苗族、壯族為代表。他把少數民族人民的勤勞、質樸以及他們原始、粗獷、民族的獨特美通過線描藝術演繹得淋漓盡致。其線描人物畫作品形神兼備、質樸自然,不管是粗筆,還是細筆,總是傳達出一種極具親和力與淳樸的藝術精神,其作品有《牛角聲震瑤山春》《笙歌盈耳鼓樂喧天》等。
潘正華的人物畫筆墨基本功也相當老辣,筆法縱姿狂放,筆筆寫出,極富動感;線條不做長線,短促有力;墨色濃淡兼施,淋漓清潤,其作品有《趕圩歸來的瑤族老漢》等。
唐少鋒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運用高染法,表現了壯族、苗族、維吾爾等少數民族人物形象,把濃郁的民族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作品有《趕蘆笙》《蘆笙唱響踏歌來》等。
鄭振銘的作品強調筆墨與造型的結合,而不是照抄客觀物象,而是以中國畫的筆墨書寫觀來造型,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微妙感覺。其作品有《農歷三月三》《暖冬》等。
康強以拙樸的筆觸表現了少數民族人物的特質及精神內涵,將少數民族的原始生態和典雅的藝術精神和諧地統一于畫面,意趣十足。其作品有《歸牧》《苗山春綠》等。
除上述畫家之外,盤俐敏、何欣寧、羅兆興、廖慶基等都是這一時期優秀的青年人物畫家,還有廣西藝術學院培育出來的優秀的研究生,如白麗麗、黃菊新、李景龍、尚新周等,都是廣西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的新生力量。
此外,2015年4月8日在廣西藝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物隨筆轉、境由心造——桂西少數民族風情人物畫作品展》是廣西當代少數民族人物畫的一次大檢閱,配合畫展,鄭軍里、陶義美等人還出版了《物隨筆轉、境由心造——桂西少數民族風情人物畫研究》的著作,此次參加畫家有鄭軍里、柒萬里、梁耀、魏恕、韋文翔、蔣曉東、文海紅、黎小強、黎冰穎、陶義美、鄭振銘、唐少峰、康強等,共展出作品100余幅作品,他們的人物畫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最直接地反映了桂西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狀態與原始質樸的美。
總之,廣西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在這60余年的時間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點與時代特點,畫家群體也隨著時間在不斷進行老、中、青的更替,更在時間的推進中孕育著年輕的新生力量。廣西的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創作目前如火如荼、方興未艾,畫家們正在運用手中的畫筆展示著廣西特有的民族風情與文化內涵,為廣西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的發展與繁榮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