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積 袁世君
【摘要】石材自古以來就作為建筑空間的主要裝飾材料之一,發揮著極其可觀的作用。那時候沒有污染問題,沒有浪費,沒有合成材料,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而近年來,潮流不斷變化,技術不斷更新,新材料也是不斷推出。石材在建筑中的原始意義已經被削弱,變得沒有特點和個性。新材料建筑在一個歷史時期被推崇和傳播,在改變著人類的審美以及人們對建筑美的認識。人們慢慢開始懷念石材在建筑形態下、在建筑師手中堆砌出的剛強生動的面貌和蘊合的可持續環保精神。跟隨建筑師的意念,如何使石材在綠色建筑中體現新價值呢?它是應該接受新的打造技術,還是來賦予它新的價值和生態美呢?
【關鍵詞】石材;西方建筑;生態美
一、建筑石材的特點
石材是指從天然巖石體中開采后直接使用或經過加工制成塊板或其他特殊形狀的石材的總稱。石材作為建筑材料中最悠久的建筑材料,有著相當高的強度和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還有很強的裝飾效果。這種石材西方蘊藏量豐富,廣泛分布,易于就地取材,所以在西方各個時期都有廣泛的應用。其在建筑中的優勢可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適用性。在建筑中,建筑石材體現了各種石材的適用性,對于承重構件要求有抗壓強度,對于鋪裝構件要求有堅韌耐磨的硬度,對于裝飾部件要求考慮石材耐火性、耐水性、抗凍性和抗化學腐蝕能力等:二是安全性。近期的材料石材市場種類繁多,用在家庭居住空間中的裝飾材料越來越引起安全重視。像室內用的大理石或裝飾石釋放的有害氣體,影響著人們對石材的選擇。天然石材在安全性上可以是人們的首選,花崗巖在釋放氣體上比天然石材嚴重,需要慎重選擇,它的放射性物質指標超標,應加以控制;三是經濟型。天然石材在建筑中可充分考慮其經濟預算。一般石材密度大,硬度高,重量大,運輸難,如果是就地取材可以說是很好地利用當地石材資源。如果距離遠,開采難,就需要考慮運輸成本,合理分配其經濟性:四是可持續性。廢棄后的石材可以經過鋸切磨等方法加工成制品,在這方面意大利就是最現實的例證,它在石材利用率上居于世界前位。
二、傳統石材在建筑中的使用方法
(一)堆疊。石材的堆疊是綠色建筑的起源,建筑師挑選可塑性好的并有獨特藝術美感的石材,在不用任何粘合劑的情況下形成的壯麗建筑造型,就是石材堆疊的作品見證。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大峽谷和意大利的山洞是最早對石材的運用。石材給人的穩固及厚重感使人在建造洞穴時很有安全感,會給人沉穩的力量感。它的肌理經過歲月的沖刷展現出震撼滄桑。并產生對時間流逝的生命美感,疊砌的陣列感會更加強化了石材的生命美。
(二)采光。石材因其在建筑中門窗的結構建造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圍合作用,鏤空的采光口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在地面和墻壁上產生光影,光影的輪廓因石頭的各種不規則邊角呈現不同的形態,展現出光與影的藝術美。
(三)石材與其他材料的組合。任何一種材料都不可能獨立詮釋在建筑中,通常會與多種材料結合使用。它與水泥、沙子和顆粒等混凝土原料結合,可以為建造增多環保成分,成為大多數的建筑空間。其中非常值得我們欣賞的就是密斯的作品,他提倡把石頭、玻璃、水和鋼材等物質加入建筑行業,形成特殊的視覺效果。建筑設計的魅力就在石材基地和木制建筑墻體設置表現勻稱,卵石發揮銜接與過渡作用,粗糙墻壁紋理營造簡單氣氛。
三、傳統石材在早期建筑中的表現
(一)古埃及時期。石材在建筑中使用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金字塔時期,因為古埃及人相信,石頭是有靈魂的,靈魂是不朽的,所以不管是建筑還是雕塑中始終讓石頭保持原有的外觀和狀態。(二)古希臘雕塑。古希臘人用石材做雕塑是石建筑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石材在建筑藝術方面的潛力被希臘人充分挖掘出來,石雕柱式是最顯著的表現方式之一,它的雕塑及石雕柱式在當時對人們的審美標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希臘人建立了石裝飾在建筑裝飾行業的美學模范,石材豐富了柱式語言并被巧妙利用,達到了一個新的審美高度和過程模擬。希臘人則完全用古希臘的做法,揭示了石頭雕刻的潛在美感。例如:古希臘人的建筑在不同的建筑中為石材增添不同的人文精神感染力,這完整體現出古希臘時期的石材雕塑材料在建筑中的充分運用。希臘人的石材雕像現如今還佇立在大街上,影響與熏陶著前去觀賞他們的人們,這些藝術珍品影響可謂深厚長遠。(三)古羅馬帝國。石建筑輝煌史發生在古羅馬,羅馬帝國繼承了希臘的宗教。傳統寺廟中石材是主要承重結構,并開始有裝飾功能。(四)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由承重的石頭建筑和琢石構成。這座哥特式的石頭建筑,經歷200年,是巴黎最古老的最大的建筑景觀,在歐洲建筑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圣母院內石刻為主要建筑材料,裝飾風格既大氣又華麗,石材被發揮得恰到好處,質樸的氛圍不失華麗,完美詮釋了教會的親和力,以及純凈大氣和神圣的氣質。
四、現代石材在現代建筑中的表現
(一)石材在現代技術下體現出的本質美。每一種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有些材料應該是光滑的、美麗的,如瓷磚、玻璃。有些材料是簡單的、復古的,如木材。而石頭則是最簡單自然的,沒有任何裝飾。人們應該充分尊重每一種材料的性質,讓它發揮真正的魅力。當代的石頭建筑,越來越多地表現出的是石材的裝飾作用,而不是承重結構功能。材料市場上到處都是石頭,一切是相同的模具,這是石頭嗎?如果是這樣,與人造玻璃、人造地磚相比,石頭就沒有什么特別的。因此,石材就該有石材的樣子,石材是有性格的,或許它應該是沉重的、大體積的、自然的,不應該與其他材料相一致。
(二)在現代建筑中體現的案例。在法國有個不得不提的建筑便是高迪的建筑作品西班牙巴塞羅那圣家族教堂。高迪特立獨行的建筑總是以一種驚艷唯美的影像出現在人們面前。高迪對材料的掌握達到了極致,他用陶瓷、搪瓷和馬賽克鑲嵌成奇數拼貼,所有的事情在忘我的激情的矛盾下共同推動,已經失去控制的能源附在雙曲靜態結構框架上。只有高迪可以把這種瘋狂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如馬賽公寓的馬賽克拼花。
五、結語
石材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的作用隨著時代變化而日益轉變,展望未來石材在建筑中的發展趨勢會越來越被合理地運用,并展現出它的環保綠色生態美。在建筑設計中,設計師會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環境、不同的裝飾內容、不同的光線和功能需求,與石材有一個更貼合設計構思的新交流。相信石材作為建筑材料在西方建筑的不同的歷史和文化階段有不同的理解,但無論怎樣它的魅力仍然是不變的,應該有越來越多人去慢慢挖掘研究隱藏在石頭中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