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
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培養具有發明創造才能的人才,就要發展學生對待學習的探索性態度,提倡使用發現學習法。發現學習法的理論與我們所倡導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可謂是不謀而合。根據發現法理論,教師進行作文發現教學法時,要充分發揮學生內部動機作用,增強其學習的內驅力,使其通過努力,發現寫作規律,獲得興奮感,激起求知欲;通過問題情境中的探求,培養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獨立鉆研、發現、理解知識,強化對作文的理解力;幫助學生將寫作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以形成遷移能力,提高運用能力。
一、巧比較
同一道作文題,一經布置,學生習作中就會出現若干種題材,很多種寫法,這些題材和寫法自然有高下之分。教師指導學生對同一題材不同文體、同一文體不同內容(或寫法)的文章,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它們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掌握特點,發現規律。
常見的方法有:
1.同類比較。比較題材與寫法相類似的文章,拓展思路。
2.對照比較。比較兩種效果不同的寫法,見仁見智。
3.點面比較。點,即作文訓練的側重點;面,即作文的立意、選材、布局、表達的綜合。將兩篇典型文章或全班學生文章進行點面結合的比較,讓學生盡可能多的發現文章的成功處。
4.正誤比較。將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毛病,分類選編為“應該怎樣寫”和“不該怎樣寫”的范例,在比較中發現“該(或不該)怎樣寫”的啟示。
5.刪改比較。教師有意刪改文章精彩處,讓學生明優劣。
以上種種,使學生無論是從“同中探異”,還是“異中辨同”中,都能發現規律,獲得新知。
運用這一教學法首先要求教師要認真批閱班級學生的作文,梳理學生作文的題材思路,分析作文的高下優劣,只有這樣,教師在分析時才有說服力,學生也才能從老師的分析中認識到自己作文的優點和不足,進而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妙領悟
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能對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組織學生對文章語言和它所涉及的事實、材料作進一步的思考鉆研,領悟其表達上的深意或妙處。
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和調節好學生的思維,在領悟和發現的過程中,要努力營造氛圍,力求做到兩點。
1.“放得開”。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指導學生進行求異、發散、遞進、遷移、立體、辯證、系統的思維訓練,使其思路開闊,有所發現。例如,2014年山東招遠5月28日的故意殺人案,犯罪分子信奉邪教,就這一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邪教的危害在哪里?”
2.“收得攏”。組織學生對其“發現”進行辨析、評價、擇優集中,并正視錯誤,以錯為鑒。通過“放、收”的領悟教學,引導學生實現自我調控,在思考程序、檢驗評價、集中優化等調節過程中,領悟作文知識和技巧。
運用這一教學法,要求教師平時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挖掘,教師自己沒有對問題有深入的思考領悟與發現,又怎能引導學生去領悟發現呢?
三、常求異
教師組織學生對熟悉的、司空見慣的事物進行再思索,化腐朽為神奇,或者對已有定論的事物,用另一標準,從不同方向、范圍、程度上重新認識,以發現全新的見解,寫出有新意的求異作文。
運用這一教學法,首先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任何事物都是立體的、多側面、多層次的,視角不同,結論各異。對其多角度觀察,多方面思考,能較全面地再認識客觀事物,發現辯證的結論。反映在作文上,便是人所未言、人所未聞的創意。
1.題材新。反映新時代的新人、新事、新風貌、新境界,如“農民伯伯‘上網種田”。
2.見解新。闡明獨創見解,發展傳統觀點,賦予全新含義,如“‘班門何妨‘弄斧”。
3.角度新。更換角度,獨辟蹊徑,如“美麗的癩蛤蟆”。
4.寫法新。用新穎的構思方法,展示文章新意,欲揚先抑、彩帶穿珠、一字立骨、擷取畫面、蓄勢突轉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四、能激趣
當前學生普遍反映“寫作文頭痛”,原因在于沒有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以觸發學生神經元的亢奮,拓寬寫作視野。
激趣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一是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在學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有爭議的問題。如網絡游戲的利與弊。二是作文的命題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寫身邊事,說心里話。針對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的情形,可以寫“‘要我學還是‘我要學”。三是帶領學生實地游覽,現場評議,寫游記或訪問記激趣。如:游宋城、參觀農業生態示范園、訪泰山寺、遙望海春軒塔,寫“古城的舊貌與新顏”。四是薦稿結社,撰文交流,表彰激趣。如:組織“文學社”,組織學生參加“葉圣陶杯”“語文報杯”“創新杯”等作文賽,印發獲獎作文,班會表彰優勝者,激起作文熱。通過激趣教學,使學生出現思想跳躍、感情跌宕、意趣疊生的情境,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五、會鑒賞
教師指導學生對內容(或寫法)較深奧、含蓄、有特色的優秀作文(或課文)中的主要觀點、人物形象、表現手法以及精當的詞句,進行討論、分析、評論和鑒賞,讓學生在各抒己見、互相辯駁等文學鑒賞活動中,發現文章的寫作妙處,將知識由“師生間的單向傳授”變為“學生間的多向傳授”。常用的鑒賞方法有:主題鑒賞、技巧鑒賞、描寫(肖像、場面、動作、細節、語言、景物)鑒賞、結構鑒賞等。
良好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終生受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素質教育對語文學科的要求。運用發現法原理進行作文教學,可以較好地克服傳統教學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弊端和短期行為,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獨立創造能力,使作文教學系統化、結構化、智能化,以達到提高作文教學效果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