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清
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了識字教學的“極端”重要性,體現在實際教學操作上,就是把“識字教學重點在低年級”作為全面提高識字教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依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有利于較快地提高識字效率,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一、漫話漢字魅力,激發識字的強烈欲望
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不僅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壯大的重要支柱和動力,還對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滲透、輻射和驅動作用。為了使小學低年級學生明白這些“大道理”,我用包含激情的語言對他們說:“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你們知道爸爸媽媽給你們講的故事是從哪里來的嗎?許多是從報刊和書上來的,如果你們識字較多而且會認字,自己就能讀到許許多多優美的故事,還能拿起筆來自己編寫故事呢,公開發表在報刊上,可以讓其他小朋友來閱讀呢!”聽到這里,孩子們露出興奮的笑容。我接著說:“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漢語熱,數以萬計的人在識漢字、學漢語,還有許多外國人來我們中國學習漢字漢語呢。在將來,漢字將會在全世界流行,那么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學好漢字呢?”“是!”學生們響亮的回答足以說明他們初步明確了漢字的意義,而且識字的強烈欲望也被激發。
二、巧設教學課堂,誘發學生的識字愿望
《語文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識字教學的第一目標。在識字教學中,主動的識字愿望不僅對學生認知漢字的形、音、義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啟發想象,拓展思路,促進智力發展和創造性態度的形成。這就啟示我們要想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應從充分誘發學生的識字愿望入手。
1.玩轉多彩游戲,喜歡識字。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若要實現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游戲是最佳選擇。像“叫字回家”“走迷宮”“角色扮演”等游戲,讓孩子們在識字活動中特別投入,樂此不疲。如“叫字回家”讓孩子用“貼蘋果”的形式,手中拿著生字“小蘋果”,一個個送到“蘋果之家”,最后正確的小朋友獲得“蘋果之星”。在“走迷宮”的游戲中,老師舉行生字障礙賽,每過一道障礙要認識生字,只有通過一道道障礙,才能奪取最后的金牌。再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7時,課前讓學生去搜集有關課文中動物的一些信息,課上讓學生戴上孔雀、大雁、老虎等動物的頭飾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們興趣盎然。這些多彩的游戲既提高了識字效率,又讓枯燥的識字過程演變得活潑有趣。
2.利用偏旁部首,靈活記字。在識字學習的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收集漢字的常見部件,并且進行“按部件歸類”的識字教學方式。學習“怕”字時,根據這個字的結構特點,我注意引導,有的放矢地問學生:“‘怕字有許多好朋友,我們去幫它找找吧!”當學生通過聯想回憶,找出 “拍”“伯”“柏”的時候,我及時板書,抓住時機讓學生做好抄寫、鞏固。這樣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采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快捷熟練地記憶,讓他們的思維變得很開闊,識字的效率提高得更快。
3.聯想漢字形象,快樂識字。低年級的很多生字是象形字,如:口、耳、山、月、目等生字,這類字是聯想的產物,反映事物的特征,能讓學生很容易由字聯想到相應的漢字形象;還有一些漢字,它的筆畫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有形無影的圖畫。它們可以引導學生用聯想形象的方法幫助識記。如:學習“休”字,我們可以把它想成“一個人在大樹旁休息”的畫面,讓學生形象又輕松地記住字形;又如“羊”字,上面的兩點是羊角,一豎是羊尾巴。豐富的想象,讓漢字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三、廣拓空間資源,在多彩的生活中識字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學生的校內外生活是學校開發教育資源的重要領域。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始終注重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整合,有針對性地將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拉近識字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1.利用校園文化資源,讓識字教學走出課堂。剛入學,孩子對校園充滿了新鮮感。教師可帶領他們一邊熟悉校園環境,一邊引導他們識記校園標語、各專用室等名稱,讀一讀,認一認;老師還可以把每位學生的姓名制成卡片,讓學生做“小老師”一邊進行自我介紹,一邊帶領同學認識生字,一舉兩得。這些活動讓生字與學生在反復見面中成為孩子們的朋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識字興趣,又拓展了他們主動識字的渠道。
2.利用家庭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現今,學生家長文化層次相對較高,他們對孩子的成長也格外關注,孩子也渴望家長的表揚與認可。因此教師把“識字課堂”延伸到學生的家庭是一種事半功倍的,特別明智的做法。我們可以請家長在家里的各種常用的物品上貼上相應的生字卡片,讓孩子在空余時間對照實物,讀讀卡片;“親子閱讀”“家庭識字大賽”都是家庭識字的一種渠道;還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詳的故事打印出來,讓孩子看著這些文字把故事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成功者。要想讓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遵循學生是識字教學的主體的原則,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再現知識,形成方法。正如《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指出的那樣,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而,我們在教學中,可巧用課程內外資源,營造識字的氛圍,教給自主識字的方法,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熱情,鼓勵他們的新發現,挖掘其潛能,釋放其能量,讓學生有機會討論,有時間交流,有舞臺展現,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落實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同時注意語言的積累、人文精神的培養,這就是識字教學所追求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
【2】識字方法的高效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