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霞
【摘 要】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的確,在近些年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合作性學習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并且日益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交流進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方式,在合作中互相取長補短,取得雙贏,是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因此,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切實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小組學習這個環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相關對策,希望通過本項研究,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這一學習模式下不斷進步。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教師 小組合作學習 對策
二期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模式逐漸被教師認可,被學生喜愛,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模式,被充分地調動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作為任職高中的一線語文教師,如何有效落實這一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尚未呈現出理想的狀態,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小組合作學習不能發揮其有效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努力改變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弊端和不利方面,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為高中語文的教與學的有效開展與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方向。
一、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分析
1.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出現“包辦”現象
小組合作學習是這樣的一種學習模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習成員都具有平等的、自由的表達觀點的機會,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的思想相互溝通、相互碰撞,產生靈感,取長補短,最后形成一份具有明顯優勢的答案或者方案。這是非常理想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但是,在開展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小組內的發言往往由個別幾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包攬,其余的學生都游離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外,或是一邊聊天,或是望著窗外,或是做其他學科的作業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游離在小組活動之外的學生根本沒有參與進來,在小組討論結束后,其觀點、意見或者說答案往往是那些“好”學生的,這樣就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嘗試達到的目標,這種合作是流于表面的,其學習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2.學生的溝通交流時間明顯缺失
高中語文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短短的45分鐘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比較多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讓語文教師不敢為學生提供太多的討論時間,因為過多時間的交流會嚴重影響教學進度的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討論之前的獨立思考時間、討論交流過程的時間、小組完成匯總總結的時間都非常少,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象征性的探討,學生之間并沒有產生思想上的碰撞,無法取得相應的進步和滿意的成果。
3.教師對合作學習缺少準確的評價
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陷入這樣的評價模式,只評價學生答案是否準確,卻沒有關注到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也沒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表揚或者點評,這樣的評價僅僅是針對發言的該組代表,沒有為整個小組進行評價,長期的這種做法之后,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便失去了興趣。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與思考
1.在分組過程中,要關注到成員的“互補”作用
教師在為學生進行小組分組的過程中,不要為了放方便而采取“就近原則”,教師在安排的過程中, 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心理差異等特點,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做到心中有數,深刻了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對其進行互補式的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取長補短,比如,一個小組內可安排善于寫作、善于表達、樂于發言等同學,讓他們盡自己的所長。長期合作后,小組內的成員互相學習,形成良好的氛圍。
2.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指揮官”
二期課程改革以來,教師要轉變自身觀念,不再充當課堂的“主導者”,而是要變成“引導者”,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教師更應該成為一名“指揮官”“引導者”,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深入各個小組,對小組討論的內容和討論的方式進行引導,而不是過分干涉。
3.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引導學生開放思維
高中學生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接近成熟,他們開始建立自己獨特的觀念和想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討論的話題或者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并且讓學生開放思想。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有時候,語文話題往往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小組內的成員在討論的過程中,因為不同的思想從而產生不同的答案,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允許出現的現象,并且是非常好的現象,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辯論、討論的過程中,才能充分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教師必須抓住學生辯論過程中的每一次契機,讓學生在思辨、論辯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合作
在小組交流合作之后,小組代表發表見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組內的代表對本組的觀點進行整合,然后由其他成員進行補充、完善,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小組內的每一位成員都參與到探索和討論之中來,這樣,小組內的成員便能夠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5.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點在于,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特點,它不僅要授予學生知識,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更多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除了課堂之外,教師還應該組織多種多樣的語文活動,比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寫作比賽、創作比賽等,教師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引導學生通過這些比賽進行更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這些合作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了,他們更加愿意合作了,并且在合作過程中取得了進步。
雖然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是只要高中教師能夠有效運用方法,并且不斷摸索與實踐,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將小組合租學習的模式繼續實踐下去,改變傳統的僵化的語文教學模式,那么,一定會取得更加讓人滿意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劉愛琳,陳鴻秀.合作學習小組的穩定性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3)
【2】張麗冰.合作學習評價的機制及其實施【J】.教學與管理,2007(24)
【3】張云芝.淺談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J】.時代教育,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