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語感是學生對語言的一種理解能力,只有具備較強的語感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從而學好語文。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加強對學生語感的訓練,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語言。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尋找一個合理的方法,在教學中加強學生語感的培養。
1.從口語訓練中培養語感
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如果認真的聆聽學生所說的一些話時,就會感覺到學生語言表達非常的具有詩意,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講話時沒有什么顧忌,使得自己的童心充分的表達出來了。但是隨著學生的成長,在說話時就會有所顧忌,導致學生不敢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從而不敢進行主動說話。此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使得學生的語言缺少靈性與個性。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一個良好的示范能夠將語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或者課下和學生交流時用的是比較流利的普通話,那么還會對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從而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從口語的訓練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說話,一點點地培養學生語感。教師在課堂上講述文章時,可以先和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讓學生有很多的機會進行講話,鍛煉口語的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隨著學生不斷的成長,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在這些訓練形式中,最為有效的就是對語文課文的朗讀。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將其分成幾部分,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例如,在講述《小抄寫員》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角色的分配,讓學生分別扮演敘利奧、敘利奧的母親和敘利奧的父親,并且讓一個同學對旁白部分進行朗讀。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能夠使得自己的說話能力得到提升,并且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不斷的對口語能力進行訓練,從而使得學生的語感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2.從情境中激活語感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教材而言,所學的文章一般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所蘊含的意義深刻,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所以,語文教師要想加強學生語感的培養,就需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相關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細細的體會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感。語言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越真實的情境學生獲得的語感越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合理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氛圍中領悟語言文字的含義。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文本情境,使得文章的語言文字能夠清晰的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畫面,讓學生想要積極主動的進行語言的表達。所創設的語境應該包括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發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想象中領悟語言的情感,從而提升自己的語感。例如,對于《小抄寫員》這篇文章而言,在描寫敘利奧半夜為父親抄寫簽條的這節內容時,運用了很多的悄悄地、躡手躡腳以及抑了呼吸靜聽等詞語,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錄音來讓學生感受到這一氛圍,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些詞匯的意義,從而豐富自己的語感。學生的情感和創設的情境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能夠加強學生語感的培養。因此,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些相關的情境。
3.從揣摩中提升語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時,應該集中精神對語言文字進行反復的推敲、揣摩和品味,將語言文字中表達的情感揣摩出來。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需要對文章“說什么”的語言內容進行分析、品味,還要仔細的揣摩文章“怎么說”的語言形式,教導學生如何對語言文字進行詳細的揣摩。學生只有對語言文字有著充分的理解,才能夠體會到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情感,領悟到作者寫作的情感,并且使得自身的語感也有著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在進行文章語言文字的揣摩時,最為有效的一個辦法就是將文章中的詞語進行替換,使用意思相近的詞進行替換,從而對這兩種形式的語言進行反復的揣摩,通過比較領悟到語言文字的精妙,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在進行《月光曲》這篇文章的講解時,語文教師可以針對失明的鞋匠姑娘稱贊的話語“彈得多純熟啊”讓學生進行揣摩,并且將純熟替換成熟練進行揣摩,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精妙,領悟到當時作者寫作時的情感,這樣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使得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著很深刻的認識。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學生揣摩語言文字的訓練。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對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感時,能夠更容易的理解文章的意思,促進他們的學習,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語感能力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從口語訓練、語言情境和語言揣摩這三個方面進行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學生的語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