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與文化是相融的。設計不僅能表達文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南京六合文化廣場的設計是在對南京有一定人文理解的基礎上對廣場景觀進行設計定位的,具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其在文化元素的改造、空間文化的表達、景觀的細部的運用等方面彰顯出了新城市的文化特色,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文化品質,增強了城市活動。
關鍵詞:文化;景觀設計;城市廣場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改變,交往與參與一定的社會活動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從而也引起了公共交往場所需求的大增。時代在不斷地變化,城市在不斷地改善,認識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向及其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對景觀設計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設計與文化的關系
(一)設計的內容
設計,包括以往的造物設計,從本質上來說是人類一種有意識的創造性活動。而它的最終目標是通過這種創造行為來滿足人類的需求。設計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人本身精神需要的認識進行實踐,這從哲學上來說就是物質和意識之間的轉換。
(二)文化的定義
文化是指與自然相對而言的人文化,它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結果。人為了生存,為了改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就要不斷地對自然進行改造,這種改造的實踐活動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也是創造文化的過程。
(三)文化與設計的關系
設計在表達文化觀念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文化創造。設計是文化的載體,它依賴于文化的背景而產生,而它又反映著文化,是文化的縮影與見證。這是一個動態的、相輔相成的過程。我們今天是在一個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而一切文化的精神層面、行為層面最終都要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以體現,所以說設計在為人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是在提供著文化。因此,作為設計師,要深刻意識到設計與文化的關系,把握住社會生活的改變,對其進行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才能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設計作品。
二、城市景觀設計與文化內涵
(一)城市景觀與文化內涵的融合
美國著名城市規劃和建筑專家伊利爾·沙里寧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追求什么。”可以說城市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更是民族意志凝聚的表現。人們在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時,往往會將人們的生活追求,對未來的向往及某些情懷凝聚成基本的城市精神,于是城市往往是一個時代或地區社會的精神載體。
(二)六合文化廣場的背景分析
廣場就像一個城市的客廳,它是人們交流休閑的公共場所,它承載著城市的人文精神,傳遞著美的形象與節奏。近幾年來,廣場作為城市的公共空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城市廣場設計是城市整體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要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充分將文化底蘊和時代發展融入其中,重視公眾參與,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
以南京六合新城文化廣場為例。南京六合新城公共用地位于規劃建設的城市新區中心補鍋路與江北大道之間,總占地面積約20400平米。而景觀規劃中要將其設計為茉莉文化主題的城市廣場,以此提升該地區城市形象,完善公園功能(圖1)。
三、基于文化觀念的設計策略
(一)城市廣場設計的定位
在對六合廣場進行設計前,應對其地域背景和文化底蘊有一定的了解。“六合”這一詞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而六合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南京轄域內最早的城邑和行政建制。它不僅有著秀麗宜人的景色,更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六合”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的故鄉,還是蜚聲世界的民歌經典《茉莉花》的發源地。六合生態環境優越,工業基礎雄厚,農業特色鮮明,近年來著力打造“南京江北現代化新市區”。
在對該城市有一定人文理解的基礎上對廣場景觀進行設計定位。以南京市江北副城發展要求和六合新城發展規劃為依據,彰顯新城市文化特色,完善城市功能,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質,增強城市活力,打造一個具有綜合性功能的文化廣場。
設計中將廣場定位為具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場地文化,滿足集會和市民休閑游憩、娛樂等綜合性的城市開放空間。深化其歷史文化和生態內涵,改善城市的公共環境面貌進而提升城市形象。
(二)廣場設計的總體規劃
廣場景觀設計應以人為本,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使廣場設計與居民行為習慣相符,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的場所精神。
將該場地定位為多功能的綜合性廣場,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體規劃的時候,按功能將廣場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功能區均有提供人群駐足、交往的空間。以東西主軸線為分界,西面與東面為運動健身和家庭娛樂區,南面與北面以休閑文化體驗為主,動靜結合,相得益彰(見圖2) 。
四、設計中的文化實踐
(一)文化元素的改造
廣場的文化設計,直接將文化要素照搬是很難體現時代性的,我們可以把文化元素進行簡化、提煉,重塑成具有更高層次的文化符號,才能更好地揭示城市生活的本質和精神。比如六合廣場以茉莉花為文化主題,中心廣場雕塑在設計時可以簡化其茉莉花形象,只是將花枝、花瓣、花蕊以簡潔的形態組合起來,白色花瓣疊加重合,襯托出紅色的花蕊,以朝向天空的姿態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通過具體到抽象的解構,產生視覺沖擊和文化符號象征。
(二)空間文化的表達
景觀設計的文化性不單是簡單的文化符號應用,還要有對文化內涵的生活感悟,從而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廣場是人們在城市公共空間中交往與參與的場所,如果現代城市廣場空間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那么人既能受到文化的感染,又能積極參與文化意義的認知和理解活動,廣場則將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所以在景觀設計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體現廣場的文化性。在廣場上開展各項活動時,將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引入廣場中,集中不同人群在廣場空間內進行活動。比如我們知道茉莉花的花期是6-10月,也就是說每年的暮春夏初,是賞花的最好時節,因此在廣場的北面入口臨水處設置茉莉花花房,供人們賞花色,聞花香。而在花房對面的臨水茶室,人們可以品茉莉花茶,聽茉莉花曲,愜意休閑。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還可以在中心下沉廣場舉辦小型的歌舞比賽,從而活躍茉莉花節的文化氛圍。而另一方面還可在西南面入口處的文體活動區設置景墻、景亭等,增強文化體驗,此外,小廣場還可以進行小型畫展或是練習水寫書法,豐富文化活動。這些設計都是人們通過對廣場的感受和參與所傳遞的一種文化氛圍。
(三)景觀細部的運用
此外,細部景觀設計也要考慮人的參與,小型景觀、小品的設計上注意采用近人尺度,以表達親切、怡人的空間內涵。力求各景觀點不僅可“觀”,而且可“達”、可“感”,形成人景互動的空間場所。比如鋪裝設計在體現莊重、大方的特點同時,可在一些卵石步道運用茉莉花圖案,雨花石花鋪等來體現場所的文化性。標識牌選用石材會給人以簡潔自然的感覺,石材上刻有茉莉花紋路,形成統一的文化表達。
五、結語
文化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的,而現代景觀設計也在不斷的發展著。城市廣場景觀的文化內涵能夠提高人們對這個城市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進而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從而也間接地鼓勵人們建設城市的熱情。只有用實踐體現文化,用創新創造文化,才會形成屬于我們自己的景觀文化。
參考文獻:
[1]陸佳桂,傅建偉.設計文化十講[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祁嘉華,梁爽.城市品評—以西安為例看異化的城市記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趙巧香.城市景觀中人文景觀創意設計研究[D].石家莊:河北工業大學,2006.
[4]韓旭.現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地域文化表達研究[D].沈陽;沈陽航空工業學院,2010.
作者簡介:
潘千千,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城市景觀設計、環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