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改 馬莉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特別是移動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介紹了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移動網絡對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和與之相對的對策,將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最大化。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英語習得
隨著計算機及其網絡的發展和應用,特別是近兩年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進行娛樂和學習。移動網絡已經成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對于一些教師來說移動網絡成為了教學時的助手和工具;而對于一些教師來說卻是最大障礙:學生都在低頭看手機。移動網絡對于高職教師來說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挑戰,因為高職學生的自制能力或意志更弱些。智力因素就像是一顆種子,非智力因素就如同土壤,優良的種子只有播種在肥沃的土壤才能茁壯成長。高職學生的智力水平多處在同一個層次,在英語學習中智力因素對習得的影響較小,所以非智力因素在高職學生英語習得差異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網絡時代怎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非智力因素對高職學生英語習得的促進作用呢?本文從非智力因素的四個方面:動機、情感、意志和性格探討網絡時代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一、動機因素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動力。英語學習的動機是由社會對英語的要求這一外在誘因和高職學生的主觀愿望(如可獲得好的就業機會等)這一內在動因相結合而構成的心理效果。從宏觀上講,學習動機強,學習效果就好。網絡時代讓學生更深刻地意識到英語在全球化的社會的重要性,外在誘因達到史上最高狀態。高職學生的主觀愿望學好英語對他們獲得好的就業機會有直接的幫助作用,為此內在動機也很強烈。
高職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可在網絡上搜索英語對具體專業學生未來就業帶來的機遇的視頻,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對其未來職業的直接幫助作用。教師在日常授課中應盡量講解與其未來職業發展相關的知識和內容;這些知識和內容盡量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呈現,這一代的高職學生生活在讀圖時代,圖片和視頻能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二、情感因素
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是指學習者對英語和英語使用所持的態度。指對本族語與英語的關系以及本族文化與英國文化關系的看法。英語在全球化的今天充斥在我們的周圍,網絡更是拉近了我們同世界的距離,英文電影、英文網站和英文資料等在網上觸手可得,這些可以成為英語學習者可用的資源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一種壓力,學習英語不少于6年之久,但基本的聽說都還存在問題,無疑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打擊,進而對應于產生消極的情緒。消極的情感,如焦慮、擔憂、挫折感,會使學生失去信心。
鑒于網絡時代情感因素對高職學生英語習得的影響,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以西方文化中的有趣現象為支點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同感;另在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難易程度合適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英語習得的信心,同時給多個學生提供并推薦程度相當的英語學習資料,通過教師的引導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
三、意志因素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其主要特征是使行為主體能有意識地確定目標,并克服障礙達到目標。堅強的意志可以幫助英語學習者克服困難,提高學習的質量。語言的學習需要記憶大量的詞匯和語法規則,是一項很單調的工作,這需要頑強的意志力作后盾。網絡時代與枯燥的詞匯和語法規則相比高職學生面臨的誘惑有很多,沒有堅定的意志和較高的自制力,高職學生很容易就會放棄,注意力轉到手機上。
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單一的形式容易導致大腦刺激由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高職學生在青春期活潑好動,再好的教學形式,如果簡單重復太多,學生也會興趣銳減。高職英語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采用多種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猜謎和角色扮演等。不同課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新鮮感。如:翻轉課堂模式;課文教學整體化;對話教學表演化等等。
四、性格因素
性格包羅了世界觀、現實態度、心理特征與活動方式諸方面,是一種獨特的整體結構。性格的這種獨特性,使得每個人都成為與眾不同的個體。外部因素影響著性格的形成,這種影響力是通過與個體自身發生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另外個體是自身性格的設計師,因此以個體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網絡作為高職學生生活中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對學生的性格起著很大的作用,可以讓內向的學生通過網絡優化自己的性格品質。
網絡時代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研究學生個性和氣質差異,因材施教,如:對于自卑的學生,應熱情幫助,使之增強自信心。對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在最初布置任務和作業時,注意分配給他們那些需要耐心、毅力的任務;外向的學生,給他們需要社交、表現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他們對自己性格的認同度,提高自信心。在不同性格的學生的自信心建立后,再調轉任務,給予他們鍛煉的計劃,優化學生的性格。
參考文獻:
[1]束定芳.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李炯英.中國學生二語學習策略觀念與運用[J].外語教學.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