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要: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正向縱深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在課改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課改的進度。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解決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 問題 策略
新課程教材推行以來,高中化學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教材的編排更是與原來的教材相差很大:內容欄目設置新穎,符合學生的求知需要;內容弱化了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注重關注生活、關注實踐,注重學習的現實意義。而學習方式,也由原來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面對教學的全面改革,教學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新挑戰。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進行深入教學研究,成為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1 新課程理念下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活動與教材特點出現的錯位 新教材的編排呈現出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特點,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啟發性和可探究性,更加符合高中生心理需求,也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和綜合素質。但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教材的變化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比如,教師仍然習慣以教師講解、引導為主;仍然注重對化學知識體系的建構;仍然以夯實雙基為主;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不夠;對學生創新精神培養不夠;對學生的實踐探究知道不夠等等。這種教材與教學的錯位,導致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化學素質的提升。這是新課程改革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1.2 新教材的編排與考試內容的錯位 新教材的編排呈現出關注生活、注重實踐的特點,這表現出教學方向由注重傳授學科知識向注重學習聯系生活轉變。教學根據教材進行適當的安排和調整,無論是設置導語還是設計教學環節,都要結合社會生活、生產實際,引進豐富的社會教學資源,創設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以實現新課標倡導的“學習的豐富性”。但是,目前的高考雖然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呈現出漸進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了傳統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還是呈現出重視學科知識體系的特點。導致教與考出現了一定的錯位。這種“教”與“考”的錯位,導致教學的效率和實效大打折扣。同時,為了保證教與考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只好在“練”上下功夫,實現學習與考試的對接。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學生與教師的工作負擔。這是新課程改革需要面對的第二個問題。
1.3 新的學習方式與關注全體學生的矛盾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實施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這種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突出,但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控制相對松散,比如,在自主學習環節,教師一般只是巡視、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詢問學生的學習進度,卻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對相關的知識信息進行有效的學習和吸收。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互動是學習的主要方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成績優秀、性格外向的學生成為互動的主體,部分成績較差、性格內向的學生成為學習互動的觀眾,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成為課堂活動的旁觀者,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日益下降,甚至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與課程標準提倡的“全體參與”原則相悖。
這種學習方式與關注全體學生發展教學理念的沖突,凸顯了教師對新課堂駕馭能力的不足,也對教師接受新事物、提高執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這是新課程改革需要面對的第三個問題。
2 解決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的策略
2.1 學習新課程理念,大刀闊斧進行教學改革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隨時準備接受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挑戰,時常學習教育學理論,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是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其精神主旨,并從中感悟教學改革的方向。根據課標要求,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大膽破舊立新,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根據教材的編排板塊:“聯想·質疑” “觀察·思考”“活動·探究”“交流·研討”“遷移·應用”及“概括·整合”等,設置與內容相適應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切實將自己定位在“組織”、“引導”、“合作”的位置上,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園地,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
2.2 大膽整合教材資源,實現學、練、考的統一 教材僅僅是我們教課的依據,而不是我們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要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練習題目特點和考試方向幾方面的元素,對教材資源進行大膽整合。將學習內容分為:了解性內容、夯實類內容、提高類內容和拓展性內容幾部分。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或自主學習,或興趣探究,或夯實訓練、發展提高等等。讓學生的化學學習既豐富多彩,又突出重點,做到興趣和知識兼顧,能力和思維共同提高,基礎和拓展同時關注,進而促使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和實效都得到保證。
2.3 加強課堂調控,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
去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和觀察,對脫離學習活動、游離于學習之外的學生給予監督。同時,從制定學習細則入手,對學生給予督促或制約。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比如,讓小組長給每個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任務,輪流發言或講解展示。優秀學生即使能夠掌控每一個學習環節,也只能主持或擔任一個主題,將更多的活動機會讓給其他學生。即使程度較差或內向的學生,也要保證一節課有足夠的參與活動內容。
這需要教師不斷向課改成功的名師或同行學習,積極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以推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跟上教育發展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