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若然
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奔跑吧 兄弟》總統籌。198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后進入浙江衛視。1995年5月參與創辦浙江衛視周末版;先后負責創辦和分管《觀點》《背景》《人生AB劇》《財富人生》《中國夢想秀》愛情連連看》《轉身遇到TA》《人生第一次》《爸爸回來了》等一系列品牌欄目,以及一系列大型晚會和活動。先后多次獲得中國電視新聞特等獎、電視文藝星光獎、浙江省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文藝獎一等獎等獎項。
《奔跑吧兄弟》開拍第一天,是周冬梅生命中“刻骨銘心”的一天。
頭天晚上,劇組在杭州雷峰塔拍開場小片,幾百人的團隊第一次集結,萬事俱備,卻偏偏忽略了雷峰塔10點鐘熄燈這一細節。景區管理人員無論如何不肯通融,作為總統籌的周冬梅一口氣連續打了十幾個電話,協調各方資源,等到拍完收工已是凌晨一點多。
第二天早上5點,她又趕到西湖文化廣場,準備迎接第一天的拍攝。上午很順利,但中午剛過就“風云突變”,先是陳赫因為背胖大媽腰傷復發下不了地,無法繼續下午的拍攝——周冬梅指揮工作人員找醫生,送醫院,做CT、打封閉,折騰了幾個小時,拍攝時間因此大大延誤。當天下午的拍攝場所是印象西湖演出地,為了不影響當晚的演出,節目組答應景區在下午3點拍完撤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家心急如焚地等著陳赫復工,下午兩點多,陳赫終于蹣跚而來,看到“RUNNING MAN”轉眼成了“WALKING MAN”,現場人員傻眼了。為了幫助陳赫盡快恢復,周冬梅請來了一位曾在北京301醫院做過高級保健師的推拿專家,在荷花池邊支開推拿床為他緊急理療。
沒想到這邊陳赫還沒治愈,那邊王寶強因為奔跑中速度過快又不小心跌進了荷花池。沒有人知道,節目中那個被大家視為笑點的鏡頭,當時幾乎把周冬梅嚇出了心臟病。鄧超把王寶強從湖里拉起來的時候,寶強的下巴被磕傷,整個腦袋都是暈的。堅持拍完水上乒乓球環節之后,寶強也要求去醫院檢查。這時天已全黑,暴雨如注,最重要的“撕名牌”環節還沒拍,而韓國明星金鐘國已經在中國美院等待了整整7個小時。劇組不得不再次暫停,等候周冬梅陪王寶強去醫院做完一系列檢查,確定無礙后,才趕往第一期節目的最后一個拍攝場地——中國美院。
第一期“撕名牌”的拍攝時間超乎尋常得長,時間接近午夜,藝人們已經連續工作了18個小時。在場外守候的周冬梅一方面承受著來自藝人經紀人的巨大壓力,一方面暗暗擔心高強度工作后第二天藝人以及工作人員體力不濟影響第二期節目效果。凌晨兩點拍攝結束,劇組連夜轉場到烏鎮,但還有一關沒過:浙江省規定,高速公路凌晨兩點到四點大客車禁止通行。周冬梅只得強打精神,繼續協調。劇組到達烏鎮時,已是凌晨四點。“毫不夸張地說,那天我起碼打了100多個電話。”這漫長的一天,她幾乎24小時沒合眼,接下來又要面臨一整天的拍攝。“我們就像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到了真經。” 周冬梅這樣形容制作《奔跑吧兄弟》的過程。
中韓合作那些事
在《奔跑吧兄弟》這個節目中,周冬梅做了哪些工作?
從一開始赴韓談合作,帶隊觀摩培訓,組建團隊,探索兩國專業人員工作模式,節目策劃,協調兩國團隊及國內各工種團隊之間大大小小的問題,處理拍攝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到后期反復多輪審片,宣傳推廣工作指導等等。除了不參加前期勘景,她幾乎參與了節目從籌備到播出的全過程。這其中,讓她感觸最深的莫過于化解中韓兩國人員由于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工作習慣導致的摩擦和誤會。
節目前五期,中韓雙方團隊緊密合作、朝夕相處,周冬梅對《Running Man》總導演曹孝鎮的專業素質十分贊賞,特別是曹導對超大團隊舉重若輕、游刃有余的調控讓她嘆為觀止。
“每個人都身兼多職,三頭六臂,專業化程度非常高。”但兩國工作方式上的諸多差異,給周冬梅的工作也帶來了不小的考驗。“大家對規則、節奏、笑點的理解都不一樣” 。第一期的開場環節,曹導演剪得行云流水非常精彩,在藝術上高度贊賞和認同的同時,周冬梅認識到,十幾分鐘的開篇時長一定不是中國觀眾所能接受的。“中國觀眾習慣開宗明義,迅速切入主題。但韓國導演認為這是整季節目的開場,需要多一點時間鋪陳”。
為了剪短幾分鐘,她和《奔跑吧 兄弟》的總制片人俞杭英與曹導演反反復復溝通了整整一個晚上,最后達成了折中方案。事后,周冬梅了解到,曹導演在SBS已經有4年沒被人要求改過片子了。
在前5期節目的合作中,諸如此類因為工作習慣、語言文化、創作理念不同而引發的分歧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靠著雙方負責人的協調、溝通以及雙方團隊漸漸培養起來的理解與信任,合作越來越默契、越來越順暢。
這是一個“超大規模的攝制團隊”,涉及境內外、行業內外、體制內外,各種關系的協調,各種突發狀況的處理。周冬梅很慶幸父母給了自己一個好性格,坦誠、率真、善良,敢擔當,肯包容,眼里不存是非,因此可以得到同伴最大的信任,成為團隊的黏合劑和潤滑劑。
“跑男”真經
在浙江衛視“大審片組”幾年的審片歷史中,審完節目全體熱烈鼓掌的只有兩個節目,一個是《中國好聲音》,一個是《奔跑吧兄弟》。
周冬梅給《奔跑吧兄弟》的成功總結了幾點要素:一、這是一檔“治愈系”正能量節目。“這個節目很陽光、很勵志,讓人看了非常輕松、快樂。忙碌工作一周后,一家人或者一個宿舍的同學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度過90分鐘,我覺得這就是對現代人生活壓力最有效又最綠色環保的釋放和疏導” 。第二,明星真情流露。“看著平時高大上的明星犯二、犯錯,耍小聰明、小伎倆,有時甚至不如普通人聰明,大家會覺得與明星一下子拉近了距離” 。第三,大眾一起狂歡,共同回到童年。“‘撕名牌特別像我們小時候玩的‘捉迷藏,這個簡單易懂的游戲把大家的童心都激發出來了。撕名牌從2014年冬天開始變成了一項火遍大江南北的群眾性體育活動,特別是一些中小學生,課余時間和假期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走進操場、公園,成群結隊撕名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正能量,也是節目和觀眾之間最接地氣的互動。浙江衛視的觀眾群因為這個節目變得更年輕化,以前浙江衛視主打的是60、70、80后,現在90后甚至00后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贏得年輕人,也就贏得了未來。”
說到這個節目對中國綜藝節目發展的意義,周冬梅認為最大的意義在于《奔跑吧兄弟》開辟了中國綜藝節目劇情化的新時代。“每一期‘跑男都是在導演、編劇制定的框架里,由7個藝人和特邀嘉賓共同即興演繹一部真人秀電影。” 我們從來不設劇本,我們只是按照特定的環境以及地域文化設定主題和游戲,然后按照藝人的性格以及期望達到的效果設計規則,在此前提下,藝人即興的發揮以及他們之間碰撞的火花往往能給我們帶來許多超預期的驚喜。周冬梅坦言,韓國綜藝團隊的編劇水平是我們短期內最難超越的“門檻”。“中國綜藝編劇太缺了” 。為了盡快補上這塊短板,浙江衛視現已設立了“編劇”這個專門崗位。
一檔成功的節目,其實可以產生巨大的商業開發空間。對于《奔跑吧 兄弟》第一季結束后同名電影的火爆,周冬梅感到并不意外,但她略有遺憾地說,如果節目組能夠早一點深度介入電影創作,影片的質量應該會更好。現在“跑男”的官方衍生產品帽子賣得不錯,周冬梅開玩笑說,“如果當初在淘寶上開一個官方‘名牌店,在北上廣租個場地組織‘撕名牌大戰,大家一定玩得不亦樂乎。”
韓國的《Running Man》是個固定的工作團隊,已經運作了5年,這讓周冬梅很羨慕。“團隊成員只有長期合作,才能心有靈犀、配合默契,才能把一口井掘深,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